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官亂:讀完108課綱 這就是我夢想中的現代教育綱領

上官亂 2023年12月15日 07:00:00
108課綱的歷史課綱部分,在「認識台灣」的基礎上有更大的跨越,早已跳出了台灣或者兩岸的範圍。(圖片翻攝字公視)

108課綱的歷史課綱部分,在「認識台灣」的基礎上有更大的跨越,早已跳出了台灣或者兩岸的範圍。(圖片翻攝字公視)

讀完108課綱震驚了,這不就是我夢想中的現代教育綱領嗎?它如果有問題,到底是在哪裡?

 

最近關於108課綱的事情被熱烈討論。為什麼搞明白大家到底在爭論什麼,我把108課綱全部看完了,震驚之餘,更迷惑了:這不就是我一直以來夢想的人文教育綱領嗎,說它「去中國化」的人真的讀過嗎?它到底怎樣定義國語文教育和歷史教育?在108課綱看來,台灣下一代到底需要學習什麼?而它如果真的有問題的話,問題又在哪裡呢?

 

國語文課綱:「中華文化」不等於「中國文化」,可以有更開闊的定義

 

108課綱就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就是將國小到高中、高職、五專的前三年納入並統整的課綱,目標是培育「終身學習者」,包括「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發佈於2014年,108學年(2019年)度逐年實施,所以簡稱「108課綱」。總的來說,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考力、公民意識、國際觀,和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其中,國語文這部分,課綱的目標,歸納起來就是:熟練運用國語文,結合國語文與科技資訊進行跨領域探索,激發創作潛能,加強審美與感知,經由閱讀觀察社會、理解並尊重多元文化,藉由國語文學習,關切本土與全球議題,拓展國際視野,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與能力。縱覽所有的訴求,所有目標中,沒有一項說明學習國語文的目標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或者承認中國的主體地位。目的只是就是為了培養思考力和語言能力,然後,你想讀什麼都可以,你自己來選擇對錯,自己來判斷什麼才是「廉恥」,而不是一篇指定文章告訴你什麼才是廉恥。

 

舉個例,按照國語文課綱的精神,可以讓學生自己讀顧炎武的「廉恥」,但並不是告訴學生這就是「廉恥」的準則。按照這個精神,如果保留顧炎武的廉恥,那麼同樣也應該保留跟顧炎武讀同時代的為「中國自由主義先驅」黃宗羲的文章《明夷待訪錄》,或者王夫之的《四書訓義》,其中「生之初,人未有權也,不能自取而自用也。……已生之後,人既有權也,能自取而自用也。」可謂是中國人對近現代自由主義的最初探索。讓學生透過廣泛的選擇和對比,來培養思辨能力。

 

其次,很多爭論中,說108課綱在阻斷學生讀文言文,這也不是事實。因為在國語文課綱裡明文建議了「文言文所佔之比例宜逐年增加,第七學年 10%-20%、第八學年 20%-30%、第九學年 25%- 35%。 」明明就很重視文言文。

 

更重要的是,國語文課綱到底怎樣定義「中華文化」教材的性質?「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內容應考量教學節數、學生學習興趣與理解能力,編選能適切融入品德教育、生命教育、生涯發展、人權教育等議題的合適文本。選文宜附有章旨、注釋、問題討論等」。顯然,108課綱的精神裡,「中華文化」,不等於「中國文化」,而是擁有更廣泛、更現代、更文明、更科學的內涵。必須要強調的是,不是「去中國化」,而是拓展中文的內涵。

 

最後,國語文課綱還推薦了15篇文言文,其中除了12篇大家熟悉的經典文言文,還有三篇,是台灣本土的近代文言文散文,非常值得看,比如鄭用錫的《勸和論》,這篇文章不僅文筆精鍊,充滿力道,而且反應了台灣早期移民社會的械鬥歷史,通過勸和論來呼籲移民們和睦相處,族群和解,共同愛護這片土地。打通了台灣本土人文歷史的古今連結。

 

在所有國語文課綱目標中,沒有一項說明學習國語文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或者承認中國的主體地位。(資料照片)

 

歷史課綱:國際化和公民意識的呈現

 

其實我最不理解的是爭議中,說108課綱「去中國化」,換句話說,就是台灣本位化。其實台灣教材的本土化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1997年推出的「認識台灣」三本教材,就打破了過去幾十年的黨國教育體系。在這之前的很多台灣人,對黃河長江穿越哪幾個省倒背如流,卻不知道家門口的濁水溪流向哪裡。

 

而在108課綱的歷史課綱部分,則在「認識台灣」的基礎上有更大的跨越,早已跳出了台灣或者兩岸的範圍。課綱的目的是「培養對於族群、社會、地方、國家和世界等多重公民身分的敏察覺知」,「連結歷史知識與現今生活,並運用歷史知識分析社會現象或變遷」。主題安排略古詳今, 空間推移由近及遠,採動態分域架構,各以臺灣、中國和世界為重點,強調分域間 的互動。

