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個核電應準時除役的理由

lin,chien-yen 2024年04月25日 07:00:00
核電本身就是高風險的技術,由於傳統核電廠都是核分裂反應技術,核分裂所產生的能量是傳統燃煤的一億倍。(美聯社)

核電本身就是高風險的技術,由於傳統核電廠都是核分裂反應技術,核分裂所產生的能量是傳統燃煤的一億倍。(美聯社)

在2024年總統大選中,台灣核電延不延役成為選舉的焦點,從一縣市一核電到重啟核二、核三,各種缺乏專業的論述層出不窮。唯一能確定是,核電至今在台灣都是高度爭議的議題。但台灣的能源政策究竟該何去何從?或許看向德國或許能找到答案。

 

自從俄烏戰爭以來,德國高度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成為影響德國能源安全的重大議題,為了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德國政府短暫的延長使用核電僅四個半月,原訂於2022年12月31日除役境內最後三座核電廠,延後至2023年4月15日除役。

 

在經過一年以後,詳細檢視德國的能源現狀,與廢核前一年相比,德國的電力需求從468 TWh下降至460TWh,同時因為再生能源的增加與燃煤發電的減少,德國的碳排放量也下降了10%。在能源價格方面,根據歐洲電力交易所(European Power Exchange)的資料,2024年3月的電價為65歐元/MWh,已經低於2022年6月俄烏戰爭與能源危機時的72 歐元/MWh,價格逐漸回穩。另外根據電力價格比較網站Verivox的數據,2024年3月份新用戶所付出電力價格也與2021年6月差不多,約為25歐分/kWh,顯見德國並沒有如同擁核方所說廢核後有電力價格高漲或電力不足的情況。

 

德國早已證明延役核電沒有必要

 

在2022年俄烏戰爭發生時,德國政府就開始對最後還在運作三座核電廠進行延役可行性評估,以及這種延役是否有助於德國能源供應穩定的評估。在權衡利弊之後,德國政府做出反對核電延役決定。從電力數據來看,德國政府在2022年7月到9月進行德國電網的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2022至2023年的冬季德國出現電力危機的可能性很小,但無法排除所有可能性,所以德國政府才使原訂2022年12月31日關閉的最後三座核電廠,延長使用4個半月至2023年4月15日。

 

事後證明德國2022至2023年的冬季沒有能源危機,甚至廢核後的2023至2024年冬季也沒有能源危機。因為德國早已下定決心推動能源轉型,也更重視核電廠得安全。根據德國的法律,核電廠若要延役就要達到更高的安全標準才可以延役,但這些安全標準實際是怎樣?要透過那些措施?要有怎麼樣的補強?這些都需要透過核電廠定期的安全審查才能知道。自2014年以來,全歐洲在頒發新的核電廠運轉許可時,都對核電廠提出了更嚴格的安全標準。

 

核電本身就是高風險的技術,由於傳統核電廠都是核分裂反應技術,核分裂所產生的能量是傳統燃煤的一億倍。因此在德國政府的觀點中,核電廠需要複雜的安全概念、系統及措施來控制這如此龐大的能量,同時德國政府強調,不能完全排除因核電廠失去控制對人類與環境造成災難性的嚴重事故可能性,所以所有的核電廠安全措施都要以降低核電廠事故風險作為最高的指導目標。

 

安全與科學是核電廠唯一的標準

 

德國政府從福島核災中的經驗學習,在過往的核災中儘管各國政府或是核電廠的運營者都卻確信自己已經盡了一切努力來確保核電廠安全並避免核災發生,但核災仍可能發生。對於福島核災的事後分析表明,日本政府對於核災的應對準備還不夠重分,因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可能想像的到核災會這樣發生。所以德國的原子能法要求要定期的、嚴格的審查核電廠的安全措施。

 

德國政府強調對於核電廠的安全標準,必須跟上科學與技術的發展。例如德國政府要求,如果認為保護人民安全與環境永續所需要的科學技術還不可行,德國政府則可能不會頒發核電廠的運轉執照更新。對於運轉中的核電廠,必須每十年透過定期的安全審查來確保核電廠符合最新的安全標準。

 

我們想問:在台灣核電延役的討論之中,我們真的有這樣安全、科學及負責任的思考嗎?

 

若核電延役會有風險嗎?

