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就控制著西太平洋中段的重要海域,台灣的海軍實力越強,絕對越有助於維持這個區域的航道通暢。(湯森路透)
在川普政府提出印太新戰略,並公布白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與俄羅斯視為未來的戰略競爭對手後,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已開始落實於美國政府的各項政策中。包括日前美國國防部所公開的「國家國防戰略報告」、近期美中兩國的貿易與敏感科技保護爭端、美軍在南海反制中國的軍事擴張、並取消邀請中國參與環太平洋演習等,其實都可以視為是印太新戰略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在政治、經濟、軍事各個層面的發酵。而其中最顯而易見的,大概是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進行總司令交接典禮時,一併更名為印太司令部,這清楚反映出美國的戰略方向轉變,已快速且確實地落實到組織調整上。
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糾葛在北約東擴、通俄門調查與烏克蘭問題上,與台灣的關係較淺,但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則直接影響到台灣的國家安全,不得不仔細觀察其發展。如美國國防部部長詹姆士.馬提斯(James Mattis)日前在新加坡所舉行的香格里拉會談,也就是一年一度的「亞太安全會議」裡,首度公開提及台灣與台灣關係法,並表示將會繼續堅定支持台灣的民主政府,並提供必要的防禦裝備給台灣,就引起了中國代表團的強烈反彈。而當台灣政府對美國的支持表達感謝之意時,其實台灣更應該進一步思考的是,在美國的印太新戰略下,台灣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因應方式,才能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同時又能避免在美中關係快速惡化下,讓台灣遭受無妄之災。
在之前拙作「印太新戰略下的台灣 」,已談過了川普政府會採取印太新戰略的背後脈絡。而美國要把對中國的圍堵圈從西太平洋擴展到印度洋,以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計畫,就需要周邊國家的配合。馬提斯在香格里拉會談裡也強調,雖然美國會將戰略重心調整到印太地區,但印太地區的美國盟邦也應該為自己的安全做出足夠的貢獻,其實就反映出美國的這個需求。在國際現實下,台灣的國防建設極端仰賴美國支持,過去台灣在爭取軍購時,往往以平衡兩岸軍力,加強台灣防禦能力為主要說帖,可是在美中關係良好時,卻常被視為是干擾美國國家利益的棘手難題,進而導致軍購案延宕。但當美國因為印太新戰略而出現需求時,或許就是台灣可以用來改善目前處境的機會。
當美國推動印太新戰略,並要求印太地區國家為自己的安全做出更多貢獻,以分擔美國壓力時,台灣是否也該將自己的國防發展從平衡兩岸軍力,加強台灣防禦能力,進一步連結到台灣可以對美國的印太新戰略做出什麼樣的貢獻。或者白話一點來說,就是在爭取軍購或美方支持時,強調台灣也能為美國的印太新戰略作出貢獻,說明支持台灣加強軍事力量,將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以充份利用美國戰略方向調整的良機。特別是台灣政府也的確已經宣誓,未來將會逐年調高國防預算,並不排除在有需要時動用特別預算來採購軍事裝備。台灣應該藉此向美國與國際社會宣傳,台灣政府不止願意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也有意願為區域安全做出貢獻。
或許有人會覺得,台灣的軍事力量不及日本、南韓或澳洲等美國盟邦,目前連自保都已經有點捉襟見肘,又怎麼有能力協助世界第一軍事強權。但這種想法的盲點在於,台灣是受中國這個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威脅,才會倍感壓力,但也因長年備戰,不斷在國防軍事上進行非常鉅額的投資,因此擁有的先進戰機、戰艦與各種裝備,遠一般國家要強大許多。台灣的戰力比不上西太平洋最北端的日本與南韓,也可能比不上西太平洋最南端的澳洲,但台灣剛好位於整個西太平洋的正中央,鄰近東海、南海、巴士海峽、台灣海峽等重要航道,而在這附近的國家之中,除了中國外,沒有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可以與台灣相提並論。
美國的印太新戰略非常明顯就是要圍堵中國,而台灣長期受中國武力威脅,一直以中國為假想敵進行備戰,並堵住了中國進出太平洋的重要航道,台灣應該要強調台灣的國防力量是美國印太新戰略的重要資產,而不是如過去一般,被視為是美中關係裡的不穩定因素。如台灣過去一直努力爭取潛艦,所強調的是潛艦對於台灣的防衛作戰有何助益,但卻幾乎從未論述過台灣在獲得潛艦後,對於區域安全或未來的印太新戰略有什麼幫助。但事實上,台灣就控制著西太平洋中段的重要海域,台灣的海軍實力越強,絕對越有助於維持這個區域的航道通暢。台灣未來的潛艦也會能協助監控越來越常在南海出沒的中國軍艦與中國未來的國造航空母艦戰鬥群。
