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報人物】擊時形樂 朱宗慶

陳怡杰 2016年12月31日 19:15:00
擊樂45年,創辦朱團30年,朱宗慶榮登全球打擊樂最高領域「名人堂」。(圖:朱宗慶提供、設計:李明維)

擊樂45年,創辦朱團30年,朱宗慶榮登全球打擊樂最高領域「名人堂」。(圖:朱宗慶提供、設計:李明維)

 

 

45年前,台灣尚未正視「打擊樂」是一門領域,他決定專修致力;45年後,他已躍登全球樂者心馳神往的「打擊名人堂」(Hall of Fame)陣列。

 

朱宗慶」,提起「打擊樂」台灣大概不作第二人想,前往美國「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Percussive Arts Society, PAS)領取名人堂獎座前夕,朱宗慶接受《上報》專訪,回憶一生至今的樂之路。

 

2016年是朱宗慶的雙喜之年,不單「朱宗慶打擊樂團」創團30周年,自己更登上打擊樂界最高頂巔、入選「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名人堂」。(攝影:林育嫺)

 

沒聽過藝專

 

「以前連『藝專』(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都沒聽過」,43年次的朱宗慶,如同一般的填鴨世代,自小對音樂課只有拿來自習、考試搭用的「營養學分」,慶幸的是朱家三代都喜歡音樂,「爺爺喜歡南管,叔公愛拉胡琴,叔叔常吹口琴,最早啟蒙我的是哥哥,跟我一樣喜歡打鼓。」

 

當時自己也有一股「應該學音樂」直覺的朱宗慶,初中加入管樂隊,打鼓、指揮、吹管樂琴三路齊進,甚至與念大雅初中沙鹿高工豐原高商的3位同學組成「金星樂團」到廟口、學校同樂晚會表演,但朱宗慶自承當時沒有投考音樂系打算,「純粹一股熱情,玩音樂到初中畢業,同學問我『不試試藝專?可以繼續碰音樂』」,日後蜚聲國際的打擊大師朱宗慶竟應答「什麼是藝專?」

 

大雅初中時期的朱宗慶,模樣稚嫩清秀。(朱宗慶提供)

 

朱宗慶進藝專歷程亦足夠離奇,「簡便寫封信說我要簡章,地址寫『台北縣板橋鎮國立藝專』就寄出,回郵也沒附,幾天後招生簡章竟然寄回我手上」,那年沾過一點音樂皮毛的朱宗慶滿懷信心上台北應試,名落孫山。

 

「當年井底之蛙,學一點點就覺得好厲害」,同時間他錄取大甲高中,打算高中畢業再考大學音樂系,「當時音樂系除了藝專,只有臺灣師範大學、文化大學有。會進入甲中也是因為它的樂隊很有名」,但念了一學期,仍不死心的朱宗慶決定休學。

 

延伸閱讀:【上報人物】躍登「國際打擊名人堂」 朱宗慶:10年內退休​

 

教養之道:信任

 

「感謝家人尊重我,尤其打擊樂敲敲打打,鄰里都覺得『學這沒啥出息』,家人無條件支持,至今感激。」工廠上班的朱爸爸與做家庭手工裁縫(繡學號、臂章)的朱媽媽,從小尊重朱宗慶一切看法,「多年後偶然問過母親,她淡然回應『既然做出選擇,你一定深思熟慮,相信你。』這種『信任』教養,一直到我為人父母、大學任教都影響巨大。」

 

自小在備受信任的家庭環境成長,朱宗慶(左2)充滿感激。(朱宗慶提供)

 

隨朱宗慶為「打擊樂團」(下稱「朱團」)開疆闢土34年的資深團員何鴻棋,完全是體現朱宗慶「信任」教養的最佳例證,漳和國中畢業的何鴻棋當年是全天打架的滋事份子,被老師、父親勸著去找朱宗慶,「沒想到老師竟然答應收我。」

 

何鴻棋是1986年「朱宗慶打擊樂團」9人創團成員之一。(攝影:林育嫺)

 

後來在美國、德國進修拉丁樂器、木縫鼓後又回朱團奉獻、近年被媒體直指「朱宗慶接班人」的何鴻棋直言「教學生時,我對比較悍、常人眼中的壞學生都躍躍欲試想挑戰,就像當年朱老師給我機會一樣。」

 

第二年投考藝專前,朱宗慶慎重其事搬往藝專旁眷村「婦聯二村」住了半年,「以前以為只要會吹就好,但其實樂理、鋼琴、和聲都要對到位。」那段時間,朱宗慶把所有音樂科必備知識基底一路補齊,1971年終於錄取。

 

1971年至1976年,就讀國立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科時期的朱宗慶。(朱宗慶提供)

 

擊樂人生火力全開

 

鄉村小子乍入京城,又主修都會學生偏多的音樂科,朱宗慶坦承藝專初期有點膽怯,「練琴總挑沒人才去琴室練習,但越怕你就越畏縮,後來自我調適『其實別人也沒認為鄉下孩子就輸人』。」大三後及至國防部示範樂隊服役時,典禮、活動演出激增,壓縮朱宗慶公開表演的適應周期,他也彷彿火力全開,此後一路衝衝衝,連在奧地利深造也竭力自我督促。

 

1976年,朱宗慶(右)進入國防部示範樂隊擔任打擊樂首席服役至1978年。(朱宗慶提供)

 

1980年,26歲的朱宗慶在奧地利勉力衝刺進修。(朱宗慶提供)

 

不同於藝專初期安排琴室練習畏怯退縮,朱宗慶在「國立維也納音樂院」(Hochschule fu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in Vienna)念書時反而是搶練琴室出名,「搶到指導老師懷格(Walter Veigl)直接公告『早上7點到9點專屬朱宗慶』,但說真的不公告還是我,因為沒有人會這麼早起去搶練琴。」25歲才出國進修的朱宗慶有點急,2年衝刺就把「國立維也納音樂院」打擊樂演奏家文憑取到手。

 

1981年,朱宗慶與指導教授懷格(右)。(朱宗慶提供)

 

職業樂團的喜樂與哀愁

 

返台未久,他打定主意創辦職業打擊樂團,「很多朋友看我日後光鮮亮麗說『人生勝利組』,但創團30年來我每天煩到不行」,朱宗慶說「職業」樂團不是開玩笑的,「找人才、想曲目、尋演出網絡(舞台機會與觀眾來源),『找錢』尤其困難。」

 

2016年1月,巡迴臺北、臺中、高雄的「朱宗慶打擊樂團30周年音樂會」會後與觀眾合影。(朱宗慶提供)

 

「表演藝術這一塊,不可能單靠票房收支平衡,自己得想辦法找政府補助、民間贊助,同時間教學體系也很重要,一方面培養新血音樂家、一方面開發客群觀眾、一方面增加收入,並且周邊商品(如灌錄CD)也要接棒推陳出新。」

 

海內外活動滿檔的「朱宗慶打擊樂團」平日加緊機會在北投總部練團室排練。(攝影:林育嫺)

 

「喜歡,就得承擔」,一路以來,朱宗慶甘之如飴,「是我喜歡打擊樂,不是打擊樂找上我。」堅毅擔付的眼神,朱宗慶一言一語盡展45年前一昧栽進擊樂領域少年對父母應允的豪氣。

 

撰文:陳怡杰 攝影:林育嫺 影音:羅佳蓉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