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逾淮為枳 習近平與洪秀柱的平行空間

張宇韶 2018年07月13日 00:01:00
在官定意識形態下,中國民眾普遍認同的基礎國家義務,就是避免歷史的重蹈覆轍,以及扭轉這段領導時期發生的損失。(湯森路透)

在官定意識形態下,中國民眾普遍認同的基礎國家義務,就是避免歷史的重蹈覆轍,以及扭轉這段領導時期發生的損失。(湯森路透)

「老祖宗留下來的領土,一寸也不能丟,別人的東西我們一分一毫也不要。」 這是習近平日前會見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的講話,習的講話頗有毛澤東當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或「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口吻;即使時空背景不同,這個的語境大致道出共產中國內心的歷史觀與主權論。

 

很顯然地,中共正在重建一套與中國崛起相適應的話語權,這樣的企圖在十九大政治報告的「新時代」、「兩個一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用語中找到答案。消極來說,是為了洗刷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恥辱」;積極來說,除了對內塑造新的民族共同體與國族認同外,更企圖在國際秩序中尋求中國的新空間座標。不可諱言的是,北京認為「百年恥辱」是目前兩岸關係的初始條件,在經歷了甲午戰爭、中日戰爭與、國共內戰與冷戰對峙下,始有今日面貌。習近平運用典型的歷史後設思考模式,婉轉回應了美國近期在兩岸關係中的介入角色。

 

針對北京在意識形態的斧鑿,美國前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在其著作《中美新型態戰略關係》中以「國家安全敘事」描述這個複雜且龐大的政治工程。他認為在官定意識形態下,中國民眾普遍認同的基礎國家義務,就是避免歷史的重蹈覆轍,以及扭轉這段領導時期發生的損失。這個目標廣為領導階層與大眾所接受,並已成為中國對內與對外描述國家目標的政治語言形式。

 

平心而論,這種論述符合官方的統治正當性,更適合補償中國民眾內心複雜的感受,那種融合歷史的剝奪感以及期待被肯定的虛榮感。

 

「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統一,這是不可違背的基礎;兩岸必須要統一,而非拒絕統一,否則台灣就是死路一條。」 這是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近期在面對反年改群眾聚會時的談話,延續了紅統者一貫的邏輯,雖然歷史發展只有朝未來繼續走下去,也無所謂必然、絕對或不可違背的唯一真理,但是他們顯然只想把歷史的時鐘往回撥到「那個美好的年代」,或者投向中國應許的美好未來。

 

如果說,習近平的談話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共政權的合法以及社會氛圍的需要,洪在台灣的這般講話雖然反應了深藍統派的內心思緒,但顯然於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公民社會的內涵格格不入,甚至完全脫離了現實的社會脈動與人民感受,我認為這是一種反真實的「心理復辟」效應,對於深藍者來說,保守主義一直是他們深信不疑的價值觀,因此面對台灣政經制度與價值體系發生變化時,他們不僅視為洪水猛獸而且幾乎束手無策,過去信仰的那套龐大的認同符號、政治圖騰與信仰價值正被解構的支離破碎,基本盤瓦解了,選票也流失了,不僅無法與民進黨抗衡,重返執政遙遙無期。

 

這些人無法認同「主權在民、轉型正義、開放政府、參與民主」等社會價值,無力提出與之抗衡的價值主張與制度內容,更無法透過反省達到政黨重建重生的功能,剩餘的政治本能使其只能將當下複雜的政治與社會現象,化約成「民進黨領導台獨,台獨導致中共啟動各項報復、台灣陷入危境」此一「三段論證」的詮釋。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將歷史情境與「蔣經國那個美好年代」對接,也可以與「中國崛起新時代」進行連線,但這不僅規避了台灣現狀的問題,也推卸了自己所有的政黨與知識菁英的責任。除了洪秀柱的發言外,文化大學教授劉性仁日在媒體上的投書「台獨勢力應知所節制收斂」的內容,大致體現了這樣的心理狀態,難怪評論口吻與台辦發言人或人民日報幾乎一致:馬曉光指出,民進黨上台後,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政治基礎,放任縱容「去中國化」的台獨分裂活動,干擾和阻撓兩岸交流合作,制造兩岸對立,破壞了得來不易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局面,損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導致兩岸關係倒退。賴清德的台獨言論,進一步對台海和平穩定進行公然挑釁。這個責任必須由民進黨當局承擔。

 

深藍紅統者急欲將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的歷史過程抹去,將所有複雜政治現象歸因於「台獨勢力」,除了將自己排除於台灣主流民意外,也因為失去政治高度失去整個世代的尊重。

 

※作者為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