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F20週年之8】從他們的眼睛看TIDF——訪TIDF外國影人吳文光、藤岡朝子

TIDF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 2018年05月22日 16:30:00
吳文光導演(拿麥克風者)在《閱讀飢餓》表演後與觀眾交流(TIDF提供)

吳文光導演(拿麥克風者)在《閱讀飢餓》表演後與觀眾交流(TIDF提供)

● 「希望TIDF永遠年輕,讓我這個中老年人也能跟著年輕。」——吳文光導演

 

素有「中國獨立紀錄片之父」之稱的吳文光導演,成立草場地工作室,發起「村民影像計畫」、「民間記憶計畫」,鼓勵素人、庶民創作紀錄片。吳文光導演與TIDF有著密切的關係,除了曾擔任TIDF評審,2016年TIDF也以「民間記憶計畫」為焦點專題,邀請吳文光與多位參與計畫的影人來台灣,不僅放映、座談,更帶來紀錄劇場的演出,吳文光更在同年夏天擔任TIDF的「DOC DOC紀錄片創作工作坊」導師。今年,吳文光再度與夥伴來台參與TIDF,新劇作《閱讀飢餓》在果酒劇場爆滿,應觀眾要求特別在120草原自治區夜間加演。吳文光更說要預約2020年的TIDF,與TIDF、與精彩佳片、與觀眾再見。

 

Q:您對TIDF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吳文光導演(以下簡稱「吳」):我第一次參與TIDF是2010年由王耿瑜策展的第七屆TIDF,擔任台灣競賽的評審,也帶了草場地的「村民影像專題」參展。在那一屆TIDF,我看了十多部台灣紀錄片,但卻鮮少看到讓我眼睛一亮,且深具個性、有作者性味道的片子。大部分的影片相當光鮮亮麗,看的出來非常講究技術,很適合在影院和電影台播出,可我卻覺得這些作品像是在鏡頭前蒙了一層柔光紙,東西固然柔美,但生動的東西到哪裡去了呢?這跟我最初看到的台灣紀錄片不太一樣,所以台灣紀錄片的風格轉變給當年參展的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Q:您對TIDF的觀察與感想為何?

 

吳:雖然我是從2010年才正式參與TIDF,不過,我從1991年便開始參加國際電影節,從亞洲到歐洲我都有過參影經驗。如果是就一個專門的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角度來看,我會說TIDF絕對是我心中目前的Number 1。

 

首先,TIDF最特別的是所有的影片都有中文字幕,這是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做到的。此外,我認為,TIDF的選片深具國際視野,不論是來自亞洲或是美洲的影片,每一部片都有「如獲至寶」的新奇在裡面。國際紀錄片通常會受到題材限制,許多影展會考慮事件的熱點與觀眾的口味,雖說TIDF也有此方面的考量,但並沒有因此失去初心。TIDF的選片相當新銳,同一個題材能看到不同的表達方式,在選片上十分有學術前沿性!

 

吳文光導演擔任2016TIDF DOC DOC紀錄片創作工作坊導師(TIDF提供)

 

Q:您覺得TIDF的潛力在哪裡?

 

吳:Young people!國際上最前衛之一的電影節是尼翁真實影像電影節,該電影節在尼翁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但我覺得TIDF也完全不輸它,因為TIDF是一個年輕的團隊!其實,大部分的電影節都是被老人所把持,但像TIDF這麼年輕的團隊, 我不敢說是唯一,可是以我的經驗來說卻是太少!在選片上勇敢站在最前線,唯有敢為敢當的只有年輕人才具有如此的膽識,也才能打造出如此好的電影節。

 

Q. 您覺得TIDF對中國獨立紀錄片創作者的意義是什麼?

 

吳:TIDF提供一個平台讓我們去播放作品與表演,就像我們的根據地,有「回家」的感覺。在大陸是找不到這樣的電影節,而國外的電影節又因缺乏相同語言共鳴多了一份疏遠感。TIDF是經過二十年的時間才有今天的高度,如果說大陸在沒有任何限制的背景下,要打造一個類似的電影節應該也需要二十年的時間。但我們並不知道限制何時能解除,所以在不抱期望之下,我們就把TIDF當作自己家裡的影展吧!

 

Q:今年您也有來參加TIDF,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吳:在TIDF上,我能看到不同國家不同導演的作品,感受作者們的創作力,對我來說就像紀錄片的大餐。今年,來自英國的紀錄片《》是本屆影展中我最喜歡的作品,這部可能都不會被認為是影片的作品能在影院播放是TIDF給我的最大驚喜。TIDF的選片很有層次,每一屆都能以不同專題與焦點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這就是細節的用心。今年TIDF上,我和夥伴也演出了「閱讀飢餓」的劇場表演, 原本只計畫在開場與結尾打個燈光,後來臨時在排演時決定也走一段。表演結束後,整個人像是飄在空中,感覺酣暢淋漓,讓人印象深刻。

 

Q:最後,請您給TIDF一句祝福或者對TIDF最想說的話。

 

吳:希望TIDF永遠年輕!讓我這個中老年人也能跟著年輕起來。

 

吳文光導演(左一)在《閱讀飢餓》表演後與觀眾交流(TIDF提供)

 

● 「我不是TIDF的顧問,而是TIDF的粉絲。」——山形影展理事藤岡朝子

 

藤岡朝子於2014TIDF擔任論壇講者(TIDF提供)

 

