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諾貝爾獎】「奈米機器」研究成果卓越 3學者共享化學獎殊榮

簡嘉宏 2016年10月05日 18:14:00

201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由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在當地時間5日上午11時45分(台灣時間5日下午5時45分)揭曉,由法國籍的蘇瓦吉(Jean-Pierre Sauvage)、英國籍的司徒達特(Sir J. Fraser Stoddart)以及荷蘭籍的費凌加(Bernard L. Feringa)以「分子機器(又稱 nanomachine,奈米機器)的設計與構成」(design and synthesis of molecular machines)研究成果共同獲獎。

 

 

 

 

體內投藥至癌細胞

 

根據諾貝爾委員會指出,這3名學者的研究成果在於推動奈米機器的技術進步,鼓舞了拓樸化學界(topological chemistry)。

 

奈米機器的大小約為人類髮絲的千分之一,若日後技術成熟,這些奈米機器將可運用於體內投藥,甚至直接將藥物加諸於癌細胞上頭,更可以延伸至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s)的研究領域。

 

 

得獎者之一的費凌加5日在宣布現場與記者們電話連線,他在電話那頭直說,得知獲獎時腦中一片空白,待回過神後,因為太過震驚而感到有些激動。

 

 

3人各自接力解題

 

在提及分子機器(奈米機器)時,知名美國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1959年12月29日於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的演說,最常被引用。

 

費曼在那場題為「還有好多值得探索」(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的演說中,直接假設人類未來將會發展出對於原子層級的物質運用技術,而蘇瓦吉等3人恰巧接續完成。

 

 

1983年,時年39歲的蘇瓦吉成功利用交環烷(catenane)將兩個環狀分子「綁」在一起,8年後,司徒達特利用極為細薄的分子輪軸(molecular axle)將環狀分子串起,並讓這些分子得以沿著輪軸來回運動。

 

 

1999年,教授有機化學的費凌加首度發展出分子馬達(molecular motor), 成功地讓分子機轉葉片(molecular rotor blade)持續地轉動。

 

 

諾貝爾委員會認為,正是蘇瓦吉等3人的個別發現完成了奈米機器發展的雛型技術,因此獲頒2016年的化學獎。

 

3人簡介

 

1944年,蘇瓦吉出生於法國巴黎,目前是史特拉斯堡大學(University of Strasbourg)榮譽教授,同時兼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榮譽主任。

 

蘇瓦吉教授5日獲獎後,接受電話道賀。(湯森路透)

 

司徒達特於1942年出生於英國愛丁堡,目前於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執教;費凌加1951年出生於荷蘭Barger-Compascuum,目前於母校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教授有機化學。

 

研究室中的司徒達特。(湯森路透)

 

 

3人將共享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040萬元)。

 

 

評選過程保密

 

據悉,諾貝爾獎的評選全程進行保密,除獲獎者的名字之外,候選人名單在50年內都不予公佈,但即使過了50年的時限,也僅提供給對諾貝爾獎進行研究的專業人員查閱。

 

在獎金方面,受到近年全球經濟蕭條的影響,自2012年起,諾貝爾獎的獎金由1000萬瑞典克朗減為800萬瑞典克朗。

 

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分別由瑞典學者林達爾(Tomas Lindahl)、美國默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土耳其裔美籍學者桑卡(Aziz Sancar)共同獲得,他們的研究描繪細胞如何修復受損DNA,並為癌症療法提供新的了解。

 

 

在諾貝爾化學獎的歷史中,截至目前為止僅有4位女性得主,分別是1911年的居里夫人(Marie Curie)、1935年的伊蓮娜居里(Irène Joliot-Curie,居里夫人長女)、1964年的霍琪金(Dorothy Hodgkin),以及2009年的約納絲(Ada Yonath)。

 

 

 

關鍵字: 諾貝爾獎 化學獎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