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樞紐淪為人間煉獄 加薩75年恩怨情仇一文看懂

王能斌 2023年10月12日 18:00:00
從繁榮的貿易、運輸中轉地,到如今戰火綿延、形同人間煉獄,加薩75年間充滿多舛。(美聯社)

從繁榮的貿易、運輸中轉地,到如今戰火綿延、形同人間煉獄,加薩75年間充滿多舛。(美聯社)

實質統治巴勒斯坦加薩地區的哈瑪斯組織,7日對以色列發動奇襲,使以國損失慘重,隨後以軍發動反擊,更造成加薩地區生靈塗炭,未來發展難以預料;這塊位於地中海東岸,原本是海運貿易重要樞紐的地帶,在近代數度易主,路透以年代、重大事件為經緯,爬梳了加薩地區75年來的演變與發展。

 

1948年:脫離英國統治

 

路透指出,位處地中海東岸的加薩,面積約365平方公里,現居人口近2百萬,自古以來便是地中海地區重要的貿易與海運樞紐,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英國占領而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隨後成為英國殖民地直至1940年代,期間居於此地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不斷升高,且在1948年5月以色列建國、與阿拉伯世界爆發戰爭之下達到頂點。

 

當時有數以千計的巴勒斯坦人,由於居住地遭到奪取而大量湧入加薩地區,使當地人口迅速攀升三倍至20萬,此時這塊北與以色列阿什克隆(Ashkelon)、南與埃及西奈半島接壤的沿岸狹長地帶,是由入侵以色列的埃及所控制。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埃及軍事統治

 

加薩地區在這段時期處於埃及軍事統治之下,當地的巴勒斯坦人被准許前往埃及求學與就業,同時大部分由難民組成的巴勒斯坦武裝敢死隊(fedayeen),也開始對以色列進行攻擊,並且往往引發以色列的反擊。

 

為了因應難民危機與動亂,聯合國(UN)在這段時間內成立了「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UNRWA),向在包括加薩、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以及約旦河西岸約160萬登記在冊的巴勒斯坦難民提供必要的援助。

 

 

 

聯合國成立專責機構UNRWA,向中東地區的巴勒斯坦難民提供基本照顧與協助。(美聯社)

 

 

 

 

 

1967年:戰事爆發、以色列軍事統治

 

1967年爆發中東戰爭(Middle East war, 又稱為「六日戰爭」、「第三次以阿戰爭」),以色列拿下加薩地區,根據以色列普查紀錄,當時加薩人口為39.4萬人,其中有超過6成為難民。隨著和埃及關係的中斷,當地居民多轉向農務,或是前往以色列境內擔任建築、製造業員工,在這段期間以色列以軍事手段進行治理,且陸續在加薩建立屯墾區,成為巴勒斯坦人不滿情緒的源頭之一。

 

 

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哈瑪斯成立

 

六日戰爭20年後,1987年12月爆發第一次巴勒斯坦起義(First Palestinian Intifada),導火線則是一輛以色列卡車,在加薩的賈巴利亞難民營(Jabalia Camp)與滿載巴勒斯坦勞工的車輛相撞,造成4人死亡,抗爭行動從投擲石塊演變到武裝衝突,隨後以色列祭出封鎖手段。

 

在高昂的憤怒氣氛之中,源於埃及的「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創立了巴勒斯坦武裝分支哈瑪斯(Hamas, 全稱為「伊斯蘭抵抗運動」),該組織宗旨為摧毀以色列、恢復巴勒斯坦地區的伊斯蘭宗教統治,但同時也和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所領導的世俗派政黨法塔〈Fatah〉,以及法塔為首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對立。

 

 

1993年:奧斯陸和平協議、巴勒斯坦實現半自治

 

在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以及其他國際勢力的斡旋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1993年簽署歷史性的「奧斯陸和平協議」(Oslo Peace Accords),使巴勒斯坦得以在加薩、約旦河西岸耶利哥(Jericho)等地帶建立自治實體,獲得有限度的自治權力,領導人阿拉法特也得以在流亡數十年後,重返加薩地區。

 

奧斯陸協議進程使巴勒斯坦實體具有部分自治權力,並計畫在自治實現5年之後,使巴勒斯坦獲得國家的地位,但在以、巴雙方相互指控對方破壞協議之下,該計畫迄今未曾實現。哈瑪斯則與伊斯蘭聖戰(Jihad)運動持續發動炸彈攻擊,破壞和平進程的推展,並且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貪腐問題大加批判,引起阿拉伯陣營內部傾軋。

 

在國際協力斡旋下,1993年,以色列總理拉賓(左)、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右)在美國總統柯林頓見證下,於華府握手和解。(美聯社)

 

 

2000年: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

 

到了2000年時,以、巴關係陷入新低點,並且引發第二次巴勒斯坦起義(Second Palestinian intifada),巴勒斯坦自殺炸彈、以色列報復空襲、劃設禁制區以及宵禁成為當地的日常,加薩國際機場則是巴勒斯坦人在這段期間最嚴重的損失。

 

在1998年落成啟用的加薩國際機場,是當地唯一直接對外的交通途徑,且不受以色列或埃及管控,一度是巴勒斯坦人取得經濟獨立的希望所寄,但在美國於2001年遭受恐攻後,以色列將該機場視為恐怖活動威脅,因此在911事件後數個月將包括跑道、天線、雷達等設施摧毀。

 

一度是巴勒斯坦經濟與未來發展寄託的加薩國際機場,在美國發生911恐攻後數個月遭到摧毀。(美聯社)

 

 

2005年:以色列軍民撤出加薩

 

以色列當局在2005年8月,將加薩地帶以國軍民悉數撤出,此後該區域完全處於以色列所構築的圍籬之中,與世隔絕。以色列屯墾者的離開,使加薩地帶爭取自由的聲浪持續高漲,完全的隔絕也致使當地出現「坑道經濟」,武裝團體與走私者透過通往埃及境內的地下聯絡道,獲取必要的物資與武器。

 

 

2006年起:哈瑪斯統治下、處於隔絕狀態

 

哈瑪斯在2006年時,於巴勒斯坦國會大選中意外獲得勝利,並取得加薩全境的統治權,勢力已然大於阿拉法特繼承者、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一派。由於許多國家將哈瑪斯視為恐怖組織,因此紛紛切斷對加薩的援助,同時以色列也停止巴勒斯坦勞工進入國境,使加薩地帶重要經濟來源近乎斷絕,以色列也和埃及聯手,對進入加薩的貨物祭出嚴格限制,都讓當地處境每下愈況。

 

2014年,埃及軍方支持的總統塞西(Abdel Fattah al-Sisi)掌權後,由於將哈瑪斯視為威脅,因此關閉埃及與加薩邊境關卡,並且摧毀聯絡兩地的坑道,使加薩地帶進一步遭到孤立。

 

 

2023年:突如其來的攻擊

 

在2023年之前,哈瑪斯與以色列之間最嚴重的衝突發生於2014年,當時哈瑪斯向以色列心臟地帶發動火箭彈攻擊,引發以色列大規模空襲、砲擊報復,造成超過21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色列則有67名官兵陣亡,6名平民喪生。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突然發動大規模攻勢,以數千枚火箭彈進行飽和攻擊,滲透進入以色列境內的武裝分子,也擄獲數十名以色列人質,再度引發以色列大規模軍事行動,成為75年以來最為血腥的衝突之一。

 

 

 

 

在以色列實施報復空襲下,加薩觸目所及盡是斷垣殘壁,令人難以聯想此地曾是地中海東岸重要樞紐。(美聯社)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