1997年,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YIDFF,以下簡稱山形影展)是第一屆TIDF取經的對象;二十年過去,山形影展奇數年舉辦,偶數年輪到TIDF接棒,像是姊妹一樣,齊力為亞洲觀眾打開觀看紀錄片的視野。現為山形影展理事的藤岡朝子(Fujioka Asako)從第一屆TIDF即從旁協助,也曾擔任TIDF競賽評審、導演河瀨直美的翻譯,更是經常來TIDF看老朋友、享受紀錄片的觀眾,她一路走來,看著TIDF長大。「我不是TIDF的顧問,而是TIDF的粉絲。」Asako如此說。

 

Q. 紀錄片的什麼讓你覺得最迷人?為什麼您會走上這條推廣紀錄片的道路?

 

Asako:以前我從事電影銷售,久了就開始厭倦劇情片產業裡自負且虛榮的大人物們;而紀錄片的業界不太一樣,能夠相對平等地一起工作,更重要的是紀錄片是對這個世界是更有情感、更好奇的,而我工作起來也更有樂趣。

 

能夠與這些充滿想法與創造力的電影工作者相遇,總是幫助我找到在這個世界的位置,不論是情感的連結或是社會角色的承諾,尤其這是一個我們何其榮幸才得以生活其中的世界;除此之外,獨立紀錄片總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驚喜吸引我的目光。

 

Q. 過去參與TIDF的經驗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Asako: 令我最驚訝的是1998年的開幕片《大道之母》放映時,底片在觀眾眼前熔化,燒了起來。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只看作一場意外,但對我而言更像是個充滿象徵與能量的藝術表演;電影是集結眾人的努力而完成的藝術,而這個「意外」讓我們看見影展放映的當下性、獨一性,你永遠不可能複製任何一次的觀影經驗。

 

藤岡朝子於1998年參與TIDF,接受影展報訪問(TIDF提供)

 

Q. 今年是TIDF20週年,請分享您所觀察到的變化,以及您對此的感受?

 

Asako:過往的TIDF多由不同的團隊舉辦,我對每一個團隊都感到非常敬佩。而且在台灣政經狀態如此多變、充滿挑戰的環境下,每一屆的工作夥伴在策展方向上都還是不斷努力開展與理解紀錄片的各種可能性。除此之外,隨著影展改變舉辦的地點,我也有機會認識台灣更多的地方,像是我從未造訪過的台中。我想移師到台中、與國美館合作,對TIDF是一個很大的轉變;而後再度回到台北,委由國影中心籌辦,也對影展的制度化、組織的建立有很大的幫助。

 

Q. TIDF與YIDFF作為輪流在亞洲舉行的紀錄片影展,請分享您對這兩個影展的觀察。

 

Asako:山形其實是一個偏僻的鄉下地方,不論是日本本地觀眾或是外國影人,都得放下日常生活,來到這裡參與影展;也多虧這種地緣的孤立性,讓觀眾有一個更獨特的、節慶般的經驗,在這段時間內,自然而然地待在這個只有觀看與交流電影的小宇宙中,與世隔絕;而台灣恰恰相反,觀眾就像是「回家」一般,急切地在台北冒險,就像這個城市也屬於這個影展的一部分,在大街小巷中尋找曾經在電影裡窺見的台灣印象。

 

TIDF是一個選片具有包容性且平衡得宜的影展,而我特別讚賞TIDF的周邊活動,像是各種主題講座、高品質的雙語快報等等;而且,TIDF並沒有被官僚系統牽制住腳步,擁有永遠年輕的靈魂,這幾年TIDF所吸引的廣大觀眾群也能驗證其視野的成功。 

 

Q. Asako覺得什麼是一個紀錄片影展最重要而不可違背的價值?

 

Asako:不要背離初衷,珍惜並尊重你的觀眾。(Don’t sell out. Cherish and respect your audience. )

 

藤岡朝子(左二)於2018TIDF影人交流活動(TIDF提供)

 

Q. 請問Asako參加完2018年的第11屆TIDF後,感想以及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

 

Asako:今年的TIDF透過更具野心、批判力與刺激性的視角回應「再見.真實」的主題,也展現將影像的歷史放至當代進行對話與互動的誠意;而亞洲電影史尤其容易被忽視,但作為亞洲人的我們責無旁貸,重拾觀眾對這段歷史的注意力。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在120草原自治區的無菜單放映,我喜歡這些片單被當作秘密的放映感覺,不在於影片的嚴肅經典,重點在於「觀影經驗」——因為也有影人們的真實參與與現場表演,整個活動就像一部製作中的紀錄片一樣。這彰顯了紀錄片不只是一種類別,更是一種「態度」。坐在草地上,享受自然而成的嬉皮氛圍,接收紀錄片的自由與可能性,這是如此美麗而令人感動的經驗。

 

Q. 請用三個形容詞定義您心目中的TIDF。

 

Asako:朝氣蓬勃的(Vibrant)、具有包容力的(Inclusive)、合作無間的(Collaborative)。

 

(訪問、撰稿╱郭彥岑、卓紫嵐)


關於【TIDF 20週年訪談計畫】

 

今年是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的二十週年。【TIDF 20週年訪談計畫】由TIDF與志工們企劃製作,採寫與TIDF相關的人物故事。

工作團隊:何思瑩、游家榕、林佳樺、陳念宜、陳志敏、鄧欣容、李沂霖、柯沛青、吳紫莖、卓紫嵐、郭彥岑、陳珮茹、張宸皓

 

關於【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

 

 

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成立於1998年,每兩年舉辦一次,以「再見.真實」為核心精神,強調獨立觀點、創意精神與人文關懷,鼓勵對紀錄片美學的思考與實驗,是亞洲最重要的紀錄片影展之一。官網:www.tidf.org.tw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電影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電影新聞資訊 

請聯繫: 上報生活中心 → lifenews@upmedia.mg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