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國民黨需要辯論

賴榮偉 2018年03月25日 07:00:00
國民黨具有溫良恭儉讓的優良文化傳統,卻不應以此傳統而視辯論為洪水猛獸。(資料照)

國民黨具有溫良恭儉讓的優良文化傳統,卻不應以此傳統而視辯論為洪水猛獸。(資料照)

美國保護主義當道、中共惠台力道加深、兩韓冰融卻未見兩岸僵局突破,情勢變遷如此快速,臺灣該何去何從呢?相信每一位臺灣人心裡都有這個疑惑。今年又逢地方首長選舉,想用腳投票、用手投票、用心投票的公民怎能不知道候選人的人品、理念以及具體政策呢?國民黨的黨內初選在即,一定需要辯論。

 

傳播大師拉斯維爾(H. Lasswell)告訴世人,傳播過程有五個面向得特別注意:誰在說話?到底說什麼?透過何種管道傳播?針對誰?到底想達到何種效果?若從這五個面向來看國民黨的黨內初選,辯論勢在必行。辯論就是一場傳播。 辯論可以告訴市民,到底誰在說話。不僅是國民黨在說話,更是國民黨的各方候選人在說話。政治學告訴我們,選民的投票無非是政黨傾向、候選人傾向以及政策傾向。從誰在說話的角度來看,黨內的初選辯論,可以一口氣凸顯國民黨的優勢以及再次作為執政黨的氣魄、候選人的人品特質以及所提的政策理念與具體項目。

 

辯論可以告訴市民,到底在說什麼。從人權的角度來看,市民要的是穩定的前途以及各行各業的安居樂業。因此,辯論當然不僅凸顯候選人對於一個城市發展的前途看法,更是各行各業如何安居樂業作法的具體實踐。前途茫茫與惶恐是這幾年臺灣以及台北很多人的看法。如何「穩定」中求「發展」是辯論的意義所在。

 

從溝通管道的角度來看,辯論,可以重新讓國民黨以及候選人得到大眾的矚目。有辯論,就有舞台。舞台上的候選人將再一次得到大眾傳媒的注意與宣傳。舞台上的候選人也再一次引領社會大眾的討論。國民黨想要執政,第一步,當然得成為社會的焦點。

 

從溝通對象的角度來看,辯論的意義,當然可以針對各世代、各族群所關切的議題進行充分討論。從年輕人到中年人關切的就業穩定,從老年人希望得到的退休生活照顧,從企業家關心的經營環境友善,從勞工希望免於低薪過勞剝削的困境,從父母希望自己小孩活的快樂,從小孩希望不要淪為教育的白老鼠等。不論世代、族群、性別、職業,全民所關切者都是辯論之意義所在。

 

從傳播的效果來看,辯論的目的更是透過整個公開的過程讓人民感受到候選人想促進城市乃至整個國家的「幸福」與「未來」的決心。比如根據經濟日報與南山人壽共同發布的「2017縣市幸福指數大調查」,客觀資源豐富且又是政經中心的台北市僅居第四名,這是不是代表台北市民的感覺不夠幸福呢?原因為何?又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17-2018年全球競爭力報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 -2018),台灣相較前一年既然下降1名,全球第15,亞太排名第5,次於新加坡、香港、日本與紐西蘭。種種顯示,從台北到整個臺灣,都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公開辯論,可以讓國民黨的候選人一吐施政理念與政策,讓市民感受到「進步」的氛圍、意圖與決心。

 

國民黨具有溫良恭儉讓的優良文化傳統,卻不應以此傳統而視辯論為洪水猛獸。誰說辯論一定會破壞黨內和諧?相反,辯論可促進黨內更為和諧,讓黨內外不同聲音得以交流。透過公開且平等的辯論,讓國民黨的整體優勢得到突顯,讓各候選人的企圖心與人品得以彰顯,調動人民看得更仔細,調動人民的參與度進而抉擇出最優秀的出線者。換言之,辯論,可以讓國民黨不僅得到外界吸晴,更可以讓人民更認同國民黨。

 

因此,不是要不要辯論,而是國民黨得證明這是一場屬於臺灣未來以及屬於全民的有格調辯論。國民黨必須把辯論當作一場契機,讓人民感受到辯論並非衝突、謾罵,提名並非檯面下的黑箱或者分贓,黨是真的與人民站在一起。民主、改革、改變、活力、創新等詞彙非民進黨專屬。請透過辯論,讓人民同時看到國民黨的君子美德也同時展現出耳目一新引領臺灣衝破眼前困境的決心、意志與作法吧!

 

※作者為政治大東亞所法學博士

關鍵字: 國民黨 辯論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