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三兄弟聯盟「1027行動」讓緬甸重回民主懷抱? 一文看懂緬北民族武裝組織真實兵力

劉孜芹 2023年11月27日 20:40:00
果敢同盟軍繳獲緬軍多管火箭。(美聯社)

果敢同盟軍繳獲緬軍多管火箭。(美聯社)

10月27日,由緬北3支民族武裝組織——果敢民族民主聯盟軍(MNDAA)、德昂民族解放軍(TNLA)以及若開軍(Kachin)組建的「三兄弟聯盟」,展開針對果敢自治區政府部隊、以及撣邦東北部緬甸軍方部隊的聯合攻擊,稱為「1027行動」。

 

開戰至今1個月,三兄弟聯盟攻勢凌厲,戰火迅速蔓延至撣邦周圍省分,包括曼德勒省和實皆省。

 

有分析指出,緬甸反對派(反軍政府)希望在果敢和撣邦的聯合攻擊能引發更廣泛變化,甚至讓軍政府垮臺,帶來民主。不過,「1027行動」與緬甸2021年2月軍事政變之後、以民主為訴求的國內衝突完全不同,這場衝突地區毗鄰緬中邊境,引起中國高度關注,甚至出手介入。

 

根據「三兄弟聯盟」聲明,「1027行動」的目標之一是打擊緬北邊境的電信詐騙,而導火線是10月20日,明氏家族在果敢臥虎山莊,殺害多名試圖逃跑的中國電詐人員。解決緬北電詐問題,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因此,有觀點認為1027行動背後有中國的支持。

 

 

不過更重要的是,緬甸反對派的民族團結政府(NUG)和人民防衛軍(PDF)的政治訴求明確,就是要求結束軍事統治,還政於民主政府。但是,「1027行動」的主要訴求在於「領土」,尤其是民族民主聯盟軍(MNDAA)收復果敢的軍事行動。已故的果敢王彭家聲領導的MNDAA長期完全控制果敢,直至2009年的88事件,其子彭德仁也就是MNDAA的現任領袖希望重掌果敢。

 

雖然反對派希望兵力強大的地方武裝組織助抵抗運動一臂之力,讓軍政府垮臺,但事實上,緬甸少數民族內部彼此缺乏信任還有利益衝突,其實難以合作,先前就對抵抗運動採取靜觀其變的立場。

 

「1027行動」爆發以後,緬北最重要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佤聯軍(UWSA)以及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NDAA)——也先後發表聲明,呼籲各方保持克制、盡快停火,秉持「不參與、不站隊」原則,始終按兵不動,顯然介入這場衝突的意願極低,自然也沒有協助反對派推翻軍政府的打算。

 

佤聯軍以及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都無意介入「1027行動」。(取自The Kokang臉書)

 

事實上,緬甸是個多民族國家,獲得政府承認的民族就有135個,未獲承認的民族則有緬甸華人(果敢華人除外,占緬甸總人口的2.5%)、印裔緬甸人(占1.25%)等。

 

緬甸政府將135個民族按地理區分為8大族群,分別是克欽族群、克耶族群、克倫族群、欽族群、緬族群、孟族群、若開族群以及撣族群。這些族群大多擁有自己的民族武裝組織,按兵力及影響力計算,至少有7個活躍或不容忽視的武裝組織,分別如下:

 

 

 

1.若開軍

 

若開軍(Arakan Army,AA),是緬甸1支以「若開人」為主的少數民族地方武裝部隊,成立於2009年4月10日,是「若開民族聯盟」(ULA)的武裝翼,目前由總司令Twan Mrat Naing少將以及副司令Nyo Twan Awng準將領導。若開軍與若開民族軍、若開解放軍合稱為「若開三軍」。

 

根據「緬甸和平監測中心」(Myanmar Peace Monitor)2014年的數據,若開軍當時的兵力是1500多人,包括駐紮在緬甸還有孟加拉國邊界若開邦的人員。不過,在2021年12月的訪談中,若開軍總司令Twan Mrat Naing聲稱,若開軍的部隊人數已來到3萬多人。

 

 

2.克欽獨立軍

 

