︿

羅世宏專欄:中國媒體「國家隊」成型 台灣媒改還能蹉跎多久

羅世宏 2018年03月23日 07:00:00
中國不斷「做強做大」對內對外的媒體宣傳實力,其背後的政治意圖與國際鬥爭態勢,越來越難以掩飾。(湯森路透)

中國不斷「做強做大」對內對外的媒體宣傳實力,其背後的政治意圖與國際鬥爭態勢,越來越難以掩飾。(湯森路透)

3月21日,新華社發佈中共中央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最大的變化是,過去隱身幕後的中共黨中央已經站上台前,直接統理諸多國家行政機構,而國務院原有的行政職權則大幅縮減甚至被架空,為的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媒體機構管理與指揮體系調整幅度空前

 

其中,涉及媒體領域的改革調整包括:

 

第一,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移交中共中央宣傳部(以下簡稱「中宣部」),由後者統一管理新聞出版工作,以加強中共黨中央對新聞輿論工作和出版活動的統一領導和管理。

 

第二,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電影管理職責移交中宣部,由後者統一管理電影工作,以「更好發揮電影在宣傳思想和文化娛樂方面的特殊重要作用」。

 

調整後,中宣部對外將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和國家電影局的牌子。

 

第三,撤銷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重新改組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雖然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仍為國務院直屬機構,但特別強調的是「加強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對重要宣傳陣地的管理,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媒體作為黨的喉舌作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由聶辰席擔任,而他也同時出任中宣部副部長。

 

第四,撤銷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整合改組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改組後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位階上將被提升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但明訂由中宣部領導。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首任總台長,由最近剛接任中央電視台台長的慎海雄擔任。對內,撤銷建制後的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對內將保留原呼號,但對外則統稱為「中國之聲」,為的是「加強黨對重要輿論陣地的集中建設和管理,增強廣播電視媒體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推動廣播電視媒體、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建設」。

 

「黨天下」邏輯下 媒體「國家隊」戰鬥編組成型

 

上述關於媒體機構管理與指揮體系的調整幅度之大,誠屬歷來罕見。在我看來,這些調整如同這次其他黨政機構調整一樣,主要出於「黨天下」邏輯,企圖將事權更進一步統一集中在中共黨中央手上,對內遂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集權領導,兼有對內維穩和意識形態控制,以及為了「一帶一路」和國際宣傳的多重目的。

 

簡單說,包括中宣部直接管理新聞出版和電影,以及組建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等一連串的大幅度媒體機構調整,等於是宣告為了滿足上述多重目的而部署的戰鬥隊形。

 

整合改組後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在媒體資源規模上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廣電集團,統轄擁有42個電視頻道(包含13個數位付費頻道)的央視(CCTV)、擁有使用6種國際語言全日對外傳播的中國國際電視台(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覆蓋全中國、聽眾超過7億人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以及用65種語言全天候向世界傳播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簡稱CRI)。

 

在海外部署方面,經過多年的鴨子划水,這些媒體的對外傳播能力已經獲得大幅提昇,並且有如八爪章魚般伸向全世界:

 

央視目前已觸達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觀眾;央視網(國家網絡電視台)已構建「一雲多屏」的傳播體系,有能力向全球網路用戶投放,並且已經號稱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正版視頻網站;中國國際電視台擁有3個海外分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在全球擁有約100家海外落地播音的調頻(或調幅)電台,每天播出近3000小時節目,覆蓋50多個國家的首都或主要城市約5億人口,並且在海外建置了包括地區總站、駐外記者站、節目製作室、廣播孔子課堂…在內的上百個機構和4000多個聽眾俱樂部。

 

而其中投入的人力規模也同樣令人咋舌:據估計,整合改組後的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至少雇用了1萬5千人,包括央視的上萬名員工,以及各有2000多名員工的中國國家廣播電台和中國國際廣播電台。

 

對岸數位匯流做大做強 台灣媒體「國家隊」在哪裡?

 

不得不說,這些大幅度的媒體管理和機構重整,展現了中國大陸強化其媒體「國家隊」戰力的決心與魄力,進可攻,退可守,而且對內對外兩手都硬。在中宣部的直接管理或間接領導下,從新聞、出版、電影、廣播、電視和數位新媒體的資源整合,都將可能發揮如臂使指、毫無窒礙的戰鬥力。

 

中國大陸不斷「做強做大」對內對外的媒體宣傳實力,其背後的政治意圖與國際鬥爭態勢,越來越難以掩飾。然而,觀察這次中國大陸的媒體機構調整幅度,中共當局似乎已經無所顧忌,也毫無收手打算。

 

面對中國大陸從「軟實力」到「銳實力」的全面提升與進化,原本軟實力占有優勢的歐美和澳洲等西方國家已經有所警惕,並且正在綢繆反制之道。

 

反觀台灣,商業媒體長久苦於廣告縮水、觀眾流失的生存危機,恐怕難以擔當攻守大任,而各界呼籲多時的台灣媒體「國家隊」也遲遲未能成軍,不僅因過時的「黨政軍條款」而自我設限,而且尚無法大力投資和有效整合現有公共媒體資源。這種彼長我消的態勢實令有識者憂:面對不斷強化和整合的中國媒體軟/銳實力,落後已久的台灣的媒體改革進程還剩多少時間可以蹉跎?

【熱門影片推薦】

●羅世宏專欄:中共外宣慣技「露餡」 該遭白眼的不只紅衣女記者

●羅世宏專欄:「電影牆國」會把台灣電影「牆」掉嗎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