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中國外交事務與兩岸關係的自我矛盾

湯名暉 2018年06月23日 07:00:00
中國若持續偏重現實主義作為對外與兩岸關係的主軸,便難以成功實現「文明互鑑」的途徑與「民心相通」的目標。(美聯社)

中國若持續偏重現實主義作為對外與兩岸關係的主軸,便難以成功實現「文明互鑑」的途徑與「民心相通」的目標。(美聯社)

中國為樹立不同於西方大國崛起的過程,設計各種理論以「文明互鑑」作為核心推動價值,例如:「一帶一路」是以文化與文明的絲路精神,推展不同於西方現實主義價值的國際體系;但是實際上中國在「川金會」等重要國際事務上仍仰賴現實主義作為重要的工具與手段。

 

自古世事兩難全,大戰略重視的是資源與目標的優先順序,若中國持續偏重現實主義作為對外與兩岸關係的主軸,便難以成功實現「文明互鑑」的途徑與「民心相通」的目標,反而陷入理論與政策的自我矛盾。

 

現實主義折損「文明互鑑」的價值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外交的百年大計,所投入的資源優先性之高更是當代少有,其各種政治、經濟與文化手段的終極目標是為「攻心」,也就是謀求與沿途國家「民心相通」,但是這方面的成績卻被中國對外強硬地姿態所扣減。

 

呈現理論與手段矛盾的主要原因,在於中國當局為爭取國內各界的支持,因而輕忽對外採取堅韌的政治語言和強硬舉措的負面後果,往往得為逞一時之快付出代價,以挽回與各國以「文明互鑑」達成「民心相通」的初始目標。

 

北京大學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五通指數報告」直接呈現出中國與沿途國家民間的疏離,中國在該指數普遍最低分的是「民心相通」指數。即便中國在「一帶一路」啟動前便大力投入沿途國家的基礎建設,使得「設施聯通」等物質層面上取得較高的分數,但是所在地的人民對中國卻有著距離感。部分與中亞國家和非洲國家簽署的備忘錄面臨實現的危機,甚至成為所在地新政府上台重新議價的籌碼,例如:馬來西亞的馬哈地新政府。

 

國際政治作為國內政治的延伸

 

以本月於新加坡召開的「川金會」為例,當事國與周邊國家為爭取國內政治市場,不得不將外交作為政治的延伸。川普先前表態的強硬反而為連任之路奠定良好的內外環境,甚至有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呼聲;習近平以出借專機呈現對北韓的控制力,實質的以飛航器做為國土的延伸,和專機上資通訊設備進行即使管理,成功對內宣示重新使北韓向中國的「天下」體系靠攏。

 

同樣面對國際體系與秩位的變動,兩岸關係在「馬習會」後雖無雙向性突破,但蔡政府在賴揆上任前保持較平緩的態勢,直至國內政治爭議日增後需要對外出口,便在兩岸關係上改以強硬的態勢爭取民進黨基本盤的支持,更深刻反映出對外關係作為國內政治現實延伸的特性。

 

政治需求折損「惠台政策」

 

反映在兩岸關係上延續國內政治的需求,中國歷年來提出的惠台措施也少能克盡全功。今年初出台「惠台三十一項措施」後,理應符合中國政府的期待,能夠藉此爭取到更多的台灣民心支持,但是在中國持續打壓台灣外交關係和海空軍力繞行台灣等舉措後,北市長柯文哲得為「兩岸一家親」的說法提出後大費周章的解釋;兩岸政策協會民調也顯示:63.6%挺政府反制中國對台作為,使得中國的惠台措施還未深根民眾,先已打折扣。

 

外界多以為習近平大權在握,但是中國仍得顧及國內軍方及其他強硬派的立場,仍需要有立威之舉才能滿足國內市場。然而,中國對台灣採取的軍機繞台和外交孤立此類硬手段,卻難以精準區隔「台獨」和一般台灣民眾,使得「惠台」的軟手段的成效打折。

 

法規箝制民間深層來往

 

既然官方「惠台」成效受限,自發性的民間關係是否能從下層結構向上推進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心理距離?實際上在現實的生活世界之中,兩岸的民間關係卻是活生生的受到中國諸多的政治與法律干擾。例如:中國推動網路實名制度以來,使得許多沒有中國手機號碼的台灣人民不便登錄和註冊百度或其他網路服務。

 

這項中國最引以豪的網路監管法律,卻在事實上阻礙民間交流,更諷刺的隔絕台灣人民被中國網路服務監管的機會,各項中國新創業者引以自豪的網路服務或APP無不如此。例如:享譽全球的微信與支付寶等線上支付系統若無中國的手機門號和銀行卡進行實名認證,便無法體驗同等於中國使用者的便利功能。

 

吝惜國際公共財 不利兩岸「文明互鑑」

 

在「一個中國」的政治魔咒之下,台灣不得國際組織之門而入,中國卻又希望爭取台灣民心,卻忽略台灣人民對國際組織和公共財的想望。開放部分國際公共財,可以繞過兩岸關係的僵局,從更大的國際公共財架構滿足台灣民間對國際參與的期待,又能為兩岸民間交流開闢蹊徑,作為實踐「一帶一路」實現「文明互鑑」的最佳例證。誠如馬基維利所言:「使對手貧窮只會帶來自卑和憎恨」,封鎖台灣的國際空間,只會讓更多青年人留下負面的兩岸交流記憶,更不利於「惠台」政策的預期成果。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關鍵字: 惠台 中國 兩岸 外交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