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精選】菲律賓重建「伊斯蘭之都」馬拉維 商機全往中國送

紐約時報 2018年04月13日 19:00:00
菲律賓馬拉維城市因戰亂毀壞,居民僅能在有限時間回家鄉。(紐約時報)

菲律賓馬拉維城市因戰亂毀壞,居民僅能在有限時間回家鄉。(紐約時報)

自從武裝分子佔領海迪·迪瑪拉旺(Haydee Dimalawang)家所在的街區後,這是她第一次走近自己的房子,眼前一幅災難過後的景象:她家已被拆毀的汽車門上噴著ISIS字樣,牆壁千瘡百孔,廚房被迫擊炮炸掉了一半。

 

迪瑪拉旺感到幸運。至少,她家位於馬拉維市中心的這處房子依然矗立著。住馬路對面的艾爾帕塔·烏托(Alpata Utto)家就只剩下了一片空地。戰鬥開始後不久,他的房子就被燒毀了,雜草已經從灰燼中長了出來。

 

 

 


10個多月前,效忠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的人佔領了馬拉維,引發數月的軍事圍攻以及毀滅性的美國空襲。馬拉維是菲律賓棉蘭老島上的一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城市,擁有20多萬人口。居民們最終被允許返回家園,但每戶人家只能呆上一兩天,盡量挽回財物,然後再次離開。

 

馬拉維居民終被允許返回家園,但每戶人家只能呆上一兩天,盡量挽回財物,然後再次離開。(紐約時報)

 

過去5個月馬拉維民眾流離失所在各地

 

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將取決於這座城市何時以及如何重建。菲律賓當地官員們表示,部分因美國的軍事援助而造成的破壞將由一個中國主導的財團修建,這是菲律賓的政治風向正轉變的一個典型例子。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近日訪問中國,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討論了這個預估價值15億美元的項目以及其他事宜。

 


自從去年10月杜特蒂宣布擊敗伊斯蘭國的效忠者以來,居民們一直被禁止返回家園。在過去的5個月裡,他們分散在菲律賓各地。有些人搬去和親戚一起住,但許多人被困在政府為流離失所者設立的露天營地裡。在居民們抗議不能及時返回自己的城市後,軍方安排了這次短期逗留。

 


2017年杜特蒂總統承認,武裝分子對馬拉維的攻擊令菲律賓的安全部隊措手不及,他不得已向菲律賓傳統的軍事盟友美國和澳洲求助。接下來的5個月是菲律賓軍方面臨的最激烈的衝突,武裝分子殺害了數百人,劫持了數十名人質,並在影片中將受害者斬首。據政府估計,共有約1200人被殺。2017年10月,在圍攻接近尾聲時,叛軍領袖伊斯尼隆·哈皮隆(Isnilon Hapilon)被擊斃。不過,約有200名士兵逃脫,在之後數週,零星的衝突持續發生。

 

菲律賓的「伊斯蘭之都」馬拉維受政府邊緣化

 

馬拉維長期以來被稱為菲律賓的「伊斯蘭之都」,在這個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它過去一直被政府邊緣化。甚至在圍攻開始前,居民們都避開銀行,把錢藏在保險庫裡,生意限於彼此之間。許多人拒絕登記自己的財產,傾向於遠離政府的賬簿。

 

馬拉維長期以來被稱為菲律賓的「伊斯蘭之都」。(紐約時報)

 

本週,居民開始返回家園時,有些居民表示,他們認為是菲律賓軍方洗劫了他們的家園,而非伊斯蘭武裝分子。這更是增加了孤立感。馬拉維的社區組織者賽姆拉·古托克(Saimra Gutoc)說:「過去,我們的做法是團結在一起,密切地互相保護,現在,如果你是菲律賓的穆斯林,你就會被懷疑參與了叛亂。」在城市各處,居民們想盡辦法收集他們可以挽回的東西:可以拿去市場上出售的廢金屬、舊的家庭相冊、燒掉一半的高中文憑。

 

馬拉維居民返回住家,利用有限時間搬運自己的物品。(紐約時報)

 

在市中心,52歲的貝多裡婭·馬卡巴郎(Bedoria Macabalang)醫生正在查看薩拉姆醫院(Salaam Hospital)的殘垣斷壁。在圍攻開始前,這家設有50張床位的家族醫院是馬拉維最現代的醫療設施之一。武裝分子接管了醫院,並將其作為醫治傷員的地方。牆上畫著支持伊斯蘭國的塗鴉。

 

馬卡巴郎說:「我不得不打發走醫院的80多名員工。誰都不知道我們身上會發生什麼事。我再也哭不出來了,眼淚已經流乾了。」

 

重建計劃進展緩慢。杜特蒂上週宣布,合約中的大部分工程將面向一批中國公司招標。但可能要數月後才能實際動工。10日,杜特蒂在中國海南島參加博驁亞洲論壇時說:「作為兩個平等的主權國家,菲律賓和中國在修建急需的基礎設施上是合作夥伴。我們正在搭建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的橋樑。」

 

政治和安全分析人士羅梅爾·班樂義(Rommel Banlaoi)表示,馬拉維的未來將是菲律賓與中國關係的重要指向標。「這不僅僅是反恐的問題,」他說。「這是對杜特蒂外交政策的考驗。」

 

杜特蒂不允許馬拉維民眾欲自己重建 

 

過去1年裡,杜特蒂政府慢慢向北京靠攏。儘管兩國圍繞南海多座島嶼存在領土爭端,但有望加入中國的「一帶一路」基礎設施計劃這一點,似乎正在促使菲律賓進一步脫離美國的勢力範圍。該計劃為中國周邊的國家,如泰國、寮國和柬埔寨提供了公路、橋樑和隧道。他說:「菲律賓與美國的關係發生了改變,杜特蒂不想再讓美國來制定條件。」

 

在破壞程度如此嚴重的情況下,馬拉維可能需要徹底夷平重建。但民眾仍抱有希望,認為他們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件事。「我們不想讓中國人來,出錢讓他們毀壞我們的家園,」迪馬拉旺說。「這是我們的城市,我們自己有能力重建。」

 

 

1月,菲律賓政府採取行動,從民眾手中奪去了對重建的控制權。杜特蒂發表總統聲明,馬拉維目前的很多地區列為軍事保留用地,提出補償土地被徵用的民眾。迄今為止,還沒有討論過補償款項。杜特蒂本週在一場新聞記者會上說:「你們重建有多少錢?就好好待著吧。我會做對你們最有利的事情,所以不要催我。」

 

目前,任何大規模的回遷無疑都存在危險。瑞士地雷行動基金會(Swiss Foundation for Mine Action)的志願者在馬拉維到處向返回的撤離人員散發傳單,警告他們注意未爆彈的炮彈。海報上展示了不同類型的炸彈。一名士兵從旁邊走過,手裡拿著一枚火箭推進榴彈的空殼。「二戰」時期的彈藥彈殼依然散落在地上。

 

來自衛生部門的一個「遺體尋找小組」仍在從被炸毀的地區帶回遺體。《紐約時報》記者去採訪時,卡達菲·馬潘迪(Khadafi Mapandi)率領的遺體尋找小組已經找到了12具骨骸,並且預計還會找到更多。

 

 

※作者Ben C. Solomon、Felipe Villamor是《紐約時報》記者

 

(本文由美國《紐約時報》授權《上報》刊出,請勿任意轉載)

 

關鍵字: 菲律賓 馬拉維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