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經緯:聖多美普林西比與雙聖冰淇淋

韋行之 2016年12月23日 07:00:00
網路上有人戲稱,日前和台灣斷交的非洲國家聖多美普林西比,在台灣知名度還不如雙聖冰淇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位置圖/圖片取自operationworld)

網路上有人戲稱,日前和台灣斷交的非洲國家聖多美普林西比,在台灣知名度還不如雙聖冰淇淋。(聖多美普林西比的位置圖/圖片取自operationworld)

台灣在非洲西部邦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與中國建交,中華民國隨即宣布與聖國斷交,結束自1997年的邦交關係。

 

台北政媒圈照例引發一陣波瀾和口水。外交部長迅速進行危機處理,將罪過推給聖國領導人的自私貪婪和獅子大開囗。外交部長李大維透露,聖國的確提出「天文數字」(媒體報導超過兩億美金),基於「踏實外交」,台灣不願做金錢遊戲。民進黨政府上下則是口徑一致,定調中國對台灣的外交打壓不分黨派或是誰執政,而是針對全體台灣人民。

 

台灣評論圈和政論節目也紛紛聚焦下列主題:Why now (為何此時斷交)?Why Sao Tome (為何是聖多美)?What's next(下一個是誰)?More coming(會有骨牌效應嗎)? 有人認為這和三週前蔡英文和川普的歷史性電話會談,以及川普隨後在「推特」對美國「一個中國政策」的鬆動説法有關,所以北京拿台灣出氣。有人説聖國有意和台灣琵琶別抱,自馬英九政府時期就有跡可尋,不令人意外。有人揣測北京對蔡英文遲未接受「九二共識」或提出「一中替代共識」不耐,因而選擇用聖國來出手。有人恫嚇再來會有「雪崩式斷交潮」,甚至危及蔡英文一月出訪中美洲四個邦交國的計劃。當然,為了避免民意對蔡政府外交施政的不滿,外交系統「制式思考」將罪過推給北京和聖國高層,是最「政治正確」的作法。

 

但這些都是最傳統舊式的思維,因為多數台灣人民依然一頭霧水。網路鄉民流傳著幾則笑話:一是說台灣原有四個以「聖」字開頭的邦交國,除了西非的聖多美,還有加勒比海的「三聖」-聖克里斯多福、聖文森、聖露西亞。但無論是「三聖」還是「四聖」,都不如「雙聖冰淇淋」較台灣人熟悉。更有網民受到政府導引,直接反應這樣貪心的邦交國不當朋友也罷,錢省下來用在民生所需更好。

 

於是,如此「挫折的循環」與「無奈的接受」、甚至對「外交意識的誤解」,就成了台灣社會對政府處理邦交關係的主流認知。但邦交是關係是何等嚴肅之事?外交不應該是內政的延長嗎?政府推動外交工作最需要的支持正是來自國內不是?

 

試問:有多少台灣人民知道聖多美普林西比在哪?又有多少台灣人民瞭解20年來台灣替聖國做了什麼?更遑論還有其他「三聖」和邦交國。

 

外交部長李大維在宣布斷交記者會上細數多年來台灣協助聖國改善基礎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成果,特別自2003年至2015年成功幫助聖國根除瘧疾,這的確是了不起的外交成就和人道主義事蹟。但同樣的話,如果是讓曾經從台灣去聖國服務過的醫療人員、志工、農耕隊來訴說,不是更有說服力和情感性?而非僅是「分手前的自我表白」或將分道揚鑣的理由歸咎於聖國政客的貪婪無止盡而已。

 

就算分手,台灣也要分得理直氣壯、驕傲無悔!這才是政府應該正面傳達給人民的清楚訊息!

 

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針對台聖斷交的一段談話說得很好。她説,新政府上任半年多來,最重要的外交目標就是讓世界看到台灣,並重新思考中華民國在國際社會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台灣的國際處境當然艱難,邦交維繫不易。只是,在讓全世界知道台灣受到的不公平對待之外,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增強民眾對外交的信心、理解和支持,包括:調整外交體系的舊式思維、提出更清晰、更具優先順序的行動計劃、加強對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的「公眾外交」,以及最重要的是,回歸「以人為本」、「以普世價值為先」的外交戰略,同時讓人民成為外交團隊的夥伴。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