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嘉宏專欄:孩子到中國唸書又如何

陳嘉宏 2018年05月26日 00:02:00
台灣高中生該不該到中國唸書?這個問題會因為孩子的個性、專長、企圖心以及家庭背景有不同的答案。(湯森路透)

台灣高中生該不該到中國唸書?這個問題會因為孩子的個性、專長、企圖心以及家庭背景有不同的答案。(湯森路透)

兩年前,女兒考完學測,有機會申請到中國還不錯的學校。我試探性地問她:「妳想不想到中國唸大學?」「不要」,她不假思索地回我。「那去香港呢?世界排名都很好喔。」我知道她也去了香港的大學到她們學校的招生說明會。「我不想」,她同樣回得很堅決。她的個性安定閒適,大概不願意這麼早離開家,自己一個人生活吧!我想。

 

幾天前,女兒又跟我聊到一位到香港大學財經系唸書的高中死黨,「她暫時休學了!」這消息讓我頗為驚訝,因為聽說只要是港大商學院畢業生,大概都有五、六個薪資100K以上的投資銀行工作等著他們。「她說香港住的地方小,東西貴又難吃,每天都只要宿舍教室圖書館來回,一點也不像她想像中的大學生,過得很不快樂。」不過當然也不是每個到港大唸書的孩子都這樣,女兒也提到他們高中同班的另個男同學,「他好像過得如魚得水,開心極了!」

 

每年四、五月是台灣高中生申請大學的旺季,今年的戲碼是「台灣高中生登陸熱」、「連高中校長寫推薦函都被關切」。前者要指涉的是台灣高等教育環境已經在崩壞,連台灣成績好的高中生都不想唸;後者則是有意無意地指控政府管不住學生管校長,「好像在搞白色恐怖」。但,問題有這麼嚴重嗎?

 

先說教育部關切高中生登陸唸書一事。以建中為例,今年申請赴港就讀的學生約卅人,到中國大陸的有七十多人,而去年赴陸學生僅有廿多人,今年增加了二點五倍,這當然是個特殊的現象,教育部身為國教與高教的主管機關,如果什麼事都不做,這才是失職吧。不過,台灣的高中生想到包括中港在內的其他國際學校就讀,這代表他們往國際移動的能力增加,願意接受不同的挑戰,並不全然是壞事,主管單位該關心,但其實未必要太過憂慮。

 

今年赴中港就讀的高中生增加的原因其實極其複雜,台大副教務長張耀文歸納了四項:一、社會氛圍(媒體塑造出國念書比較有國際觀和對未來發展較好的印象);二、國際排名(似乎即便連台大都不斷落後,掉出世界百大);三、低薪環境(讓年輕人覺得應該盡早出國才能追求高薪);四、大學考招亂象(採用單一評量標準,讓學生無法回流)。

 

但張耀文也提醒,這些指標往往似是而非。他表示,儘管台大在QS、Times等評鑑項目特別計算國際生和國際師資的排名不理想,但在學術界非商業化的CWUR排名中,台大名列世界的 42 名,是所有華人世界(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新加坡)的第一名。而台灣的大學在不同的領域科系相較於香港、新加坡和中國大陸,仍具優勢。他以電機資訊相關領域為例,台大的排名一直保持領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電機資訊學系博士班在過去十餘年來,一直大量錄取臺灣大學的電機和資訊兩系的大學部和研究所畢業生,為亞洲各大學之冠。

 

另個原因是招生的企圖心。比起許多亞洲頂尖大學(諸如香港、日本等學校)都在學測前一年的九月即派出中英文俱佳的公關高手前赴明星高中招生攬才,台灣的頂尖大學(台清交成)或可自問,為了「搶學生」,他們做過多少努力?等到越來越多學生選擇到國外就讀,再把責任推給低薪環境、高教崩壞等「大環境」,這又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失敗主義。

 

再回過頭來講,許多台灣的家長與學生因為「國際競爭力」的原因,而選擇讓孩子前往中國就讀,如果站在與13億人口的拔尖學生互相較量,以及畢業後可以多點佈局的角度來看,這沒什麼不好。不過,「國際競爭力」實在是個玄之又玄的東西,如果中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真的這麼好,為何中國的大官富賈拼命地將孩子往國外送?甚至連總書記的女兒都送出國唸書。而在中美之間不斷對抗升級的情況下,中國頂尖大學往後申請歐美國家最先進的研究所,是否一路吃香?自然也該列入評估。

 

台灣高中生該不該到中國唸書?這個問題會因為孩子的個性、專長、企圖心以及家庭背景有不同的答案;說穿了,其實是鐘鼎山林、人各有志。台灣教育當局對於人才外流必須高度警覺、提出對策;但要把這件事情渲染成台灣的高教崩壞、信心崩潰,人才被吸乾,那真的也大可不必了。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