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永添專欄:新政府應努力組建專業城鎮戰部隊

紀永添 2024年02月18日 07:00:00
隨著中國的空降與機降突襲能力大幅躍進,未來的防禦作戰將沒有前後方之分,各縣市後備旅也有可能在第一時間接敵。(攝影:陳愷巨)

隨著中國的空降與機降突襲能力大幅躍進,未來的防禦作戰將沒有前後方之分,各縣市後備旅也有可能在第一時間接敵。(攝影:陳愷巨)

台灣的總統大選已經落幕,比較讓人遺憾的,是競選過程中對於國防政策的討論較為不足,但令人欣慰的,是在野黨也提出組建專業城鎮戰部隊的政見,讓朝野雙方在國土防衛上的構想趨於一致。也一掃過去數年來,國防部逐步加強城鎮戰訓練時,所引起的質疑聲浪。這說明在大選中,各方理性提出國防政策時,國軍地面部隊應該發展的方向與採用的戰術,並沒有太大的歧異。冀望新政府上台後能汲取在野黨所提出的寶貴建議,認真思考組建專業城鎮戰部隊的想法。因為國防部雖在112年的國防報告書中,宣誓將強化城鎮戰能力以增加防衛縱深,近年來也投入資源,建立城鎮戰訓練場地,其中在步兵學校的新設施,還能容納排級單位進行實兵對抗,並採用雷射模擬系統,輔助統裁判斷,但相較於先進國家的訓練方式,仍有不少的精進空間。

 

新加坡有個佔地達88公頃的SAFTI City

 

以新加坡為例,這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很早就體認到自己國土面積狹小,缺乏防禦縱深。如果新加坡遭到外敵攻擊,守備部隊沒有選擇,勢必要在城市環境中作戰,所以過去就有基礎的住民地作戰訓練。但到了2017年時,新加坡國防部評估,隨著新加坡的高速發展,都市環境變的更為擁擠,恐怖攻擊的威脅也與日俱增,原有的城鎮戰訓練已不符需求,決定開始規劃新的城鎮戰訓練中心。新加坡國防部所屬的國防科技局(Def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 DSTA)與新加坡部隊訓練學院(Singapore Armed Forces Training Institute , SAFTI)合作,共同打造了一個虛擬的城市,稱為SAFTI City。這個佔地達88公頃的巨大計畫,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於2019年開工,預計在2025年就能完工啟用,開始訓練每一個入伍服役的新加坡役男。

 

新加坡的SAFTI City佔地達88公頃。(圖片摘自新加坡國防部)

 

這座SAFTI City光是第一階段就興建了70多棟建築物,包括了一般的公寓、購物商場、旅館、學校、市政府、博物館等,組成12個街廓,總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尺,大約等於20個足球場,能完整模擬新加坡的都市環境與道路狀況。其中的商務大樓為高層建築,轉運中心則擁有地下層的捷運設施,展現今日都市從高樓到地底的複雜立體環境。第一階段完工後,可容納旅級單位進行訓練,整座虛擬城市還遍布監視器與定位系統,能追蹤受訓士兵的作戰活動與位置,以供結束後進行檢討。最特別的是還能模擬敵方的反擊狀況,並隨著不同的訓練科目進行調整,建築物也採模組化設計,能快速改變內部空間與外部街道景觀,所以即使是第二次進入同一個位置的受訓單位,都可能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作戰狀況,以強化士兵在戰場上的臨場反應能力。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國土面積非常小,部隊規模有限,卻能興建如此大型的城鎮戰訓練設施,新加坡政府對於國防的投資與遠見,頗值得台灣學習。台灣的國土面積雖然比新加坡大,但人口多數集中在西部地區的狹小平原,作戰環境在某種程度上與新加坡非常類似,甚至更為複雜。因為台灣除了北中南幾個大型都市外,還有更多遍布在都市外圍的中小型城鎮,這些城鎮以狹小的街道、大量的透天厝為主,一個又一個的中小型城鎮,以公路互相連結,距離都不遠。在這些中小型城鎮間,則有許多小型鄉村,由星羅棋布的民居、鐵皮工廠、農田或漁塭組成,一些地方還有大型工業區。雖然整個西部平原都是擁擠的住民地,鮮少有空曠的無人地帶,但地景狀況卻有不少的差異,國軍應研究其異同之處,籌建符合台灣特殊環境的城鎮戰訓練中心。

 

台灣西部平原都是擁擠的住民地,鮮少有空曠的無人地帶,但地景狀況卻有不少的差異。(攝影:陳愷巨)

 

台灣只能讓排級單位進訓

 

畢竟國軍現有的城鎮戰訓練設施,規模不夠大,只能讓排級單位進訓,簡陋的建築群,難以模擬大型都市的密集高樓、中小型城鎮的外部街道現況,與小型鄉村的混雜景觀,這三種住民地雖然都屬於城鎮戰的一環,但其實略有不同。更不用說排級單位的對抗,無法訓練大部隊的協同作戰。雖然城鎮戰的特點之一,就是狹小的空間,無法讓大部隊展開,往往是小股部隊各自接敵,但處於城鎮中各個不同位置的小股部隊,如何互相配合,分進合擊,同時不要誤傷友軍,並維持良好的後勤補給與通訊系統,都是很大的挑戰。新加坡的SAFTI City能讓旅級單位同時進行訓練,就能充份演練大部隊在城鎮中的配合能力。國軍或許不敢奢求有這麼好的場所,但最少應該有一個比較寬廣的空間,讓基層的連級單位,或是剛成立的聯兵營,可以進行實兵訓練。

