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漣專欄:中國金融系統拆彈與金融難民的產生

何清漣 2018年07月30日 07:00:00
2018年,中國政府的拆彈重點本來定在地方債務,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期而至的中美貿易戰完全打亂了中國政府的原定部署。(湯森路透)

2018年,中國政府的拆彈重點本來定在地方債務,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期而至的中美貿易戰完全打亂了中國政府的原定部署。(湯森路透)

自6月初以來,中國約有150家線上借貸平臺「爆雷」。所謂「爆雷」,是P2P行業(網路借貸業)的慣用說法,一般指P2P平臺因未能償付投資人本金利息而出現的平臺停業、清盤、法人跑路、平臺失聯、倒閉等問題。僅7月18日這一天停業的問題平臺就達23家,其中有十餘家是百億資產的平臺,最大的是阜興集團下面三家私募,總值270億元。因網貸平臺爆雷而利益受損的人群,被冠名為「金融難民」。

 

銀監會主席親口發出警告

 

令投資者深感不安的是,150家遠非「爆雷」終點,2014年這種線上借貸平臺共有260多家爆雷。這次P2P借貸平臺成為政府拆拆彈的定向爆破點,事先就有警示。銀監會主席郭樹清6月中旬在陸家嘴金融工作會議上發表講話,其內容可以用12字概括:金融拆彈,定向爆破,壓力測試。最醒目的警示是稱:理財產品收益率超過10%,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我當時發了推文,提醒一些做投資的推友:政府準備讓一些金融平臺倒賬。

 

郭樹清提到的中國金融的系統性風險,包含銀行巨額壞帳(其中的房地產業貸款與國企貸款風險最大)、巨額地方債務(媒體前些時候稱今年22萬億地方債或爆發違約潮)、影子銀行系統的各種金融平臺爆雷。炸彈這麼多,拆解得逐項來。P2P被選中做第一個定向爆破點,政府應該是出於兩重考量:一是總量小, 1.3萬億人民幣總規模的中國P2P行業,相對于中國252萬億元的銀行業總資產而言,僅占千分之五的比例,於大局影響較小,因此先拆。二是這個借貸平臺造成的「金融難民」數量雖多達數百萬甚至逾千萬,但受損失程度大都沒有嚴重到要與政府死嗑的程度。政府非常清楚,這些P2P投資者多為中產,大多數人的投資額度也就在1-5萬之間,在爆雷之初可能會想著維權,但不會拼老命,時間一久,那憤怒就慢慢淡化成怨恨。

 

政府的重心在於債務,今年到期的22萬億債務出現違約潮,壓力很大。

 

中國投資者為何認為政府應該負責?

 

許多借貸平臺已經消失,中國的金融難民血本無歸,他們都將平臺倒閉的責任歸咎於政府,要求政府對此負責。這種情況也算「中國特色」,在美國不會出現。這與中美兩國政府在經濟事務中承擔的角色有關。

 

美國是私有制為基礎,政府並不直接控制各種經濟資源,政府主要是市場的守夜人,調控經濟的方式主要是貨幣政策,以及國會立法,比如反壟斷、規範資本市場、限制或者放開某經濟領域。因此,美國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個人負責,即使是投資公司行騙,也只會受到法律懲罰,政府並不需要代替投資公司負責賠償,比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人有93%的人財富縮水,將近一半人損失40%的財產,但投資者並未向政府索賠,因為政府只是市場的守夜人,並不曾為各種投資銀行及投資公司的信譽背書。

 

中共政府壟斷政治經濟文化三大權力,是全能政府;經濟上,以國有經濟為主導,土地、礦產、森林、江河湖海等主要資源全歸國有。政府既是資源的掌控者,也是分配者;國有企業控制了所有與國家安全、經濟命脈有關的重要領域,因此政府又成了下場踢球的參賽者;党管司法,因而又成了所有利益糾紛的裁判者。近幾十年以來,中國發生的所有經濟類抗爭,其矛頭最後都指向政府,其政治邏輯就是全能政府統治的國度,政府就是所有事情的最後責任人。

 

P2P網貸平臺在吸引投資者時,經常也強調自己的官方背景。比如在7月中旬爆雷的杭州「火錢理財」,其宣傳口號就是「國資背景」。在爆雷發生的幾天前,火錢理財還宣稱自己獲得由「國家商務部信用辦公室監製」、「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頒發的「企業信用AAA級信用企業」的獎章。

 

中國政府為何要負責任?

