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評】《我不是潘金蓮》:從一個女人看中國官場百態

urnotlauretta 2016年10月09日 18:29:00
《我不是潘金蓮》海報。(翻攝自豆瓣)

《我不是潘金蓮》海報。(翻攝自豆瓣)

觀影過程中,貫穿全片的「馮氏幽默」讓整個劇院的觀眾都捧腹大笑,但一部電影看下來,我依舊覺得這個平凡的故事裡透露著無奈心酸,還有些許沉重。

 


在電影開始前,馮小剛導演就說,他在這部電影裡採用了許多新的嘗試,將會對觀眾的觀影感受是一種全新的挑戰。

 


正如馮導所說,預告片、乃至整部電影裡的圓形遮罩畫面的確和以往16:9、16:10的寬銀幕電影非常不一樣。以旁白形式出現的開場白,讓我從一開始就覺得像在聽評書一樣看這部電影。圓形的構圖,宛若望遠鏡的盡頭一樣,也像是中國古時窗格上的畫紙,如同正在窺探這個故事的一點一滴。馮導似乎有意用圓形、方形畫面的切換,遮掩了一部分事情的真相。也許圓形畫面確實不如寬銀幕那樣看到的畫面多、清楚,但也正是這個有限的畫面,猶如管中窺豹,才更能讓觀眾體會到故事中那些若隱若現、欲遮欲掩的東西。

 


馮導總是很擅長用細膩且自然的鏡頭和畫面去展現極具中國特色的社會場景,在這部電影裡也不例外。從鬧市的一街一角,人物對話中引用的俗語,到官場職員上下級之間的人物關係,都蘊含著濃厚的中國社會特色。李雪蓮被領導請去「喝茶」,酒桌上阿諛奉承的場面話,人代會上以細線衡量杯具的整齊程度,身穿各色民族宗教服裝入場開會的代表……都是只有在中國才能看見的場景。

 


偶然聽到坐在後排的觀眾評價李雪蓮像個「神經病」。確實,這其實是一個很荒誕的故事,李雪蓮也是一個很荒誕的人物:瘋狂,固執,別扭,糾結,毫無邏輯可言,才導致了她為了一個真假離婚的事情告狀上訴了10年。但是荒誕可笑的故事,同時也很現實,一個女人為了讓社會還她一個清白,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頻繁上訴,而被告狀的官員領導為了自保,對上級用以諂媚,對下級則施加威嚇,互相推諉責任,做足表面功夫,卻沒有任何實質改變。導致李雪蓮的上訴遲遲沒有進展,從而雙方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一個講究人情,卻不是真正有人情味的社會,導致了這一切的發生。

 


影片一如既往的有著很強烈的馮小剛特色,大量運用的漢語常識,專注於台詞上的調侃式的冷幽默, 對時下社會的諷刺。

 

 

但最讓我一言難盡的還是主演范冰冰的演出。如范冰冰本人在首映禮上說的一樣,她本人和李雪蓮這個角色反差極大,太不相同。大家對她的印像可能還是那些頗有姿色,又極具魅力的女性角色中。她在片中的造型達到了「土」的效果,說著一口帶方言的塑普(註1),也增添了一種鄉下味兒,確實很顛覆她以往的形像。可是范冰冰在台詞方面還是讓我有些無法入戲,有方言說得不自然的原因,還有感情拿捏的缺失,有些地方透著不自然,讓我沒辦法想像她是李雪蓮,我依舊覺得她是那個受萬人愛戴的女神范冰冰。若是主演的演出能更流暢一些,大概會更好吧。

 

 

※全文授權轉載自urnotlauretta個人豆瓣主頁。

 


(註1)塑普:塑料普通話,指帶有湖南各地口音的普通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