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舊時代的化身紛紛復辟

盧斯達 2016年12月20日 07:00:00
梁振英突然宣佈不連任香港特首,之後舊時代的遺產—前高官、前法官、公務員紛紛成為接任熱門人選。(左起葉劉淑儀/胡國興/曾俊華:合成照片/湯森路透)

梁振英突然宣佈不連任香港特首,之後舊時代的遺產—前高官、前法官、公務員紛紛成為接任熱門人選。(左起葉劉淑儀/胡國興/曾俊華:合成照片/湯森路透)

中國在香港的統治是否越來越無章法,以及不穩妥?首任特首董建華做了8年(1997-2005),之後中途辭職下台;繼任的曾蔭權做了7年(2005-2012),總算是順利做完任期。之後的梁振英看來只會做5年(2012-2016),又是不得「善終」。反觀旁邊的澳門,行政長官的權力總是非常穩固的傳承著。

 

自從梁振英日前宣佈不參與連任之後,宣佈候選的巨頭差不多已經到齊。他們包括葉劉淑儀—作風鷹派的前保安局長,也因為其鷹派作風(尤其是針對反政府示威)而深得紀律部隊支持。

 

她今日(15日)公佈的政綱也非常親中和強硬,主張重新在香港訂立「國家安全法」(23條),正是這一條法例的立法爭議,在2003年引發50萬人上街,最後擱置;另外,葉劉淑儀也主張在「831決議」的格局下重啟政改—同樣地,「831決議」也直接引發了2014年的雨傘革命,就因為香港人在1997年之後一直爭取/等待政改和普選,但中國最後給出的答案,是特首必須「愛國愛港」,提名特首的權力仍然穩穩掌握在提名委員會手中,被稱為「伊朗式民主」

 

葉劉淑儀的存在,乃至得到支持參選特首,本身就象徵了香港人價值觀的強烈分裂。葉劉淑儀已經第三屆在地區直選以極高票勝出,證明香港真的有為數不少的人真心支持她。而她卻是力推23條的「原兇」,與支持民主、自由、人權的「民主保守派」是兩個世界的人。

 

她主張肯定「831決定」,亦顯示了她代表的勢力並不恐懼惹來其他市民的反感。畢竟在2015年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之後,特首選舉仍然是1200人的選舉委員投票產生,沒錯,香港人到2016年仍然是特首選舉的旁觀者。

 

另外一個更早宣佈參選的,是前任大法官胡國興,他的政綱和姿態較為空泛和溫和,在中國和香港之間盡力維持平衡。雖然對一般香港人來說,他的說話也比較沒葉劉淑儀的那麼難聽。

 

其實在英殖民者的長期統治下,香港人愛好自由,但對民主的渴求長期衰弱。整個殖民社會在1997年易手之後,才因為更形惡劣的統治而產生更大的自治要求。這與台灣從日治到國民黨統治的心路歷程,或者多多少少有點同病相憐。但之後香港的政治發展乃是冰封,而長期停滯,與台灣已經在談論同性婚姻是否合法化(這問題我並沒有定見),的確是兩個世界。

 

香港對中國的幻想,或者是到2014年的8月31號,走向終局。香港人一向耐心等待中國賜予民主(這說來很羞恥,但主流社會事實如此),到了那天,中國給出的答案是「No」,香港的選舉永遠操控在中國手中,於是那股絕望感產生了兩個月的街頭騷亂和占領,乃至之後出現主張香港獨立的民意。

 

胡國興是退休法官,香港人崇拜「法治」、規則,也代表那個無民主無主權卻有自由的黃金年代。

 

另一個還未宣佈參選,但在民主派、一般社會中呼聲最高的,是現任財政司曾俊華。他和現任特首梁振英不咬弦(不對盤)已經是公開秘密,而英治時代已經做公務員的曾俊華,則代表「黃金年代」的另一個系統—公務員。英治時代的香港以自己擁有廉潔、高效的公務員系統而自豪。曾俊華代表的,也是那種與西方社會接軌,與中國保持一定疏離感的高等/西化華人典範。他是受到愛戴的,在梁振英的鬥爭式統治中,他是香港人活活的鄉愁—對那個年代的終極懷念。

 

梁振英突然不宣佈連任,真正原因是甚麼,局外人永遠不會知道,但我無法不把事情和川普勝選、對中政策大為改變有關。中國經濟走向動蕩,香港的事情處理不好,對危如累卵的中國可能有災難性影響。預期美國和其他國家對中國態度的改變,中國在香港這個奇異區域的統治能否持續有效,高調鎮壓是否會弄巧反拙,那是中國需要考慮的事。在新形勢下,是否會有新的路線,這還是人言人殊。

 

有人為梁振英被迫落馬而歡呼,也有人認為是北京踢其下馬,香港人始終是旁觀者,而慶祝無意義。但這種欽點特首的遊戲,本身就與香港這個看似西化、現代的城市格格不入。

 

各種宮廷傳聞,透過各種「權威人士」四處散播,真假難分。本來世故而自信的香港人,在每次特首「選舉」面前,完全被動,成為白頭宮女,口耳相傳、捕風捉影;敬事房的太監在打賭誰會勝出。現在的候選人,全部是炒冷飯,是舊時代的遺產—前高官、前法官、公務員。

 

我傾向保持冷漠,因為我知道就算我們猜得中,這種獨具慧眼,並不帶來幸福,也不是因為掌握了命運。為一個與自己無關的「選舉」興高采列的時候,會變得好像熱烈談論他人房事的太監一樣,眾聲喧嘩之後,普羅大眾的命運是推進了,還是停滯不前?轉眼香港已經易手於中國20年,夠一個嬰兒長成青年,而他的磨難卻一天比一天深重。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