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從大數據邁向富數據 麥爾荀伯格顛覆你對市場的想像

余尹倫 2018年04月30日 13:41:00
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大數據權威麥爾荀伯格接受《上報》專訪。(陳沛妤)

英國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所教授、大數據權威麥爾荀伯格接受《上報》專訪。(陳沛妤)

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網路研究所教授麥爾荀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25日受遠見.天下文化邀請來台發表演講。第三度訪台的他,這次帶著新書《大數據資本主義》(Reinventing Capitalism in the Age of Big Data)與書中的關鍵字「富數據」(rich data),準備挑戰台灣民眾對既有經濟模式的想像。

 

麥爾荀伯格在接受《上報》專訪中,進一步解釋從「大數據」到「富數據」的進展。大數據的重點在於我們所擁有的數據量與多元性,及我們如何利用這些數據來更好地理解所處環境,做出更佳決策。富數據則圍繞在經濟層面,傳達的是這些數據如何形塑、改造我們所認知的經濟。

 

麥爾荀伯格在與《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專欄作家蘭姆格(Thomas Ramge)攜手撰寫的《大數據資本主義》中,重新定義市場、金錢、企業與銀行在大數據時代的角色,並預言不少大型銀行未來恐消失不見。

 

 

原因是,金錢的功能改變了,相輔相成的銀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機構,自然是首當其衝。在過去以價格驅動的市場中,金錢擁有兩大角色,它既儲存價值充當付款方式,同時還具備「資訊提供」的功能,市場上的買賣雙方便是利用金錢與價格溝通。

 

擺脫價格思維 市場更有效率

 

會這麼做的理由很簡單,以往若想在市場上傳達豐富的資訊還太困難且昂貴,權宜之計就是把所有的訊息濃縮成單一指標「價格」。如此一來,買賣雙方有了清楚明瞭的溝通渠道與比較基礎,但也落入決策處處受價格牽制的陷阱,我們不斷在尋找最便宜的交易,而非最適合我們的,因為其他資訊細節已在價格主導的市場中消失。

 

不過,隨著豐富的資料數據流入市場,加上資料本體(data ontolog)、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匹配演算法 (matching algorithms) 等科技的應用,價格思維很快就會出現改變,往後人們將用數據來溝通。「當可以開始溝通其他的偏好,而非將資訊全濃縮成價格,代表市場會有更契合的交易,也就是更心滿意足的人們做著更好的選擇。」

 

麥爾荀伯格接受《上報》專訪。(陳沛妤)

 

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早充滿了富數據的實例。

 

麥爾荀伯格隨口一丟就是4、5個例子,全歐最大的汽車共乘平台BlaBlaCar、起源於瑞典的音樂串流服務Spotify,為自由業者提供銀行帳戶功能的Coconut及同樣來自英國的人力資源公司Saber。

 

富數據市場來臨

 

從法國起家的BlaBlaCar,主打長途共乘,平均里程達220英里。它要求車主和乘客必須在註冊時選擇個人的「暢談程度」,從安靜不愛聊天的「Bla」到中等健談的「BlaBla」到聊天停不下來的「BlaBlaBla」。用戶也可以提供喜好的音樂、寵物類型,方便找到更適合的配對。平台上豐富的資訊,使交易雙方在抉擇時不再只考慮價格,而會納入其他因素,彰顯富數據的價值。

 

Spotify也是個擁有豐富數據的平台,麥爾荀伯格認為它甚至已自成「富數據市場」(rich-data market),即人們通過偏好選擇喜愛或不喜愛的音樂。倫敦新創公司Saber則是依據人格特質,替客戶的公司打造最有默契的高效團隊,用的是一套關於人格調查的演算法。

 

麥爾荀伯格透露,Saber的優勢在於當前許多階層式公司都打算朝扁平化、去中心化發展,靠的是打造一個個團隊或部落(tribes),此時如何組織優質的團隊成了致勝關鍵。他稱Spotify就是走這種組織文化。而Saber往往能夠預測一個團隊是否能順利合作,「他們有辦法幫公司組成非常厲害的團隊。」

 

麥爾荀伯格近日推出的新書。(陳沛妤)

 

「這個人或許不適合眼前的團隊,但當你把他放到另一個團隊時,可能可以一口氣改善當事人及所有團隊的成效。所以把對的人與適合他的團隊進行媒合,就變得十分重要。Saber利用數據與分析工具來做到這點,很聰明。」

 

傳統銀行業巨人將倒下?

 

「金融科技」(FinTech)業的Coconut除提供自由工作者銀行帳戶的服務,還有協助計算稅額的附加功能。麥爾荀伯格解釋,這些金融科技公司都非常專注在數據領域,自然可以從中延伸找到新利基。

 

「金融科技」的崛起則直接衝擊到深陷水深火熱的傳統金融產業。不過對於後者是否注定會消失,麥爾荀伯格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解釋,即便金錢溝通的作用隨富數據市場的來臨而式微,這只意味金錢知會市場的外部角色被弱化,不代表銀行體系將徹底消失,「用金錢支付的需求及付款架構還是存在」。

 

依書中所言將迎來劇烈衝擊的傳統銀行,片刻都鬆懈不得,因為連支付這塊大餅現在也有科技公司來搶攻。美國知名第三方支付商Paypal、科技巨擘蘋果(Apple)、中國微信(Wechat)都有推出支付功能。

 

這點反應人們還是需要支付媒介,不過可能不再是透過傳統銀行。在麥爾荀伯格看來,某些銀行未來的確可能會消失,但對整體銀行體系或支付的需求仍將存在。

 

「傳統銀行無法跳脫既有思維,他們在重新定位上遇到難題,他們習慣性把其他銀行視為最大敵手,進而忽略了像是蘋果這種科技公司。所以他們在適應(富數據市場)上困難重重。未來,許多今日還看得到的銀行都將陣亡。」

 

人類得來不易的選擇自由

 

繞了一圈最終還是得回歸到最根本的問題--人類在大數據時代的角色究竟是什麼?攤開過去100多年的歷史,機器不但勞動力比我們好、計算能力比我們強、現在甚至連理性決策都比我們還優秀,「所以我們不得不自問,還有什麼是我們能做的?我們在之中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許多人深怕人類連決策這道最後防線也失守,不過換個角度想,人們真的愛做決策嗎?

 

麥爾荀伯格堅信,在大數據時代下,人類將有機會從沒完沒了的決策中暫時揣口氣,獲得真正的「選擇自由」,即在各種數位助理的輔助下,我們可以開始判斷有哪些是我們真正想要做的決定,可能因為它是我們所喜歡的,也可能它對我們而言事關生死,而在那之外的,我們將能委由機器代辦。

 

「這可能會是一大解脫,是值得慶賀、享受的時刻,不是因為它讓我們從機械式的工作或勞力中解脫,而是擺脫定期的心理勞動。」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