克欽獨立軍(Kachin Independence Army,KIA)或稱克欽解放軍,是緬甸克欽邦1支獨立軍隊,成立於1961年2月5日,主要活動於緬中邊境的胡康河谷(Hukawng Valley)。長期以來,克欽獨立軍一直與緬甸中央政府戰鬥尋求獨立,甚至直到2022年10月25日,都還遭到緬甸軍政府空襲

 

2010年,克欽獨立軍當時的指揮官曾表示,他們擁有「1萬6千名正規軍和1萬名預備役軍人」。不過根據「緬甸和平監測中心」(Myanmar Peace Monitor)2018年的數據,克欽獨立軍的兵力約在2萬人上下

 

 

 

3.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MNDAA),又被稱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前身是緬甸共產黨的東北軍區部隊。1989年3月11日,彭家聲、楊茂良、劉國璽等緬共高階軍官,率領4千多人在果敢縣發動兵變,脫離緬共,所轄部隊改建為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由彭家聲擔任司令,全面接管緬共在果敢的所有權力機構。

 

果敢同盟軍成立後,緬甸撣邦第一特區(現果敢自治區)一直由其實際控制,直至2009年的88事件。當時,果敢彭氏政權的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甸聯邦政府終於爆發軍事衝突,最終不敵緬軍攻勢,敗退果敢山區。

 

果敢同盟軍目前在果敢縣紅岩鄉存有部分勢力,並在緬北地區四處游擊,軍隊領導人是彭家聲之子彭德仁。根據「緬甸和平監測中心」(Myanmar Peace Monitor)數據,兵力約在2千4千人不等。

 

 

4.德昂民族解放軍

 

德昂民族解放軍(Ta'ang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TNLA)或稱「德昂軍」,從1960年代活躍至今,前身是「崩龍民族軍」(PNF),主要活動於撣邦北部第七特區,也就是德昂族的自治區域。

 

2013年7月,德昂民族解放軍曾與緬甸軍政府舉行和平會談,但雙方並未達成共識,還導致兩邊爆發多次軍事衝突。最近十年,德昂民族解放軍在撣邦北部第七特區穩定成長,推行嚴厲的禁毒政策,受到德昂少數民族的熱烈擁護,兵力約在1萬人至1萬5千人

 

 

5.克倫民族解放軍

 

克倫民族解放軍(Karen National Liberation Army,KNLA)是由克倫民族聯盟(KNU)領導的軍事組織,致力爭取克倫族的真正自治。KNLA自緬甸於1949年獨立起,就開始與緬甸政府軍交戰。2021年9月9日,克倫民族解放軍第3旅和第5旅還占領了緬軍位於勃固縣的陸軍營地

 

克倫民族解放軍目前兵力約在7千人以上,由7個旅組成,還有1支特種作戰部隊

 

 

 

6.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

 

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National Democratic Alliance Army,NDAA),通稱「勐拉軍」,是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的武裝組織,由和平與團結委員會(原名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黨)領導,創始人為吳再林(漢名林明賢),現任總司令為其子吳騰林(漢名林道德)。

 

撣邦東部民族民主同盟軍在1989年,與緬甸軍政府達成停戰協議,將控制區域改制為「緬甸撣邦東部第四特區」,駐地為勐拉,兵力約在3千至4千人

 

 

7.佤邦聯合軍

 

佤邦聯合軍(United Wa State Army,UWSA),簡稱佤聯軍,成立於1989年4月17日。佤邦聯合軍是緬甸佤邦實際上的執政黨「佤邦聯合黨」所領導的少數民族武裝組織,是由緬甸共產黨人民軍分離的1支割據勢力。

 

相較其他緬甸少數民族武裝組織,佤邦聯合軍是裝備相對精良的部隊,目前至少有9個旅,其中在北佤有4個旅,南佤有5個旅,正規軍約有2萬名至3萬名士兵,預備軍約有5萬人,總部設於邦康,由原緬甸共產黨人民軍的趙尼來、鮑有祥率領。

 

 

(資料來源整理自:維基百科、BBC、BNI、Cultural Atlas、The Diplomat等)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