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死刑犯漫長等待伏法 執行絞刑前1小時才通知

簡采倫 2018年07月06日 12:32:00
日本東京拘留所執行死刑地點,死刑犯要站在紅色框框處伏法。(湯森路透)

日本東京拘留所執行死刑地點,死刑犯要站在紅色框框處伏法。(湯森路透)

奧姆真理教教主松本智津夫(又名麻原彰晃,63歲)6日執行死刑,距離他主導的1995年東京地鐵沙林毒氣攻擊、造成13人死亡事件已經23年。時隔如此久,松本才被處死,讓人見識到日本執行死刑的謹慎,也好奇日本如何對待死刑犯。

 

生活上發達有秩序的日本,執行的死刑是殘忍的、「長距墜落絞刑」。行刑時,死囚會被住蒙眼套上絞繩,當按下按鈕,地上的活門便會開啟,死刑犯瞬間從高處墜落,重力拉扯的絞繩會瞬間折斷死刑犯頸椎。

 

 

 

 

 

日本多位法務大臣不願簽執行死刑令

 

日本法律制度以謹慎出名,但在人道方面是有爭議的,除在死刑執行過程外,犯人審判、死刑犯伏法方面都被批不人道。一般而言,日本僅會對犯下多重命案的罪犯判處死刑,通常犯人從審判開始到處以死刑大多需要超過5年時間,在漫長的等待下,執行死刑日當天才會通知死囚,刑後才會告知家屬。

 

日本對待死刑犯被外界批判無情,死刑犯不知什麼會伏法,監獄裡不斷等待、忍受心理巨大折磨。就算確定死刑犯在所有上訴機會都無效後,許多任日本法務大臣因個人因素或政治考量都不願意簽執行令,導致日本的死刑犯需要更長的時間待在監獄,執行的案例也不多。

 

以奧姆真理教教主麻原彰晃為例,他在1995年被捕,2006被判死刑,在2018年7月6日執行死刑當日被通知後伏法。

 

奧姆真理教教主松本智津夫(又名麻原彰晃)在1995年被逮捕時模樣。(湯森路透)

 

8成民眾支持死刑 人權爭議仍不斷

 

從二戰到現今,在人權高漲的時代下,死刑是一個長存且有爭議的議題,儘管日本政府的立場總是含糊不清,但有8成的民眾是支持死刑政策的,執行和等待程序中強力剝奪人權還是備受討論。

 

為了防止日本的死刑犯預知日期先自殺,在處決前1個小時才會被告知,通知時間通常是早上9點,所以每個早晨龐大的監獄空間卻安靜的可怕,更加重了當下心裡的恐懼以達逞罰目標,而律師及家屬也是事後通報並要在24小時之內來收屍。

 

在判決之後到就地伏法中,每一個禮拜在露天的鐵籠內,有2到3次的15分鐘放風的機會,除了就寢時會躺下,24小時監控下,其他時間都被規定要坐在一個定點且不能靠牆和交談,在監獄,完全無法得知外面的世界也沒有沒有社交,只能靠著獄中規定的簡單勞動中,感受自己渺小的「存在感」。

 

執行死刑前不告知社會 意在壓低反對死刑聲浪

 

日本執行前不會告知社會,將反對聲浪降到最低,民眾即使大談死刑也無法改變事情,讓死囚真的慢慢的消失在社會中。

 

日本處死的方式是由5位執行官各自按下按鈕,犯人會事先寫遺書給家屬,用過小點心之後,戴上眼罩,銬上手銬,套上依獄中替死囚訂製的絞刑繩,在5人之中按下有效的按鈕後,此設置的目的是為了讓執行官減少心裡的罪惡感,不知道是哪個人開啟地上的機關,讓死刑犯瞬間從2公尺高處墜落,絞繩會讓死囚頸椎折斷而死。

 

除奧姆真理教教主松本外,另一個有名的死刑犯是2007年犯案的「黑寡婦」筧千佐子。當年筧千佐子以氰化物的飲料企圖殺害4人,3人服毒而死,受害者包括自己的丈夫,被判死刑後,她稱到自己已經接受絞刑,會笑著死去。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