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工作九天才休息一天!中國何時開始學西方星期天放假?

王宏超 2023年12月18日 07:00:00
陸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圖片取自網路)

陸劇《長安十二時辰》劇照(圖片取自網路)

空餘的時間是人們進行休閒活動的基本前提,就如現代社會中有很多法定節假日一樣,古代也有完善的休假制度。古代的官方休假時間可分為三類:一是各種節日,如一些傳統的宗教、祭祀和民俗類節日;二是假日,即法定休息日;三是臨時性假日。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休沐制度,主要針對的是官僚階層,且並沒有被嚴格執行,對於農民、手工業者及商人來說,其作息並無定例,有些勞動者終年勞作,長年無休,也是常有的情況。

 

節慶假日

 

古代的重要日子,如元日、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夏至、伏日、中秋節、臘日、冬至等,都要放假休息。如元宵節起源於西漢文帝時期,漢代放一天假,唐代放三天假,宋代放五天假,到了明代放十天假。民間認為伏日有鬼出行,不便外出,「伏日萬鬼行,故盡日閉,不干它事」(《漢官舊儀》),所以只能放假休息。冬至是陰陽二氣轉換的時節,要以靜養為主,「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後漢書.禮儀志》),也要放假休息。

 

法定假日

 

官員的法定作息制度稱為「休沐」,這一制度起源於西漢:「吏五日得一休沐,言休息以洗沐也。」(《初學記》引漢律)沐,最早的意思是洗頭髮,後來泛指洗浴、洗滌,這裡指代的是休息。上面的話即是說,官員每五天可以有一天的沐浴、休息時間。唐代把五日休沐改為十日休沐,也就是旬休,「九日馳驅一日閒」,工作九天休息一天。上、中、下旬各休息一天,這三天分別叫做上浣、中浣、下浣。

 

 

為何唐代較之漢代假日有所減少?據楊聯陞的分析,漢代官員一般住在官署內,而不是住在家裡,辦公時間就比較充裕,所以可以五日回家休沐一次。唐代之後,官員一般就住在家裡,來回上班,效率降低,休息時間也隨之減少。明清時期官方假日在旬休基礎上又進一步減少,一方面是因為政務增加,另一方面也是皇帝加強集權的一種體現(《國史探微》)。

 

有些官員會在假日中勞作,如東漢時的尚子平,「為縣功曹,休歸,自入山擔薪,賣以供食飲」(《文選》李善注引《英雄記》)。大概是做官收入不高,就在休息日上山砍柴,以貼補家用。也有人在這天加班,以處理未完成的公務。漢成帝時,有位任「賊曹掾」,也就是掌管查捕盜賊之事的官員張扶,就在休息日加班,「獨不肯休,坐曹治事」(《漢書.薛宣傳》),可謂勤政的典範。但也有人在休息日遊戲玩樂,瀟灑度日。

 

乾隆帝元宵行樂(時報出版提供)

 

臨時假日

 

一些特殊的日子,比如皇帝誕辰,也會放假幾天,以示慶賀。唐玄宗把自己的生日定為「千秋節」,放假三天。此後的帝王多沿襲這種做法,在生日時給官民放假。唐代尊奉老子,把老子誕辰稱為「降聖節」,放假一天。還有一些忌日,也是上下「廢務」,不上班。

 

 

家庭成員中,近親的婚喪,官方規定可以回家休假。如父母去世,必須丁憂去職,服喪三年,如果是軍職,則為一百天;離開父母三千里之外,每隔三年有三十日定省假(不包括路上的時間),父母在五百里之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定省假;兒子行冠禮(即成年禮),有三天假期;兒女婚禮,有九天假期;受業老師去世,有三天假期,等等。這些臨時性的假期,有些是許多朝代一貫的制度,有的只是某個時期的規定,這些假期多涉及政治管理、家庭關係以及個人交往等因素,算是古代官員們的特別福利。

 

星期制的引入

 

隨著近代中西之間的交流,中國人注意到了西方的七天星期制。許多人對此表示贊同,認為一則可以勞逸結合,利於養生;一則可使「中西一律」,符合世界通例。但也有抵制者,他們認為中國人遵從西俗,有違傳統,且不符合中國人的生活習慣。而且星期制有宗教的根源,更是讓人無法接受。如張之洞就曾規定兩湖書院的學生,只能按原來的慣例休息,不能採用星期制。

 

一九○二年,清政府開始全面推行星期制,之後星期制逐漸成為中國人新的作息制度。在城市中,星期天成為人們最重要的休閒時間,多種娛樂項目也多在星期天進行。星期制的引入,更為重要的意義是改變了中國人,尤其是勞動階層的生活觀念。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在古代社會中,由於技術和工具落後,農業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人力,由此也逐漸形成了多勞動少休息的作息方式,勤勞一直被視為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純粹的娛樂消遣,一直被中國人看作是不務正業。現代作息觀念讓普通人意識到張弛有度、勞逸結合的重要性,透過休息娛樂來恢復體力和精力,從而讓工作更有效率。

 

如梁啟超所說,中國人雖然投入了很多時間去工作,但效率反而不如善於休息的西方人:「西人每日只操作八點鐘,每來復日(引者按:即星期天)則休息。中國商店每日晨七點開門,十一二點始歇,終日危坐店中,且來復日亦無休,而不能富於西人也,且其所操作之工,亦不能如西人之多。何也?凡人做事,最不可有倦氣,終日終歲而操作焉,則必厭,厭則必倦,倦則萬事墮落矣。休息者,實人生之一要件也。中國人所以不能有高尚之目的者,亦無休息實尸其咎。美國學校,每歲平均唯讀百四十日書,每日平均唯讀五六點鐘書,而西人學業優尚華人,亦同此理。」(《新大陸遊記》)梁啟超把星期制及作息安排,看作是影響中西文化強弱的關鍵因素,雖有誇大之嫌,但也不無道理。

 

*本文摘自《古代生活很有聊:從飲食到休閒、從時尚到育樂,多彩多姿的古人日常》,時報出版。

 

 

【作者簡介】

 

王宏超

 

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文系主任,文藝學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與藝術理論、中國美學史。近年來頗關注中國古代社會生活史和古人生活美學。著有《美學的發明:中國現代美學的學科制度與知識譜系》(2022)等。




 

【上報徵稿】

 

美食(飯店餐廳、高端餐飲)、品酒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副總編輯 → 吳文元 chloe_wu@upmedia.mg

 

通路(百貨、超商、賣場、電商)、美食(速食、飲品、冰品)、科技手機家電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副主編 → 林冠伶 ling_lin@upmedia.mg

 

旅遊、IP 文創、市集、交通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周羿庭 ting.zhou@upmedia.mg

 

美食(連鎖餐廳、新開店、甜點)、能源、醫療、親子、寵物相關採訪需求通知 / 提供最新新聞資訊

請聯繫生活中心記者 → 邱家琳 lynn@upmedia.mg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追蹤上報生活圈https://bit.ly/2LaxUzP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