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評:假新聞很糟 這樣管更糟

主筆室 2018年06月11日 07:02:00
這篇出自「密訊」網站的報導,內容完全照抄蘋果日報,但標題卻遭到變造。(圖片摘自閻紀宇臉書)

這篇出自「密訊」網站的報導,內容完全照抄蘋果日報,但標題卻遭到變造。(圖片摘自閻紀宇臉書)

日前,《蘋果日報》刊載一條「中國學走金鑽鳳梨技術 張花冠:價崩是國安問題」,談到中國在拿到台灣的技術後,在海南島栽種中國版的「金鑽鳳梨」,這才導致台灣的水果銷售無門,所以這是「國安問題」。沒多久,一個名為「青天白日正義力量」的臉書粉絲團,從另一個叫「密訊」的網站,在沒有任何引述來源的情況下,轉載了這條與《蘋果日報》一模一樣的新聞,不過,標題已悄然改為《張花冠:水果過剩是中國的錯 是國安問題》。

 

這當然是一種版權的偷竊,更是一種竄改標題的假新聞,把張花冠沒有說的「水果過剩是中國的錯」塞到她嘴巴,目的除了營造民進黨人只會把問題推給中國外,還在於挑起特定政治立場者對此說法的反感。

 

於是我們循序來到這個名為「密訊」的網站,發現它的首頁極其簡單,最引人注目的是網站上的「免責聲明」,裡頭是這樣寫的:

 

「本網站是以實時上傳文章的方式運作,本站對所有文章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文章內容只代表發文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發文者擁有在本站張貼的文章。由於本站是受到「實時發表」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查所有即時文章,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本站有權刪除任何內容及拒絕任何人士發文,同時亦有不刪除文章的權力。切勿撰寫粗言穢語、毀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原來這個網站想以「用戶不應信賴內容,自行判斷真實性」來規避法律責任,還以「實時發表」宣稱自己無法監查所有文章。但明明它所附屬的臉書粉絲團「青天白日正義力量」的粉絲數已達10萬人,傳播力可觀。

 

「密訊」網站上的這條新聞已經被下架了,不過,如果在Google搜索《張花冠:水果過剩是中國的錯 是國安問題》,赫然發現這條新聞早已變身到不同地方,一個叫「mobile01」的網站與另個叫「中道台灣」的臉書粉絲團都刊載了一條一模一樣的新聞,另外還包括簡體字版的「龍騰網」、「五毛網」也加入傳載。更令人驚愕的是,這條新聞被做成一則YOUTUBE影片,透過簡單的圖片與旁白唸出整條新聞,其目標對象應該就是不方便閱讀的老人家。這則YOUTUBE的點閱數到昨天下午已達4284,以嚴肅的政治新聞來講,這是相當高的傳播力與點擊數字。

 

假新聞充斥,又有民進黨立委宣稱要修改《社會秩序維護法》,對於在網路散播假新聞者可居留三天或罰款三萬。姑且不論此立法對於言論自由的傷害了,以上述案例來講,政府若要拿《社維法》的該項條文處罰散播假新聞,有人認為應該找製造假標題的「密訊」網站的管理者或發文者,但類似發文的IP有不少來自中國。就算真的找到發文者,甚至封鎖了一個專門製造假新聞的網站,以目前網站建構成本之低,有心人難道不會在短時間另起爐灶?也有人認為可以找傳播這則新聞的「mobile01」與「中道台灣」的臉書粉絲團,但若他們只是轉載一條「仿真」的新聞就被處罰,這合乎比例原則嗎?

 

另個問題是,誰來定義「假新聞」?張花冠的確沒講出「水果過剩是中國的錯」,不過,她通篇的說法裡其實不無暗指「中國偷學台灣金鑽鳳梨栽種技術」之意,許多人跳接成「水果過剩是中國的錯」未必全然無理。這種暗喻、諷刺、夸飾,甚而題文不合只求讀者點擊的網路訊息,不是也同樣充斥在現今所謂主流媒體的社群粉絲團裡?何以只厚誣這種政治性粉絲團?換個角度來講,如果政府可以《社維法》取締這種「擬真」新聞,豈知哪一天當權者不會用同樣的手段對付它看不慣的「正統」新聞?

 

假新聞古已有之,於今尤烈;關鍵在於社群自媒體的時代,誰都可以定義新聞,不再有新聞守門人的概念。《牛津英語詞典》甚至把這稱之為後真相(post-truth) ,「一種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這不只是一個被加工新聞製造了的支離破碎的世界,它本身其實就折射並放大了既有的世界。也不只台灣,所有浸潤於數位科技的國家幾乎都面臨了同樣的挑戰。

 

假新聞當然該被正視,但處理的關鍵不是祭出刑罰,而是媒體的自律與專業,以及不斷提升一般人的媒體識讀能力。假新聞很糟糕,但如果淪落到讓政府或臉書來認定與處罰假新聞,那將是個更糟糕的方案。

關鍵字: 假新聞 後真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