 

推特上有人說,108課綱裡「中國史6堂課,日本殖民時期6堂課」,這是個偽命題。因為日本殖民時期是台灣史的一部分,中國史、世界史也是單獨的一部分。

 

在課程設置裡,充滿了台灣與世界的互動,充滿思辨,強調的是歷史和社會進程的關係,世界局勢和台灣的關係,沒有某種主義的立場先行,這和中國歷史教育的核心天差地別。中國的歷史教育是借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通篇都是為一個結論服務:就是共產主義是最高級的歷史階段,中共領導中國是歷史的必然。同樣,中國的國語文教育,是為了強調中共是中國文化的必然結果,政治課程教育是為了強調中共是全世界最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生產力。

 

台灣的教育到底是更封閉了還是更國際化了?

 

答案當然是更國際化了。不僅是從課綱本身的國際觀、多元化視角,還因為,放眼全世界,二戰以後的新興民族國家裡,去除大國本位,重建自己的歷史敘事,是很多國家的共同趨勢,尤其是在亞洲華人地區。

 

比如,在獨立建國才60多年的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是一個獨立體系,簡稱華文獨立教育。其中,中國史的部分也越來越少,華文獨裡,本地歷史佔比54%,之前包括馬來西亞史和東南亞史,中國史和世界史,但是在2020年後,中國史已經併入東亞史。因為馬來西亞年輕一代的馬來西亞認同感超過了華人認同感。在上世紀90年代,馬來西亞很多華文書籍還稱呼中國為華人祖國,現在早已不是。

 

新加坡近四分之三是華人,根據新加坡教育部網站公告的教學大綱,中學分為新加坡史和世界史,高中則分為冷戰和現代世界史(1945年至2000年)、東南亞形成史(2000年以後),他們甚至都沒有把中國史做成單獨一章。

 

還有人說這個108課綱是民進黨的台獨意識形態作祟,這也是屬於給民進黨貼金了,他從2007面就開始了,中間經過了馬英九時期,在2014年成行,這就是馬英九時期的東西。而且認識台灣課綱就更不用講了,那全部是在國民黨時期進行的。只能說,這個課綱,反應的就是台灣的現實和歷史趨勢,反映的就是一個民族重塑自己的歷史敘事的必經之路和必然結果。不是哪一個黨的功勞,更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

 

按照國語文課綱的精神,可以讓學生自己讀顧炎武的「廉恥」,但並不是告訴學生這就是「廉恥」的準則。(圖左為顧炎武畫像,合成圖片)

 

108課綱需要改進的地方到底在哪裡?

 

當然,108課綱不是沒有問題,但是他的問題主要在於執行的層面。或者換句話說,這個課綱如果真有問題,那就是太過完美和理想化,執行起來和現實有些脫節。其實,這種現象也不罕見,中華民國建立之後,前面幾任總統都在致力於做同一件事——「立憲」,在後來的很多憲政學者看來,北洋時期最完整、最具有近代憲政精神的憲法草案,其實是曹錕時期的《天壇憲草》,但是因為政局不穩和曹錕個人的問題,這個草案幾乎沒法推行。當然,這是很極端的現象了。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某種程度上是所有完美綱領的原罪。

 

108課綱很理想,但是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給我反映了很多問題,一位教育第一線的高中老師給我留言說:「從實際執行面來說,課綱的兩個問題是準備不足及和現實脫離。不管在師資培育、在職教師培訓並未完全結合課綱。這幾年我問了幾位實習老師,在師培課程中並無相關配合的措施;在職的培訓更不用說,有許多看起來像為辦研習而研習,消化預算。在現實方面,大學入學考試帶領了高中的教學,目前的學測和分科測驗無法完全和課綱密合,考試方式仍然偏傳統,學校教學還是以考大學為重,大學怎麼考學校就怎麼教。所以課綱真的落實還有很長的路」。

 

還有一位長期關注教育改革的朋友寫信說,他認為台灣教育體制的問題包括「社會功利主義盛行、應試教育、普魯士(專科與思想固化)教育氛圍嚴重;責權不符比例,不能只把責任與義務全推給老師,卻又剝奪老師的權利;評鑑無法鑑別出教育水平,只會大大增加老師與行政上的負擔。」而這些問題不解決,108課綱再完美,也難以推行。不過,他也舉一的很好例子,「在此要特別讚賞高雄市長陳其邁先生,他表率示範過當了一日幼教老師,就立刻著手改善了高雄市幼教老師的薪資待遇,也在此盼望其他願意效法表率的各政黨或行政高層能夠跟上腳步。」

 

當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說自己的教育是成功的,是能夠積極而公平地培養人才,但是一個開放的心態和積極求真的精神,才是一切美好教育的基礎,108課綱擁有這樣的基礎,只是需要時間把它變成現實。

 

※本文授權轉載自作者臉書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