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相列雷達研發遇瓶頸 配裝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有變數

朱明 2018年07月29日 09:50:00
中科院以代號「迅達計劃」研製海基型相列雷達,因部分技術問題未突破,使得整個研發進度嚴重落後,這也讓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會不會裝上相列雷達出現了變數。(取自中科院官網)

中科院以代號「迅達計劃」研製海基型相列雷達,因部分技術問題未突破,使得整個研發進度嚴重落後,這也讓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會不會裝上相列雷達出現了變數。(取自中科院官網)

為配合「訊聯專案」的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系統,中科院以代號「迅達計劃」研製海基型相列雷達,因資料處理器體積過大,加上部分技術問題未突破,使得整個研發進度嚴重落後,這也讓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會不會裝上相列雷達出現了變數。

 

海軍新一代兵力的規劃,未來新型艦艇的作戰系統都是使用「迅聯系統」,這是由中科院研發一種開放式戰鬥管理系統,與船艦防空、水面、反潛、電戰及資料鏈路系統結合;迅聯系統透過海軍現有資料鏈路系統取得聯合作戰資訊,呈現在共同戰術圖像中,並可接受聯合作戰中心的指揮,執行聯合作戰任務。就國防部期程規劃,迅聯系統要在2019年完成研發後,開始進行各項武器系統的整合,包括海基型相列雷達、MK-41垂直發射系統等都陸續開始研製與技轉。

 

因此海軍海公布未來二十幾年的造艦的規劃的新一代兵力中,無論是主戰艦或是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介紹,都包括了海基型相列雷達、MK-41垂直發射系統。甚至海軍曾規劃,若一切研發與技轉順利,讓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升級成為具有「小神盾」功能的戰艦。

 

海軍規劃未來新型艦艇的作戰系統都是使用「迅聯系統」(圖),是由中科院研發的開放式戰鬥管理系統,與船艦防空、水面、反潛、電戰及資料鏈路系統結合。(攝影:朱明)

 

中科院相列雷達需瘦身 才能放入新一代飛彈巡防艦

 

據指出,中科院代號「迅達計劃」研製海基型相列雷達,研發進度卻嚴重的落後,其主因是中科院自行設計且使用中的相列雷達,都是源自天弓飛彈的長白雷達延伸,雷達架構外購自美國奇異航太公司收購的RCA技術,近年雖自行開發且更新部分子模組,但雷達架構與使用的關鍵零組件已落後,且依然仰賴美國廠商,直接限制雷達效能與尺寸之縮裝。

 

據了解,海軍對於海基型相列雷達的規格,偵測距離要超過300公里,目前中科院的相列雷達要達到此效能,在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兩大部分的體積與重量過大過重是不爭事實,而且整套雷達重量超過600公斤,因此中科院規劃以資料處理器與信號處理器分離兩個位置,分散空間與重量,但卻發現訊號波從高頻轉低頻輸送的過程,出現了「失真」的現象,因此以分散方式是行不通;另外將信號處理器的縮裝也因訊號的不穩定,一直無法突破技術關卡。

 

知情人士指出,就因為中科院規劃的海基型相列雷達,過大過重若要安裝在4500噸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上,首先要將噸位加大才能將過大過重問題解決,並解決巡防艦平衡的問題,但必須修改到5800噸位以上,但這又涉及另一型戰艦結構設計,海軍並不贊成。

 

據了解,目前中科院的整套雷達重量超過600公斤分散空間與重量後又引發訊號失真問題,研發進度嚴重落後;圖為中科院研發之固定式全相列雷達。(中科院提供)

 

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明年初啟動 能否裝相列雷達恐有變數

 

至於用一座旋轉式裝一片或兩片3D相列雷達系統來取代的方案,以旋轉式設計來滿足360度搜索,仍然有傳統雷達搜索間隔問題,雖雷達搜索精度高於傳統雷達,但接戰目標仍有所限制,海軍也不同意這樣的設計,但真正問是題還是因採用分離式的設計,還是無法克服訊號波從高頻轉低頻輸送的過程,出現了「失真」的現象,在技術無法突破的前提下,海基型相列雷達的研發進度是嚴重的落後。

 

就因為中科院無法在短期內克服海基型相列雷達的技術問題,而海軍代號「震海計劃」的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的原型艦將於2019年初啟動,屆時若中科院還是無法克服技術問題,海軍是否要裝上海基型相列雷達將會有變數。

 

 

【延伸閱讀】
●國防部將集思廣益 為相列雷達系統找未來發展方向
●先進相列雷達系統體積過大 台版「小神盾」擬用次級貨取代
●強化「小神盾」反潛能量 移裝升級版濟陽艦聲納成選項
●中科院建議「小神盾艦」達6200噸 才能配裝全套迅聯作戰系統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