 

國軍現有的城鎮戰訓練設施,規模不夠大,只能讓排級單位進訓。(攝影:張哲偉)

 

而且除了訓練設施外,國軍對於城鎮戰的作戰訓練規劃,也有不少問題。目前會接受城鎮戰訓練的單位,都是主戰部隊的機械化步兵排,以專精訓練為名,搭配裝甲運兵車或步兵戰鬥車,進行對抗。但在戰時擔任城鎮地區守備任務的,卻是由後備軍人所組成的縣市後備旅。雖然這幾年國軍已開始重視縣市後備旅,不只編成更多的縣市後備旅,也增加常備的基幹人力。但無可諱言的,縣市後備旅通常是所有後備部隊中,裝備最不足,戰力也最差的單位,更沒有受到任何的城鎮戰訓練,即使正在推動中的新制14天教召,一樣缺少城鎮戰的訓練。特別是未來役期恢復為一年後,新編成的義務役步兵旅,也都以灘岸守備為優先。所以國軍讓主戰部隊接受基礎的城鎮戰訓練,卻沒有讓戰時要守備城鎮地區的後備部隊接受相同的訓練,可謂本末倒置。

 

動員庫都是退役的老舊裝備

 

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是由兩個原因所造成的。其一是國軍的訓練能量有限,往往優先提供給最精銳的主戰部隊,其二是台灣的國防戰略,雖然屢有調整,但一直希望能在敵軍渡海未濟,最為脆弱時,殲滅來犯的部隊。所以陸軍會以反登陸為訓練重點,希望能在灘頭決戰,內陸的城鎮防禦,自然就交給後備部隊。甚至第一線的後備部隊,也被賦予灘岸守備的任務,最後就是由裝備與戰力都最差的縣市後備旅,來維持城鎮地區的戰時秩序。過去中國的立體化作戰能力不佳,犯台的主力會以兩棲登陸部隊主,從灘頭向內陸推進,因此問題還不大。但隨著中國的空降與機降突襲能力大幅躍進,未來的防禦作戰將沒有前後方之分,各縣市後備旅也有可能在第一時間接敵,卻未受過城鎮戰的訓練,而且連武器裝備也一樣不足,因為往往優先配發給主戰部隊。

 

主戰部隊優先配發新型裝備這沒有錯,但也要考量後備部隊的需求,不能永遠給後備部隊最爛、最舊、最差的裝備,卻又期望後備軍人能保家衛國。就以換裝新型步槍為例,將全面配備光學瞄準鏡,這在近戰中非常有用,是城鎮戰中很重要的裝備。不過新型步槍當然也是給主戰部隊優先使用,而把汰換下來的T91撥交給後備部隊,往好處看是後備部隊終於可以擺脫老舊的T65K2步槍,卻還是無法取得光學瞄準鏡。國防部往往誇口台灣備戰多年,擁有大量武器彈藥可供後備部隊使用,但打開動員庫,卻全是主戰部隊使用多年後,退役的老舊裝備,不只性能堪慮,也早就不符今日需求。更何況國軍是近幾年才開始重視城鎮戰,適合城鎮戰的裝備,連主戰部隊都遠遠不足,怎麼會有庫存供後備部隊使用?這也是台灣發展城鎮戰能力的另一個大問題。

 

義務役最適合發展不對稱戰力

 

再舉一個例子,近期陸軍大量採購紅隼反裝甲火箭彈,以汰換目前主戰部隊仍在使用的老舊六六火箭彈。不過外界批評,國軍仍庫存大量的六六火箭彈,有浪費之嫌,國防部則表示,這些六六火箭彈將移撥給後備部隊使用。但六六火箭彈除了性能過時,射程有限,也無法在建築物內使用,因為在密閉空間中,發射的尾焰可能會傷害到鄰近士兵。台灣的六六火箭彈其實是仿自美國的M72 LAW,最新的改良型M72 LAW FFE(Fire-From-Enclosure),是專為城鎮戰設計,大量降低了尾焰的問題,可以安全地在建築物或狹小掩體中發射,國軍在全力推動城鎮戰訓練時,應該考慮引進M72 LAW FFE。這類專為城鎮戰設計或改良的武裝裝備非常的多,台灣若想要籌建城鎮戰的專業部隊,就必需從籌獲這些裝備,建立專業的訓練場地著手,才是有效的做法。

 

使用M72 LAW進行射擊訓練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圖片攝於2015年摘自維基百科)

 

首批役期恢復成一年的義務役士兵已經入伍,未來會有更多役男進入國軍。政府為了顧及人民權益,已將義務役薪資調到二萬多元,只要新訓測驗合格就能領取全薪,義務役士兵已不再是便宜人力。但國防部目前的規劃,仍不脫過去徵兵制的影子,只是把這些寶貴人力,編成單純的步兵旅,或是海空軍的戒護排,而未積極思考如何運用這項資源,實在非常可惜。不論是筆者之前曾提出的摩托化步兵旅,或這次選戰中討論到的專業城鎮戰部隊,都是可以嘗試發展的方向,甚至有許多學者專家,都曾對役期延長後的規劃,提出過非常寶貴的意見。台灣近年來也在大力提倡不對稱作戰,卻一直未能落實到建軍規劃中,而役期相對較短的義務役,剛好最適合發展不對稱戰力。國軍必需跳脫過去的傳統思維,才不會枉費役男貢獻給國家的一年黃金歲月。

 

※作者為軍事研究者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