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論者」的自虐主義

李釋釗 2018年05月06日 00:00:00
 台灣人民究竟在兩岸關係上, 願意 「付出多大代價」,圖取國際生存空間?這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攝影:李智為)

 台灣人民究竟在兩岸關係上, 願意 「付出多大代價」,圖取國際生存空間?這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攝影:李智為)

自多明尼加和台灣斷交後,各方輿論不斷。但只要台灣的邦交國一出問題,每次必定出現「雞肋文」,宛如鬼擋牆般,一再重複同樣論點。此一論點是:兩岸關係高於外交作為;問題在兩岸,不在外交。

 

支持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的論者主張,沒有國家會犧牲自身利益,為台灣與中國對抗,這是國際現實。此一派論者高舉馬政府時期的作為指稱,依「兩岸關係位階高於外交工作」理念,積極改善兩岸關係,使雙方停止烽火外交,讓台灣取得更多彈性國際空間。

 

我國邦交國日益遞減,是受到中國的圍堵和施壓,這已經是全民共同認知的「常識」,實在不需要菁英知識份子不斷「喚醒大家的常識」。

 

我們實際要問的是,為了突破中國的外交封鎖, 台灣人民究竟在兩岸關係上, 願意 「付出多大代價」,圖取國際生存空間?這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這也是一群自是菁英階層的知識分子不敢明目張膽地告訴國人的「貓膩」。

 

若我們重回馬英九時期的兩岸關係和外交作為,不難發現,在外交上,雖然號稱「外交休兵」,但中國已經透過馬政府的「外交休兵」策略,暗自在我國的邦交國插旗,甚至大興土木,透過大舉投資和建設,讓我邦交國國對中國日益產生依賴感。

 

故此,即便馬政府所稱的「外交休兵」,從北京當局角度來看,只是讓中國的外交工作「化明為暗」,提供了我國邦交國左右逢源的絕佳機會,進而豢養出過去三年來,三個邦交國敢和台灣翻臉不認人的底氣。

 

若審視國內民間輿情,少掉邦交國真衝擊了台灣民心士氣?剛開始確實會。但國人的「邊際恐懼」反而因中國的鯨吞蠶食,正在不斷遞減中。更多的是,「台灣終於少掉一個被當凱子機會的國家」的那種情緒油然而生。當然,這種情緒是「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派所不屑、甚至鄙視的。

 

回顧馬政府時期的兩岸關係,當時,台灣民心無不瀰漫著一股「在中共面前,台灣節節敗退」的恐慌感。尤其在面對中共施壓的「一中原則」大旗下,馬政府幾乎毫無抵抗能力。據聞,中共不斷向馬政府施壓要開放「兩岸媒體常駐」和「兩岸互設常駐機構」,陸委會也曾面臨極大壓力,差點就予以放行。

 

在2016年的「馬習會」上,馬英九更在習近平面前,加碼附和中方「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馬英九在台灣國內喊得震天響的「各表」,完全不敢在習近平面前吭一個字。馬英九既脫稿又失格的隨興演出,連身邊兩岸核心幕僚都不忍卒睹。

 

身為台灣的國家領導人,如此卑躬屈膝的行徑,看在台灣民眾眼裡,國家尊嚴何在?以此論證「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的論點,台灣人民的尊嚴有因此提升嗎?這就是「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的慘痛代價。

 

「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論者也不應「膝蓋式反應」展現出,「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或惡化,必定是台灣政府過錯」的自虐主義。在體會過馬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慘痛案例後,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安全,當今政府在兩岸關係上所能承諾的,已經無可退讓。

 

否則,恐怕連「兩岸關係高於外交關係」派心中那一面「中華民國」的神主牌都將不復存在。這個恐懼,正是中國對台灣的施加的「現在進行式」。這無關藍綠黨派,而是中國共產黨的必然作為。

 

※作者為兩岸智庫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