再舉一個例子,台灣也有意爭取F-35B匿蹤戰機、甚至是空中加油機,可是台灣目前所提出的理由都是要平衡中國新戰機的威脅,並避免戰時空軍機地遭摧毀而讓戰機無法起降的問題。但其實台灣擁有F-35B匿蹤戰機與空中加油機後,可以有效支援南海地區,並進一步維持周邊空域的安全。目前中國將南海島礁武裝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不止擴建碼頭與跑道,殲-11與轟-6都曾經在南海爭議島礁上起降,最新型的Su-35S戰機,也已部署在隨時都可以支援南海的南方戰區空軍基地,未來中國在南海海域的戰力只會越來越強大,這點無庸置疑。但美國並不是隨時都能保持有航空母艦在南海巡弋,而關島距離南海又有一段距離,美軍要持續在南海執行自由航行任務,可能會遇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而放眼南海附近國家,有經濟能力且有意願購買昂貴F-35B匿蹤戰機與空中加油機的國家,也只有台灣。同時台灣目前實質控制南海最大的島嶼太平島,島上也有跑道與碼頭,是最容易在有緊急狀況時,立即協助南海地區美軍的國家。台灣應該嘗試以此為新說帖,強調台灣所能提出的貢獻,努力形塑對台灣有利的輿論氛圍。同樣的論點也可適用於巴士海峽、台灣海峽、或台灣東部海域,這些地方都是國際重要航道,但隨著目前中國越來越常進行的海、空軍遠航訓練,未來這些航道的安全也將受到威脅,台灣應該要強調自己是最有能力就近協助美國維持這些航道安全的重要力量,能對美國的印太新戰略做出貢獻。
當然,這樣的政策可能遇到的質疑,在於台灣也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之一,過去中華民國政府所主張的11段線,甚至比目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主張的9段線更為廣大。但事實上,台灣社會應該人盡皆知,中華民國政府所主張的11段線太過不切實際,過去會提出這樣的主張,只是為了維持中華民國的法統,與主張外蒙古是中華民國領土一樣脫離現實。台灣目前只實質控制太平島,就應該以目前的現實狀況來進行主張,「不再主張11段線」與「放棄太平島控制權」是完全不一樣的事,可惜有心人士常將之混為一談,政府應該向社會大眾仔細說明兩者的不同之處,脫勾處理,才有可能推動務實的南海政策。
放眼整個太平洋與印度洋,範圍極為廣大,即使是以美國的強大軍事力量與目前印太司令部下轄的三十幾萬人,一樣無法完全控制印太地區。因此美國非常需要在地盟邦的協助,但整個印太地區的國家中,位於印太地區的最北端的美國傳統盟邦日本與南韓,近年來一直被北韓核武問題所牽制,位於印太地區最南端的澳洲則長期孤懸於南半球,承平已久的社會對於介入國際爭端也較為反感。而與中國有長期戰略矛盾的印度雖然最積極響應,但印度的世仇巴基斯坦是中國的重要盟友,一直威脅印度的側翼,印度的影響力也只及於印度洋。其它國家則在沒有迫切危機下,對於美國的印太新戰略反應較冷淡,態度並不積極。
特別是過去幾年來,中國積極經營東南亞各國的政商關係,利用國際組織如東協加一推動經濟合作計畫,甚至是提供私人利益,攏絡收買各國政治人物,已擁有非常顯著的成效。馬來西亞大選結束後,敗選下台的前首相立刻遭到調查,除貪污問題外,並被指控利用中國的投資案中飽私囊,加拿大議員則指稱紐西蘭政壇遭到中國嚴重滲透,應該將紐西蘭逐出五國情報合作組織「五眼聯盟」,這都顯示出中國對於東南亞諸國的著力之深。更不用說中南半島北部希望獲得中國經濟援助的國家,而這也是中國一帶一路、亞投行等戰略目前最為成功的地區。美國單純想靠外交與軍事力量,撼動中國在這個區域的影響力是不可能的,未來勢必要輔以經濟的誘因,以有效推動印太新戰略。
台灣在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除了企圖降低台灣對中國的投資與經濟依賴外,也有開拓海外新市場的用意。就目前的成效來看情況並不算差,除了台灣向新南向國家的投資比例倍增,新南向國家到台灣的遊客與求學人數,也出現突破式的成長。台灣應該利用這樣的情況,加強宣傳台灣對於東亞南國家的經濟投資與各種商業往來,對於印太新戰略有何正面助益,強調台灣對於區域安全的貢獻不止於軍事安全上,除了能保護附近航道與空域的通暢,也能與美國的盟邦一樣,提供各種經濟發展協助,在美國未來勢必要提出新的經濟合作方案來輔助印太新戰略下,先搶佔有利的位置。
增強國防與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分散風險,都是目前台灣政府的既定政策。這本來就是台灣正在努力進行的目標,只是台灣可能長期處於外交孤立的狀態,因此一直以來都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參與並影響周邊情勢,並習慣以低調的方式推動外交政策,以避免觸怒北京。雖然這是在困境中的務實態度,但也無形中限制了台灣各種政策的方向。在美、中關係已出現結構性轉變時,台灣的確有需要重新檢討過去這種策略的得失,以尋求新的突破。這並不是要讓台灣改變方向,屈從於美國的印太新戰略,或是大膽冒進,而是美國的新戰略方向與台灣的既定政策有高度重疉時,台灣就不應該放棄這個大好機會,而應該積極強調自己的貢獻,並尋求更多的參與機會,以爭取更強的國際奧援。
川普總統在上台後取消亞太再平衡的政策,而改以印太新戰略取代之。在新政策一開始時,外界與盟國都有很多的疑慮,但在經過一年的觀察後,相信多數的人都同意,川普的印太新戰略,遠比過去歐巴馬總統的亞太再平衡政策要積極且強硬許多。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許多人也都認為美中兩國的長年貿易問題不會在短時間內解決,相反的很可能會助長美中兩國的競爭,而這也符合白宮「國家戰略安全報告」的看法。一個國家的重要政策在成形前,通常會有一段醞釀期,以取得社會的共識。當歷史悠久的太平洋司令部更名為印太司令部,就說明了這樣的新戰略觀正在成形中,並且已逐漸落實到各層面。台灣不應錯過這個機會,應該盡全力為自己在這個新局勢中找到最佳的位子。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