 

中國政府在網貸金融平臺爆雷上,要負兩重責任:

 

一是政府監管嚴重缺位。中國於2007年開始進行所謂「金融創新」改革,產生了一個相當龐大的影子銀行系統,P2P網貸只是其中之一。這個影子銀行系統從產生之日開始,就存在嚴重問題。據官方「傳播大資料」稱,泛亞、MMM、卓達等大型借貸機構利用准入門檻低、缺乏監管等條件,推出名目繁雜的理財產品,依託互聯網平臺,頻頻打出「金融創新」的旗號,以遠遠高於銀行存儲利率的利息來吸引投資者,使網路平臺成為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的溫床。這些平臺往往因資金鏈條斷裂,不斷出現金融公司爆雷事件。民間的「非新聞」網站(已被官方關閉)分析,欠薪、商業欺詐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占2015年統計到的事件總數的一半。

 

中共政府從2015年起,年年進行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從要求P2P回歸網路借貸資訊仲介,到「備案制」,再到「備案延期」。由於政府監管缺位元,政府官員與金融系統的共謀,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一直處於邊整頓、邊開放的狀態,一方面有不少金融平臺爆雷,另一方面有許多有背景、有資源的企業陸續進入P2P行業。

 

中國政府如此管理經濟,就如同我在《中國:潰而不崩》一書中所說,這個管理者在管理經濟的同時,又成了麻煩製造者,最後還不得不成為解決麻煩的拆彈部隊,經常需要拆除各種自己埋下的各種炸彈,開展各種極不到位的整治。

 

二是中國政府近30年以來的貨幣大放水,讓中國人時時擔心財富迅速貶值。我在中文Twitter 上曾發表一條「與貨幣賽跑的中國人」:1990-2017年這27年間,中國的廣義貨幣(M2)增長123倍:1990年,中國的廣義貨幣是1.39萬億,2017年12月末,廣義貨幣餘額167.68萬億元。1990年,中國GDP總量折合美元為3608.58億2017年為12.24萬億,增長不到40倍,不及貨幣供應量增長的三分之一。

 

貨幣供應增速遠遠快於GDP增速,其結果就是嚴重的通脹。在這27年裡,一個人的財富增速只有達到123倍,才能與貨幣增速打個平手。中國人之所以 感覺不到通脹的高壓力,是因為央行行長周小川發明了「池子論」,用股市與房地產做為貨幣儲水池,圈住流動性。

 

因此,富人搶地搶資產並變現轉移國外,中上層與中產就只好囤房,中國的房地產成了中國天量貨幣的儲水池。但近五年以來,大城市的住房動輒三四萬元一平方米,中小城市的住房價格也迅速上升,沒有幾百萬現金,根本不具備買房資格。許多中低階層手中有點余錢,擔心貶值,就只好投資P2P平臺,這種理財產品的利率並不高,年化收益率最高是14.2%,也有不少是7%或8%。因此,與其說是P2P投資者貪利,不如說是希望在中國央行貨幣不斷大放水的情況下,讓自己的財產保值。

 

拆彈者不會永遠幸運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中國經濟增長完全是依靠對資源的過度抽取,經濟增長依賴哪幾個領域,哪幾個領域的社會反抗就非常激烈。但是,政府與民爭利導致社會矛盾直線上升只是中國社會危機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這種經濟模式完全是飲鴆止渴,在某個領域獲得短期利益的同時,就會埋下定時或不定時炸彈。

 

郭樹清的報告中提到的房地產貸款、地方政府債務和互聯網金融存在的系統性風險,就是政策不當而埋下的炸彈。這些炸彈有大有小,都處於隨時會爆炸的狀態。中國政府從2016年開始的貨幣維穩(第一仗就是外匯儲備保衛戰),就是陸續拆除金融系統的各種炸彈。

 

天底下沒有不破的經濟泡沫,中國經濟的高度泡沫化史無前例。中共政府採取了所有能夠想到的措施,努力延緩泡沫破裂到來的時間,希望以時間換空間,最後換來經濟軟著陸。2018年,中國政府的拆彈重點本來定在地方債務,但人算不如天算,不期而至的中美貿易戰完全打亂了中國政府的原定部署,加劇了拆彈的困難與中國經濟的不確定性。

 

※作者為中國湖南邵陽人、作家、中國經濟社會學者。現今流亡美國,曾任職於湖南財經學院、暨南大學和《深圳法制報》報社。長期從事中國當代經濟社會問題研究。著有《中國:潰而不崩》、《中國的陷阱》、《霧鎖中國:中國大陸控制媒體大揭密》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