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國 美國的足球為何如此不發達?

大衛.哥德布拉特 2018年07月01日 18:00:00
(Sam Breach@CC.BY 2.0)

(Sam Breach@CC.BY 2.0)

足球在每塊大陸都成為主要運動,怎麼在美國境遇會如此不濟呢?這絕不是因為美國早期沒接觸過足球。十七世紀的清教徒先民記錄了北美原住民族的一種遊戲,叫Pasukkquakkohowog,翻譯過來意思是「大家相聚踢足球」。玩法是用一顆充氣的膀胱當球,兩大群人在一片狹長的草地上對抗,場地長可達一點六公里。論遊戲形式,可能很像不列顛殖民者與他們的後代在新英格蘭和維吉尼亞州漸漸擴大的村鎮裡所踢的平民足球—活動盛大且粗野到波士頓當局於一六五七年勒令禁止在城鎮中心舉行。

 

足球來到了,但在一個表面上與舊世界尤其是不列顛依舊雷同的社會裡,其實成了截然不同的東西。安德雷.馬可維茲說得言簡意賅:「美國體壇的例外論(exceptionalism)……仍與其他方面的例外論糾結在一起,例外論讓美國的政治、美國的社會關係、美國的文化與其他同類現象,特別是與歐洲的同類現象如此相似,同時卻又如此不同……」

 

美國社會與社會結構具有諸多特徵,使美國走上自己獨特的現代化道路,若論及美國的體育發展史,有幾個特徵特別突出。第一,美國發展茁壯,但卻不曾創立成功或持久的社會主義政黨,他們工人階級組建的機構是西方世界裡力量最弱的。不同於棒球和美式足球,足球絕大多數是工人階級的運動,因此也蒙受其害。第二,美國人的生活在很多面向上缺少某種形式的國家中央指導方針或組織機關,較之於歐洲,他們受市場和金錢力量影響的程度更大,體育和教育特別如此。足球亦不例外,發展上尤其苦於零散分化、市場導向的社會生活,以及國內菁英教育機構的排斥。

 

一群正在休息的美國建築工人(dog97209@CC.BY 2.0)

 

十九世紀初,存在於那些教育機構的菁英足球文化,補足了美國本土大眾的足球傳統。頂尖大專院校有意識地複製不列顛公學的運動文化,連同其中的殘酷無情、差別待遇和權力階級一起學了過來。他們從事的足球運動規則鬆散多變,結合用手和腳踢,但結果證明,這種運動夠歡樂夠刺激,讓哈佛大學一名學生從中獲得靈感,於一八二七年寫了一篇詼諧的史詩,題為〈三角之戰〉(The Battle of the Delta),是第一篇關於美國大學足球的文字紀錄。這時的足球比賽在哈佛大學地位崇高,被捧為「血戰星期一」(Bloody Monday),會在新學期的第一個星期一,由大一生和大二生決一勝負。

 

哈佛並非特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一八四○年以前都有足球賽的紀錄。但在上述所提的地方,足球仍只限於校際比賽。校際足球賽始於一八六九年,最早的一場比賽由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對上普林斯頓大學,採行一套折衷的規則,一隊二十五人,結合腳踢和手傳。實驗經證實很受歡迎,尤其可以當成大學院校在教育界新出現的階序排位當中建立地位的一種方式,因此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康乃爾大學也接著舉辦比賽,且全都明顯更喜歡用腳踢勝過接球和空跑。

 

一八六○年代,哈佛大學校方一方面訝異於比賽的暴力程度,一方面害怕它引發混亂的潛力,於是禁止了足球賽。待一八七○年代初重新引進足球,使用的規則已依照「波士頓足球」(Boston Game),這是一八六二年到一八六五年間,波士頓一支受歡迎的大球會「奧奈達隊」(Oneida FC)制定規則並實際從事的一種足球,成員由明星中學和哈佛大學的校友組成。

 

這套規則比較接近接球和空跑版本的足球,哈佛大學因此被迫轉往北方尋找對手,一八七四年與加拿大的麥基爾大學進行了第一場校際賽。因為這次機會,哈佛大學首度接觸到橢圓形的球以及聯會式橄欖球的規則,兩者都強化了哈佛和奧奈達隊原本就喜歡扔擲傳接勝過腳踢短傳的偏好,最重要的或許是,這能讓他們從原就菁英排外的圈子裡脫穎而出,成為最菁英、最獨特的大學。看來光是這點程度的聲望就足夠當作標竿,刺激其他大學放棄踢圓球,改採哈佛版本的足球。

 

1871年,一幅描寫當時足球比賽的圖畫(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一八七六年,塔夫茲大學率先倒戈,耶魯大學緊隨在後,繼之而來便是一股改制的潮流。這股潮流最後以校際足球協會哈佛足球的規則作結,修改後,大部分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又稱gridiron)的關鍵要素,例如檔(down)和碼數(yardage)、阻截(blocking)和爭球(scrimmaging),至此都已齊備。

 

