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悠忽百年 王國維之女口述:他生不逢時

陳怡杰 2018年06月03日 16:00:00
王國維之女王東明。(攝影:林家賢)

王國維之女王東明。(攝影:林家賢)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歛,即行藁葬于清華塋地。…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茍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五月初二日父字」—王國維遺囑‧1927/6/2

 

投湖殉身,已經92年前事了,49歲棄世,正值學術當盛之年,外界感嘆他中道而廢,20世紀才剛揭幕,一樁文化界公案自此而起。

 

閒居永和半世紀

 

「我知道這一天,但形式上沒有紀念」,聲音乾癟,遇上捲舌音出勁使力,王國維之女王東明高齡107歲,閒居永和50餘年,過去關於家世,她提的少之甚少。

 

「小時我知道外公是誰,『投湖自盡』、『清華四大導師』,但不知道成就那麼偉大」,王東明長子、66歲陳鎮宇同稱,過去母親一直認為自己成就不好,不願對外多談王國維,「第一次長談外公,我已經30多歲成家」,那年王東明退休,想法改變,「為何父親成就高,我不反以他為榮?」

 

「以前不講,怕寫不好,人家笑我。」(攝影:林家賢)

 

百年之謎

 

為清朝而死,沒那回事!」,王國維投湖之謎眾說紛紜,王東明脫口自己觀察,「他若要殉清,投湖三年前,小皇帝被拉下來就尋死了(指1924年馮玉祥領軍圍城,趕溥儀出紫禁城)」,她認父親死因多為「厭世」,「南方革命軍來了,對方認為他是前清遺臣,父親不想對付『這些人』,遺囑寫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明志。」

 

她稱父親投湖當年,北伐一戰風風火火,北大教授李大釗(1927年4月6日卒)、湖南儒者葉德輝(1927年4月11日卒)連遭迫害處決,「就怕他們到了這裡,也給他同樣對待,不能接受。」

 

77歲返中國尋根,攝於王國維投湖處「頤和園魚藻軒」。(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王國維諸相

 

「那是前因,最後一根稻草是投湖前年,與他最親的大哥(王潛明,王東明同父異母兄)因傷寒病逝上海,年僅27歲」,王國維殉身兩年前,王東明才剛搬回清華園與父親同住,是最後一段父女記憶。

 

「最尊敬父親言行,時刻要我規矩」,1927年王東明向父親學完《孟子》,接續讀起《論語》,她對父親親自領著讀書很驕傲,「五弟慈明、妹妹松明、六弟登明都請老師教」,問她還能頌上一段嗎,王東明自信頗滿,自在背出《孟子梁惠王上》前段篇章,彷彿14歲、每天下午2點要進父親書房背書的女孩,神情認真。

 

王東明《上報》專訪。(影音:張家維)

 

她一定有壓力的,王國維跟她同歲時,已在故鄉鋒芒初露,不僅高中秀才(1893年),也獲譽「海寧四才子」之首(褚嘉猷、葉宜春、陳守謙),王東明可惜自己那兩年學得馬馬虎虎,「有時沒背出來,父親皺皺眉頭,不會怎樣」,「教了一半《論語》突然離開,一直覺得可惜,當時不懂把握。」

 

1911年王國維僑居日本4年,長女王東明1913年出生於京都吉田町神樂崗八番地(日本同志社大學教授錢鷗考證),正是他學術肌骨茁長豐盈的年代,也許是倍獲疼惜原因之一。2歲回中國,王東明寄養在海寧外婆家至7歲返回北京,逢母親懷胎六弟,又在1919年由三舅領回外婆家,待母親做完月子才回上海,1925年母親接她北上清華園,才有與父親共居時期。

 

兩岸開放,王國維子女王東明、王慈明、王登明(左起)1987年重聚香江。(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清華遺事

 

「清華園住了2年多,那時才十多歲」,對鄰居朱自清她有印象,「我家住西院16號、18號,朱自清1926年搬進14號,正對我家門」,「他愛講故事,兩個弟妹喜歡跑朱家聽,我很少去,年紀不大不小,聽故事不好意思」,那是整處清華園只剩王國維留辮子的時期。

 

