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報人物】側寫哈梅琳/儒雅中的倔強

陳怡杰 2016年10月20日 12:32:00
哈梅琳開朗健談。(攝影:李昆翰)

哈梅琳開朗健談。(攝影:李昆翰)

 

訪談過程,哈梅琳語氣一向謹慎,對尚未釐清確認的問題,總不搶著做大鳴大放的評論,學者儒雅風格濃厚,常保笑容的闡述態度卻無北歐國家的冷冽,反而順滑的融入一旁伊通街的和煦陽光。

 

 

不喜歡數學

 

我們與任教育高層官員多年的哈梅琳聊起學生時光,「以前最喜歡上藝術、作文、芬蘭母語的課,對數學最傷腦筋,尤其當時數學由校長教,作風嚴格,嚴格到我們都不知道『到底怎麼了』?」這讓本來已經很害怕數學的她,又更加恐懼,說著說著,哈梅琳的語氣彷彿回到50年前。

 

但即使如此,在選擇是否繼續「進階數學」,哈梅琳仍圈選修讀,「可能跟個性有關,我就是想做一點挑戰性的事情」。

 

談及學生時光,哈梅琳口氣俏皮,記憶猶新。(攝影:李昆翰)  

 

 

別叫我「校長」

 

遇過這樣的校長,她自己又是個怎樣的校長?哈梅琳說,比起台灣校長權威式、隔閡式互動,芬蘭「校長」的角色像老師、學生的後盾,也扮演與家長溝通的角色,是一種讓『家長』、『老師』、『學生』良好互動的公約數。

 

「當校長時,我和學生的互動很輕鬆、非正式,其實芬蘭學生對校長普遍都不稱『某某校長』,通常直接叫名字,我們有著互相信任的良好關係」。

 

訪台一星期的哈梅琳(右)經親子天下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共同邀請、來台主講「2016國際教育年會-贏在未來的能力」,來訪期間搭乘台灣高鐵移動。(哈梅琳提供)

  

 

改變的起點

 

雖然是第一次來台灣,但哈梅琳過去其實接待過不少前往芬蘭考察的台灣教授。

 

「整個台灣的教育風氣讓我感覺『已經準備好要改變了,所以不斷吸受新知』,非常開放(open-mind)地想去找尋每個國家優點、轉化成適合台灣的方式學習」,哈梅琳正面肯認,「這樣開放性的思考、吸收接納,每個人群策群力想向上提升的感覺,是很重要的教育改革起點」。

 

撰文:陳怡杰 攝影:李昆翰 影音:羅佳蓉、林育嫺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關鍵字: 芬蘭 教育 課綱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