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巴以衝突都應該用妥協來換取和平

王慶民 2024年03月06日 07:00:00
要結束俄烏戰爭、巴以衝突,同樣需要當事雙方及各方,都懂得折中的重要,勇於妥協。(美聯社)

要結束俄烏戰爭、巴以衝突,同樣需要當事雙方及各方,都懂得折中的重要,勇於妥協。(美聯社)

今年2月24日,是俄烏全面戰爭爆發兩周年。如果算上此前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頓巴斯戰爭」,俄烏衝突已持續近10年。這共造成烏俄雙方共計數十萬人的死亡與傷殘,其中包括十多萬烏克蘭平民死傷、數百萬人淪為難民。

 

而無論西方與日韓,還是朝鮮伊朗,以及中國印度,世界許多國家以不同立場、方式、程度的捲入了戰爭。全球的經濟政治軍事及國際關係均受到影響,且多為負面的影響。俄烏戰爭可以說是自越南戰爭後,捲入國家最多、對全球局勢影響最大的戰爭。

 

經歷如此曠日持久的戰爭,俄烏之間仍然沒有看到停火的跡象。

 

而同時,自去年10月持續至今的巴以衝突(以色列-加沙戰爭),同樣看不到真正和平的跡象。這場戰爭看似規模不及俄烏戰爭,但以色列的軍事行動已造成加沙3萬人死亡和更多人傷殘、超過百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缺醫少藥。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平民。在人道主義災難的嚴重性和密集性上,加沙超過了烏克蘭,這塊狹窄的土地上到處是戰火、死亡、失去親人的痛哭。

 

這兩場戰爭,既對當事國造成極大破壞,也極大攪動了地區和全球秩序,加劇了本已不穩定的國際局勢的動盪。戰爭不僅撕裂了俄羅斯與烏克蘭、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也撕裂了東方與西方、穆斯林和猶太人、自由陣營與威權陣營,並在西方及自由世界內部也產生了極大的內訌和裂痕。當然,受害最深重的,還是烏克蘭人民和加沙人民,他們是最直接和最嚴重的受害者,許多人死去和殘疾,許多人失去親友,許多人背井離鄉。

 

而這兩場戰爭及逐漸的擴大化,本來是不必要的,也是應該早日終止的。而無論當事國還是其他國家,都應積極去促成和平的早日實現。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普京作為政治野心家、為了自己的權力欲和征服欲,加之俄羅斯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帝國主義者的挑動,發起的一場毫無必要的、既損害烏克蘭也損害俄羅斯的、危害全世界的不義戰爭。這應該得到世人共同的強烈譴責。而俄羅斯人民也應該積極反對戰爭,阻止戰爭的繼續。雖然俄政府壓制反戰運動,逮捕反戰人士,但為了俄羅斯的前途命運和俄烏和平,更多俄羅斯人仍然應該站出來,以各種形式阻止戰爭的持續,而不應沉默甚至附和普京政權的殘暴侵略。

 

但另一方面,包括烏克蘭在內的世界各國,也應尊重俄羅斯正當的那部分國家利益,以及烏克蘭親俄族群及區域的民意。克裡米亞和頓巴斯地區在法理上是烏克蘭的領土,這一點當然應確認。但這些地區俄羅斯族及親俄人士占多數,是客觀事實。如果能夠尊重這些地區的自治權,不強求這些地區完全服從基輔的政令,就弱化了普京政權出兵烏克蘭的藉口,也可能更快的達成和平。

 

近日,俄軍佔領烏克蘭重鎮阿夫迪夫卡,即說明歷經兩年,俄軍雖蒙受巨大損失,但仍有不俗戰力。若無北約直接「下場」,烏軍很難單獨擊敗俄軍。而長期的拉鋸戰,傷害最大的還是烏克蘭的軍民。

 

這兩年,烏克蘭雖頑強抵禦了俄軍進攻,但也付出巨大傷亡。(美聯社)

 

而如果北約直接參戰,固然有可能較快擊敗俄軍,但也可能讓戰爭進一步擴大化,不僅在烏克蘭的戰爭會白熱化,戰火也完全可能在東歐各國與俄羅斯的邊境全面燃燒。如果普京及一些極端分子「狗急跳牆」,不排除會爆發核戰爭和化武戰爭。這對於烏克蘭和世界,都將是更大的災難。即便烏克蘭和西方勝利,也將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

 

這兩年,烏克蘭雖頑強抵禦了俄軍進攻,但也付出巨大傷亡。澤連斯基在兩周年紀念時說,有3.1萬烏軍陣亡。筆者估計實際數字應高於澤連斯基所說。而平民的死亡更加令人傷悲。尤其婦女兒童的受難,即便只有一個受難者,也是應該避免的。而烏克蘭經濟也早已在戰爭中崩潰。

 

面對這樣的代價,烏克蘭及其西方盟友,應將迅速實現和平置於實現正義(徹底擊潰俄軍、處罰戰犯)之上。軍事行動目的應由摧毀俄軍變為迫使俄方求和。而烏克蘭東部被占領土,若軍事手段無法迅速奪回,未來可以和平方式逐步爭取回歸。

