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書:面對同性戀家庭 醫療界該有的態度

莊凱全 2016年11月28日 00:00:00
醫療人員在服務同性戀家庭的孩子和家長時,也必需要用沒有批判和比較開放的態度,用一些中性的名詞避免一些偏差和偏見的用語。(美聯社)

醫療人員在服務同性戀家庭的孩子和家長時,也必需要用沒有批判和比較開放的態度,用一些中性的名詞避免一些偏差和偏見的用語。(美聯社)

最近因為要修訂民法有關多元成家法條,也有舉辦公聽會,不過都是法界和宗教界的人士在表達意見,不知道醫療層面有沒有參與公聽會。

 

依照美國的資料,有數百萬的孩子是跟同性戀的人生活在一起,目前他們的家庭組成是非常的多元,以前認為這些生活在同性戀家庭的孩子會有比較多的情緒和性方面的異常,最近的研究卻發現這些孩子跟生長在傳統家庭有一樣的調適能力和正向的自尊,有一個大型的研究調查超過三百個孩童其家長是同性戀,結論發現這些小孩子將來變成同性戀的傾向跟異性戀家庭長大的孩子是一樣的。

 

如果這些生活在同性戀家庭的孩子生長在對同性戀沒有歧視的社區,而且事先告知別人問你的父母的狀況,你可以告訴他我有兩個爸爸或兩個媽媽,他在回應別人的提問時就能夠比較自在,而且不會感到焦慮和差異,這對他們的成長是很大的幫助,在孩子到青少年的時候對於性向的認同和探索也是跟異性戀家庭內成長的孩子一樣,需要開放討論和來察覺青少年的需求,醫療人員在服務這一些特別的孩子和他的同性戀的家長,也必需要用沒有批判和比較開放的態度,用一些中性的名詞避免一些偏差和偏見的用語。

 

如果醫療人員因為自己的解讀有偏見會影響到這一些人的情緒和行為的發展,美國兒科醫學會一直提倡對同性戀和雙性戀和性別轉換的族群要特別友善,希望能夠減少因為成見造成這些孩子過多的壓力,造成不幸事件的發生。

 

衛福部的部長本身就是兒科醫師,還有兒科醫學會、青少年保健醫學會都沒有看見有報導他們對於此次修法的意見,可見台灣對於醫療參與公共事務的敏感度還是不夠。

                           

※作者為兒科醫師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一起加入Line好友(ID:@upmedia),或點網址

https://line.me/ti/p/%40zsq4746x

 

 

關鍵字: 同性戀 青少年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