等到協會足球傳入美國,它所遭遇的運動文化當中,棒球已經佔據了夏季日程,且自封為國民運動和美國的象徵。足球如果要仿效英格蘭的模式,唯一能插入的空隙,只有當作知識菁英冬天在教育機構或校友俱樂部的運動,但這個位置已經被初成形的美式足球搶走。足球僅剩的空間是成為中下階級和工人階級的休閒娛樂。

 

籃球由基督教青年會(YMCA)發明於一八九○年代,希望藉以利用他們在市中心鮮少使用的體育館,籃球日後會成為足球可怖的對手,同樣便宜、簡單、靈活可變,但邁向職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冰上曲棍球最後是在美國商業化的體育界搶得了一席之地,不過主要仍是加拿大的運動。因此在二十世紀最初三十年,足球還有一線機會可以立足成為大眾流行且商業成功的運動。雖然面對重大組織問題,可能還背負著文化包袱,導致在美國這個環境難以昌盛,但足球還不至於註定可有可無,只是足球的發展倒楣落入一群不合作的人手裡。

 

冰上曲棍球比賽(Jim Wissemes@CC.BY 2.0)

 

美國首度嘗試建立職業足球聯賽,結果厄運連連,暴露足球在商業市場的貧弱無力。一八九四年,國家棒球聯盟 (National Baseball League)旗下六支球隊的老闆,創立美國職業足球俱樂部聯盟(American League of Professional Football Clubs, ALPFC),打算利用棒球淡季閒置的球場。

 

然而,棒球隊是否真的有心於此令人懷疑。首先,足球賽程並未安排在週末,但潛在的廣大工人階級觀眾只有週末有可能到場觀戰。再者,國家棒球聯盟極度懷疑足球的吸引力,甚至向民眾表示,足球隊會由棒球隊員「指導」,一些大家喜愛的棒球明星也可能會上場。結果證明,這和聯盟做的許多承諾一樣,都是一場空。聯盟唯一真心許諾的地方,看來只有在巴爾的摩(Baltimore),這裡的足球隊吸引到八千名左右的球迷,聲勢高峰是以十比一痛宰華盛頓的那場罪大惡極的比賽。

 

首都華盛頓的媒體不甘慘敗,公開向大眾和美國移民管理機關宣稱,巴爾的摩隊中用可疑的合約雇用了多名外國職業球員。但當聯邦政府欲著手調查時,這個足球聯盟已經瓦解,因為第二個全國棒球聯盟成立,讓所有球隊爭相擺脫足球,以保護事業核心。才短短三個月,美國職業足球俱樂部聯盟就虎頭蛇尾地消失了。

 

1895年,華盛頓參議員棒球俱樂部(圖片取自A Moment of Brilliance

 

被大學排除在外,又在商業市場失利,足球勉強存活在街頭,以及不列顛新一波移民(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和來自愛爾蘭、德國、荷蘭、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中歐和南歐的族群定居的鄰里。足球在新英格蘭和東岸的工業小鎮特別強勢。麻塞諸塞州的瀑河城(Fall River),居民很多是蘭開夏血統的紡織工人,足球傳統非常強盛,一九○六年還擊敗巡迴作客的哥林斯人隊。在紐約、波士頓、芝加哥、費城、匹茲堡等大城市,移民族群在文化主流之中,創造了民族和足球的小島。聖路易尤其是足球大本營,城市聯賽生氣蓬勃,球員曾於一九○四年在該城舉行的奧運賽事中,代表美國出戰非正規的足球錦標賽。

 

繁榮的草根足球文化雖能吸引相當規模的觀眾,但成長仍受限於長年以來的組織問題。比方說,一次世界大戰以前有兩個團體相互競爭,想引領統合全美國的足球協會。美國足球協會(American Football Association,AFA)和美國業餘足球協會(American Amateur Football Association,AAFA),兩方都在一九一二年向國際足總陳情,希望獲准成為美國唯一的足球管理機構。

 

國際足總直言要他們合併,為推廣足球一起努力。雙方於是合併為美國聯邦足球協會(United States Football Association,USFA),只是關係到發展的那一半計畫,進展並不順利。美國聯邦足球協會不顧自己要付出的鉅額成本,決定忽略大專足球,成立龐大繁瑣的公開挑戰盃(Open Challenge Cup),當成協會最主要的比賽。這麼做大幅稀釋了美國足球界裡的可用人才和原本可望形成的盛大場面,相對於運作良好的聯賽,只是一個拙劣的替代品。

 

儘管如此,足球在地方和半職業層級的人氣持續上揚。一次世界大戰前,經歷多次嘗試創立聯賽都夭折以後,湯瑪斯.卡希爾(Thomas Cahill)在一九二一年創立了組織完善、資金充裕的美國足球聯賽(American Soccer League,ASL),他來自於聖路易,是一名在任已久、具有商業頭腦的美國足球官僚。美國足球聯賽維持了十二年,這段期間可以說是美國足球的黃金年代,最巔峰是一九三○年的烏拉圭世界盃,美國國家隊打進了準決賽。

 

在1921年創立美國足球聯賽的湯瑪斯卡希爾(圖片取自Soccer History USA

 