「他個性倔,不是表現『我是清朝遺民』,但母親問過,不剪就不剪」,王東明記得,當年北大很多老師主動剪辮,「有時是學生過去,突然喀擦一聲剪了老師辮子,但清華學生尊敬他,沒人動」,「溥儀、梁啟超都把辮子剪了,清華園只剩父親留辮子到最後。」

 

王東明(左4)1942年起任教西安雍村小學5年,1948年避往高雄。(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王東明6年前撰書《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憶父。(攝影:林家賢)

 

她和父親一樣教過書,1948年7月和母親潘麗正、三哥貞明、六弟登明、妹妹松明搭太平輪來台,35歲的她由四哥紀明引薦,進了高雄西子灣私立小學(港務局、要塞司令部、海關合辦子弟學校)任導師,一家住在高雄鼓南街海關宿舍。

 

教了2年書,王東明經同期赴台、江蘇省松江女中友人鈕庭方媒親陳秉炎(曾任內政部會計長),成了他第二任妻子,婚後北上,1950年入泰北中學當英文老師,來台灣前,她在中國和叔叔王國華(王國維弟,台大外文系首批開課教師)曾合編開明書局《英語教本》,父親是一代國學宗師,我們好奇問起「不想教國文嗎?」她語氣突的抖擻,「我是想教國文,沒有國文教職缺啊。」

 

1950年,王東明與陳秉炎在愛國西路「自由之家」宴客,騰傑、陳良、鈕庭方等舊識都是座上賓。(攝影:林家賢)

 

除了60年代台大歷史系教授王德毅曾登門來訪,少人得知「王國維之女」在台,「剛好二兒子陳鎮乾念及人小學被王德毅太太教過。」(攝影:林家賢)

 

俱往矣

 

王國維來不及過的歲數,子女似乎拿來活了,「五弟慈明95歲、六弟登明91歲逝世」,兄妹尚存人世的只剩她,聊到父親是否生不逢時,王東明喝稱「沒什麼生錯時代,那是自己人生觀,時代不適合他」,她眼色一沉,「這,都是歷史。」

 

早晨開始的訪談,已經進行80分鐘,即使言談清明,條理有序,但王東明體力為難,語氣稍喘,兒子暗示我們「她需要休息」,1990年老伴陳秉炎89歲逝世,王東明人生一度有過「唱戲」新始,近年也因體力負荷,不得不割捨。

 

王東明83歲起好學京劇。(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王國維唯一在世子女王東明。(攝影:林家賢)

 

「最近一次唱戲是2年前」,陳鎮宇說母親愛熱鬧,幾年前愛跑貴陽街「響宴國劇茶樓」,提及於此,王東明精神又起,「那兒琴師棒,朋友一起唱戲開心」,有時她邀樂師、琴師來家裡,從青衣唱起,什麼角色都學,「若說為何長壽,就是一生隨心所欲,不管唱功好壞,我膽子大,現在嗓子沒了,不唱了」,半年前,她跟票友回茶樓走了一趟,純看戲。

 

3年前一度心臟衰竭,在榮總加護病房住了一陣,平安渡險,兒子在母親房內加設了氧氣機,三個月健康檢查一次,她床邊書櫃,關於父親的藏書不少,也有閱讀一半的夾頁,但書裝都新,陳鎮宇說,多數是日本、中國漢學者聞「王國維之女」盛名,親遞、寄送而來。

 

1936年5月王東明江蘇省松江女中畢業。(台灣商務印書館提供)

 

王東明後半輩子承夫婿相持,陳秉炎官場不如意,自「內政部會計長」轉任「行政院中央公教人員實物配給委員會主計組長」後,兩人經營永和消費合作社有成,歷經杭州南路宿舍、羅斯福路租房、永和和平街舊址,1963年在現址(永安市場旁)購地成家,聽我與兒子談及此處,原已靜心待位休息的王東明突的插口「我再也不搬家。」

 

京都出生,海寧成長,迭經北京、上海、西安、高雄、台北、永和,她一生顛沛,終是落地生根。(王國維之女下集:飄盪的命●流轉的運

 

撰文:陳怡杰 攝影:林家賢 影音:張家維

 

王國維逝世,悠忽百年。(攝影:林家賢)

 

【延伸閱讀】
●慣者為師 末代龍舟匠人劉清正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