 

筆者早在2022年7月,即在臺灣《上報》發表《結束俄烏戰爭最現實的折中妥協方案》一文,詳細闡述俄烏持久戰爭對雙方的損害,呼籲早日停戰。筆者還寫信致俄烏兩國使館,盡微末之力希求和平。然而又過了一年多,戰爭仍然持續,令人心痛。但筆者仍希望俄烏雙方及相關者,體恤生民,早日罷兵言和。

 

而另一場戰爭,即以色列-加沙戰爭,同樣應當停戰和平。相對于俄烏這場毫不必要的戰爭,我深深明白巴以雙方恩怨的長久、仇恨的深刻。我對於巴以雙方,都是頗為理解和同情的。當然,相對而言我更加同情弱勢的、受害更大的巴勒斯坦人一方。

 

以色列本次軍事行動,起因是哈馬斯對以色列軍人和平民的襲擊及造成的傷亡。但哈馬斯襲擊以色列,根源在於以色列對加沙的封鎖、對巴勒斯坦人生存空間的蠶食,以及其他許多壓迫與欺淩。在軍事力量不對等情況下,才有了哈馬斯這種組織和恐怖行為。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平民的暴行固然應該譴責,但更不能忽視巴勒斯坦人民普遍和長久的苦痛。

 

且即便只談本次衝突,以色列進行報復行動造成的巴勒斯坦人傷亡,也遠超哈馬斯對以色列造成的傷亡。以色列的軍事行動還造成了加沙斷水斷電、缺醫少藥、房倒屋塌、民眾流離失所,間接傷害更為巨大和難以統計。按照「以牙還牙」的報復法則,以色列也早已超出必要的限度。

 

巴勒斯坦人民不可能被消滅,即便以色列佔領了加沙、殺死了大多數哈馬斯成員,未來巴勒斯坦也將有更多人參與反以色列的武裝。如此惡性循環,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將在痛苦與恐懼中生活與死亡,中東也永無寧日。這是不應該的。21世紀的人類,不能再像古代那樣以殺人、暴力征服、種族屠殺的方式生存,那不是文明社會的規矩。

 

已成一片瓦礫的加薩地區。(美聯社)

 

巴以雙方都應該停止暴力,而佔據優勢和殺戮更多的以色列一方應當更加克制、釋放更大善意。這樣,巴以才有持久和平和解的可能。

 

而無論俄烏戰爭,還是巴以衝突,都不僅有當事雙方的廝殺,還有世界各國的參與。許多參與國打著「和平」的旗號,實則明顯偏袒、與正義相悖,或沒有偏袒但卻無益于和平,甚至在他者的苦難中借機漁利。這是應當被譴責的。世界各國尤其各大國,應當更多考慮戰爭直接受害者的利益與情感,力促和平與公正,而不應為私利罔顧人道人權。當然也不應要求各國都是「聖人」,但起碼應在維護本國利益和促進人道和平中尋求折中,不要讓戰火擴大和延續。

 

而要結束俄烏戰爭、巴以衝突,同樣需要當事雙方及各方,都懂得折中的重要,勇於妥協。對於一些自身希望得到但對方堅持保留的利益,必要時應當放棄,換取對方在自身更多堅持的訴求上的妥協,最終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和平方案。

 

如果人們只在乎己方情感,而不顧對方利益,那和談必然難以成功,衝突永無寧日;雖說「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但如過於強調「正義」而忽略「和平」,卻又無迅速實現「正義的和平」的能力,只會有更多悲劇和不義發生。戰爭雙方和其他相關方,應當想方設法促成停火,而不拘泥於一些狹隘的立場和利益。

 

除了俄烏和巴以,中國臺灣海峽兩岸也局勢緊張,頗有爆發戰爭的危險。而在非洲的蘇丹,內戰已造成數萬人死傷、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卻鮮有關注。對於這些災難和危險,世界應該投入更多關注和資源,制止已發生的戰亂,預防尚未交火的危險。

 

實現和平,說起來都很不易,做起來更難。但每一個相關者,世界上的每個國家和個人,都應力所能及的促成戰爭的止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時,美蘇英法中等國就籌建了聯合國,希望通過聯合國及一系列國際規約,讓人類不再重蹈歷史上血腥戰爭的覆轍。後來幾十年,世界仍然動盪不安,戰爭時有發生,聯合國本身也頗受爭議。但相對於古代和近代,二戰後仍是相對最為和平的年代。這不是自然發生的,而是許多致力於和平的人士奮鬥的結晶。

 

新一代的人們,在如今全球民族民粹勢力復興、國際秩序不斷分化重組、世界大有重回叢林之勢的背景下,應回溯前人對和平的渴望與為人道的付出,盡最大的努力,尋求開拓性的新方式,結束戰爭災難,讓世界重歸和睦安寧。

 

※作者為旅歐作家、國際政治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