 

在2022年德國被短暫延長使用巴伐利亞邦的伊薩2號(Isar 2)核電廠,在巴伐利亞政府對伊薩2號的安全審查結論指出,短暫的延長使用該電廠,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在德國政府的審查報告中指出,核電廠要符合安全標準才能延役,如同上述這些都需要定期的安全審查才能知道,但伊薩2號最後一次的安全審查是2019年,由於那時伊薩2號將預計於2022年底除役,所以這些安全補強及新的措施就被暫停,也因此伊薩2號不具有符合延役更久的資格與條件。德國政府認為對於核電廠安全的要求不僅是為了讓德國能確保安全,同時也是確保歐洲鄰國也有權免於受到德國核電廠的危害。

 

同時俄烏戰爭也深深影響全球核電廠安全規範,過往的世界三大核災(三哩島、車諾比、福島)都是發生在承平時期,但是自從俄烏戰爭開打,全球看見了車諾比核電廠的禁制區被俄軍短暫佔領,札波羅熱核電廠甚至被占領、砲擊、埋設地雷、被無人機攻擊、水壩被炸毀、核電廠工人被綁架虐待甚至多次完全失去聯外電源,這些在過往都被認為是不可能發生的,如今一一實現,國際原子能總署也多次表示,札波羅熱核電廠的局勢非常糟糕,恐引發嚴重的核事故。

 

過往擁核方多次說,不會有人攻擊核電廠、核電廠收到國際法保護等語。但在俄烏戰爭中已經開了先例,就是核電廠成為軍事衝突的重要目標,這一事實已經無法否認,但全世界沒有一座核電廠考慮過如何在戰爭中運作。在戰爭中,核電廠成為一個特殊的威脅。

 

我們想問:在台海日漸緊張的局勢中,台灣有核電廠真的是安全的嗎?

 

核電延役的社會風險如何評估?

 

台灣的核電廠,核一、核二早已進入除役階段,同時燃料池爆滿,燃料棒卡在反應爐爐心無法取出,核廢料無處可去,國民黨七個縣市首長拒絕自己轄區內的存放核廢料,台灣目前僅剩下核三廠的兩座反應爐正在運轉中,大約供應台灣6%的電力,恰好6%的數字也與2022年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提供的電力占比剛好相同。

 

但那時德國政府思考的是短期電力供應安全是否比人類與環境的長期安全更加重要?並說明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社會政治問題。同時從技術面來看,若延役德國最後三座核電廠也只能提供的6%電力,對於能源供應貢獻幾乎微乎其微。

 

德國政府思考的是,為了這6%的電力和長期風險相比,這6%是微不足道的。反而在台灣,為了6%的核電,其他的風險才微不足道,這當中的差異,才是我們該點出,也該學習的。

 

德國政府也指出,若要延役核電廠運作會帶來新的社會風險,連帶影響德國的高階核廢料處置場的尋找計畫。德國政府從2011年就確立了非核家園的政策,也因此可以推估出需要被處理的核廢料的數量,而這些核廢料的數量是讓德國核廢料處置政策可以取得社會可信的重要關鍵,因為未來核廢料不會再增加,所以以此條件來尋找德國核廢料最終處置場。

 

2011年德國逐步達成非核家園的政策,讓德國整體核廢料政策趨於穩定,因為德國確定2022年就會進入非核家園,也因此這些年德國不再以尋找核廢料最終處置場作為運轉核電的條件,就是因為對德國政府而言,尋找核廢料最終處置場是德國非核家園政策的最後一步。若貿然延役核電廠恐重新引起新的社會衝突,並挑戰德國自2011年以來的非核家園的跨黨派共識。

 

我們想問:重啟核電是高度爭議的社會議題,台灣社會有這個能力面對這個議題嗎?能向德國政府一樣的思考嗎?

 

結語

 

如今台灣所討論的這些問題,早已被德國一一回答,也以實際的經驗證明他們是正確的。

 

台灣政府在2014年4月27日五萬人展領台北車站前的忠孝西路,讓政府正視民意宣布停建核四,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任制定2025非核家園政策,2021年公投否決核四重啟,這十年中非核家園的精神早已融入台灣能源政策之中。

 

十年之後,我們本該企盼2025年,待國內三座老舊核電廠運轉執照都屆期以後,邁向非核家園,與德國一樣將重點放在核廢料處理。豈料,這一屆的在野黨立委竟然打算提出立法讓核電延役。我們必須大聲疾呼,在尚未釐清臺灣社會可承擔的風險與成本,也未得社會共識前,立法院絕對不應該草率修法,擅改專業審查機制與審查年限,只為了讓老舊核電延役開後門解套。

 

國民黨立委在4月24日在立法院召開「推動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草案」記者會,訴求在核能安全條件下,維持核能發電,降低能源危機,呼籲重啟核一、核二,核三延役。記者會中對於沒有對於台灣電網到底需不需要核電做科學評估,也沒有講延役的風險有什麼?更別提延役核電恐帶來的社會風險與衝突,只看的到放不下核電的利益,攻擊既有的能源政策,不講科學與安全的一群擁核政客。

 

也因此在2024年4月27這一天,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將在下午三點立法院前重現當年佔領道路的「公民不核作行動」,以肉身躺在中山南路上表達訴求,向立法院示威抗議,阻止不當修法!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參考資料:

 

德國核廢料管理安全辦公室,《關於核電廠延役的爭論》〈The debate on a lifetime extension for nuclear power plants〉。

 

德國清潔能源通訊社,《問與答 - 德國退出核電:一年後》〈Q&A - Germany’s nuclear exit: One year after〉。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