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國殞落之後:蘇聯解體25週年的昨是今非

蔡汶靜 2016年12月25日 16:24:00
2016年12月21日,在前蘇聯獨裁領導人史達林(Josef Stalin)的家鄉喬治亞(Georgia),民眾手持旗幟慶祝他的冥誕。(湯森路透)

2016年12月21日,在前蘇聯獨裁領導人史達林(Josef Stalin)的家鄉喬治亞(Georgia),民眾手持旗幟慶祝他的冥誕。(湯森路透)

25日不只是聖誕節,也是蘇聯瓦解滿25周年的日子。25年前的今天,昔日稱霸歐亞大陸的強權一夕間殞落,「蘇聯解體」四字看似輕描淡寫,背後卻是極權統治的鬥爭與無數人民的掙扎。

 

回想蘇聯時期的生活,人民心中的疑問懸而未解:那究竟是往日的美好時光,還是終於脫離的苦海?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今日美國》(Usa Today)報導,64歲的俄國工人安德烈耶夫(Alexander Andreev)回憶,蘇聯是在慢性糧荒發生的同時,逐漸步入絕境。

 

1991年12月25日,俄國民眾緊盯電視,收看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辭職演說,正式宣告蘇聯時代的終結。(湯森路透)

 

當時,安德烈耶夫的妻子塔蒂亞娜(Tatiana)每天凌晨5點就會喚醒他,要他到住家附近的商店搶購糧食。「商店距離我家只有幾分鐘遠,早上6點開始營業。多數日子裡,那裡都排著長長的人龍。」安德烈耶夫說,如果排在前10個,就能買到起司或酸奶,否則只剩牛奶。

 

而塔蒂亞娜則時常哭泣,「我擔心孩子們。」他們夫婦過去常為孩子加菜,深怕孩子吃不飽。蘇聯解體至今,「我們能買到任何東西。各式各樣的車子。我們可以旅行。」回憶那段艱辛的往昔,「我們不想再回到過去了。」

 

1997年,蘇聯解體後,一名小男孩騎車經過莫斯科街頭上的Pizza Hut廂型車。(美聯社)

 

俄國人民忘不了那一夜突如其來的震撼,後來也逃不了國家轉型的陣痛。歷史學家羅伊茲曼(Yevgeny Roizman)評論:「巨大帝國的崩解總是伴隨著許多混亂。過渡期還沒結束。」

 

離開蘇聯共產的統治,社會更民主了嗎?經濟成長讓人民得救了?還是,因著貧富差距再次落入地獄?《今日美國》剖析了蘇聯解體25年來的變化:

 

 

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共產主義的理想中,人民理當生而平等。然而,歷經74年極權共產主義的洗禮後,俄國卻成為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國家之一。

 

1991年,俄國還沒有億萬富翁。如今,據《富比士》(Forbes)統計,77名富翁出現在俄國,手握高達2830億美金(約新台幣9兆1171億280萬)的資產。《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今(2016)年世界財富報告指出,俄國75%的財產掌握在最富有的1%富人中。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現象,正在俄國上演。

 

「蘇聯的崩潰不是問題所在,」2012-2014年美國駐俄大使麥克福爾(Michael McFaul)分析,經濟轉型才是蘇聯崩解後最沈重的負擔。「轉型過程中產生的經濟蕭條,其痛苦更甚於1930年代美國經歷的經濟大恐慌。」

 

 

極權統治的持續

 

白俄羅斯(Belarus)是世界上最獨裁的政權之一。在當地,批評總統得面臨牢獄之災。但該國並不是後蘇聯時代中,唯一一個繼續採取極權統治的國家。

 

如今,儘管蘇聯曾掌握的6個中亞國家「Stans」—烏茲別克(Uzbekistan)、哈薩克(Kazakhstan)、吉爾吉斯(Kyrgyzstan)、塔吉克(Tajikistan)、土庫曼(Turkmenistan)與阿富汗(Afghanistan),仍維持著穩定的統治秩序,坐享鉅額的石油利益,貪腐與人權的侵犯卻尚未止息,人民依然在壓抑的社會氛圍下惶惶度日。

 

白俄羅斯(Belarus)軍隊向國家宣誓忠誠。(湯森路透)

 

「公然反對這些罪行變得越來越困難。相較於蘇聯時期,現在的情勢還更糟。」74歲前俄國立法議員、現為人權律師的岡努什金娜(Svetlana Gannushkina)感嘆。

 

籠罩在親俄勢力下、以穆斯林為大宗的車臣共和國(Chechnya),內部仍存在著明顯的對立。談及車臣,岡努什金娜認為「這裡漫無法紀、沒有憲政,只有(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的意志。」

 

總部位於紐約的非營利組織「人權觀察」(HRW)與「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指出,卡德羅夫藉由公然羞辱、折磨與綁架來維繫極權統治,引發長達10年的人民游擊戰,這場抵抗俄國的戰鬥直到2009年才畫下句點。

 

 

俄國民主的消逝

 

俄國在蘇聯解體後欲步向民主制度,卻走上極權主義的回頭路。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曾說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大的地域政治災難」。當他手握權力核心,俄國人民的自由也隨之消逝。

 

普京剷除異己、箝制言論,從親西方國家的烏克蘭(Ukraine)手中奪取克里米亞(Crimea)、支援東烏克蘭的分離主義者,更打壓國際非營利組織,點燃右翼國族主義的焰火。

 

2016年12月18日,敘利亞難民舉家逃離阿勒坡(Aleppo),離開受到戰亂肆虐的家鄉。(湯森路透)

 

星火燎原。歷經長年醞釀,支持普京的軍隊蓄勢待發,隨後投入歷時5年的敘利亞內戰,協助敘利亞總統阿薩德(Bashar al-Assad)贏得勝利。

 

「普京認為這個國家之所以合法,因為這是個國家。」俄國政治專家克里曼(Alex Kliment)評論,普京相信人民革命對抗國家權力永遠是不合法的作為,革命最終也只能在悲傷中落幕。

 

 

小國依然畏懼俄國


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在蘇聯解體後,投向歐盟(EU)與北約(NATO)的懷抱,擁抱自由民主制度。

但害怕俄國併吞的恐懼並未就此消失。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曾揚言不再支持北約,若此事成真,波羅的海三國將失去抵抗俄國最堅實的後盾。未來若俄國擴張,波羅的海三國恐怕束手無策。

 

昔日蘇聯的衛星國家,也在擺脫蘇聯的控制後西化。例如波蘭,搖身一變成為歐洲中部規模最大的國家。保加利亞、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尼亞、羅馬尼亞,也同樣踏上屬於自己的道路。

 

 

干預美國政壇的幕後藏鏡人?

 

俄國已發展出世界最精密的網路戰爭體系之一。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更質疑,俄國藉此介入美國總統大選,協助川普勝出。川普目前否認該指控,但美國議會誓言徹查川普和俄國的網絡關係。

 

川普不只讚賞普京,也選擇了具備俄國交涉經驗、和普京關係緊密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執行長提勒森(Rex W. Tillerson)出任美國國務卿。

 

川普選擇了和普京有緊密關係的「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執行長提勒森(Rex W. Tillerson)出任美國國務卿。(美聯社)

 

無論將來調查結果為何,目前看來,俄國和川普的關係正加溫中。俄國於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後,國際情勢的未來更加難以想像。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世界帶到你眼前!】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