聯賽創始成員有八支球隊,往後十年規模隨之成長。看看名單,球隊主要來自於美國的東北部,涵蓋了工廠或企業球隊,如伯利恆鋼鐵隊(Bethlehem Steel)和印第安納地板隊(Indiana Flooring);移民族群組成的球隊,如紐澤西凱爾特人隊(New Jersey Celtics)和猶太布魯克林隊(Hakoah Brooklyn),還有美國運動界最喜歡的特意賣弄的浮誇隊名,如波士頓奇蹟工人隊(Boston Wonder Workers)、普洛維登斯金甲蟲隊(Providence Gold Bugs)和掘蚌者隊(Clam Diggers)。

 

包括早期的廣播在內,報刊媒體報導熱絡,在聯賽分布範圍內的小鎮和市集尤為可見。觀眾人數居高不下,付給球員的錢也多,足以吸引不列顛群島和其他國家生涯步入晚期的職業球員源源不絕前來。歐洲球隊來賽是定期會出現的場面,包括一九二二年第一支女子足球隊「狄克柯爾女子隊」(Dick Kerr's Ladies)作客前來出賽,還有一九二五年的「維也納力量隊」(Hakoah Wien),這支由維也納猶太人組成的球隊,是奧地利新創立的職業聯賽冠軍。球隊相當有名,吸引了破紀錄的四萬六千名觀眾,看他們在紐約出戰美國足球聯賽的紐約十四人隊(New York XI)—這之後近半世紀,美國足球比賽的觀眾人數不曾超越這個數字。值得一提,美國提供的酬勞高得誘人,幾乎能吸引整支球隊不回國,留在美國足球聯賽踢球。

 

1925年的維也納力量隊(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不到十年,美國的職業足球就在內部的「足球大戰」驅策下,土崩瓦解。美國聯邦足球協會和美國足球聯賽之間悶燒已久的歧見,在一九二八年爆發成公開衝突。各職業隊老早就在爭論,美國聯邦足球協會主辦的公開挑戰盃應該在固定賽季結束後舉行,以免賽程打架,或害球隊為盃賽分心,損及聯賽的表現。美國聯邦足球協會拒絕讓步,且獲得部分球隊支持。美國足球聯賽命其球隊不得參加盃賽,揚言將對不遵守者處以罰款並逐出聯賽,但這麼做並未見效。

 

紐瓦克滑船隊(Newark Skeeter)、伯利恆鋼鐵隊、紐約巨人隊(New York Giants)都離開美國足球聯賽參加盃賽,並協助成立與美國足球聯賽匹敵的東岸聯賽(East Coast League)。但球賽水準和觀眾的關注程度都太低太少。兩個劣質的聯賽創造的效益比不上一個優質的聯賽。觀眾人數開始下滑,等到聯賽重整為單一實體的時候,經濟史已經趕上了美國的足球發展。一九二九年末,華爾街股災(Wall Street Crash)引發經濟大蕭條,大刀橫掃了東岸足球的工業根據地。到一九三一年,瀑河城隊和伯利恆鋼鐵隊等重要球隊都已解散,他們的球迷不是失業就是只有零工可打,不再有能力或者也不再願意付錢進場看球。到了一九三三年,聯賽終告結束,在如此艱困的年代,足球也還沒有大專賽可以回歸。

 

*本文摘自《足球是圓的:一部關於足球狂熱與帝國強權的全球文化史(上下冊不分售)》,商周出版。

 

 

【作者簡介】

大衛.哥德布拉特 David Goldblatt
一九六五年生於倫敦,很倒楣地從父親那裡繼承了對熱刺隊(Tottenham Hotspur)的忠誠。現居布里斯托,這是英格蘭一個足球實力離奇消失的地方,對熱刺隊的愛也擴及布里斯托流浪者隊(Bristol Rovers)和布里斯托城隊(Bristol City),如今對幾支球隊的愛不分上下。

 

哥德布拉特是知名的運動記者、廣播主持人、運動社會學家、大學講師與專欄記者。他為 BBC 廣播製作足球紀錄節目,也是《衛報》、《觀察家報》、《泰晤士報文學增刊》、《金融時報》、《新左派評論》、《新政治家》、《展望》等報章雜誌的專欄記者,擔任《世界足球年鑑》(World Football Yearbook)的編輯,並在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德蒙福特大學運動史與運動文化跨國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Sports History and Culture, De Montfort University)、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和洛杉磯的匹茲學院(Pitzer College, Los Angeles)教授運動社會學。

 

哥德布拉特二○○六年以《足球是圓的》打開知名度,並廣受好評,二○一五年出版的《足球帝國》(商周,2017)更榮獲第二十七屆 William Hill 年度最佳運動圖書獎,被譽為是「研究二十一世紀之交不列顛史的必讀經典」。

 

相關著作:《足球帝國:一窺英格蘭社會的華麗與蒼涼》

 

看更多《上報生活圈》文章
 
關鍵字: 書摘 足球 美國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交通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速食、連鎖餐廳、甜點、新開店)、市集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蕭芷琳 celine.hsiao@upmedia.mg 

 

能源、醫療、親子、寵物、藝文 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