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烏俄戰爭開啟「企業表態時代」

吳海瑞 2022年05月17日 00:00:00
四月中,全球已有六百多家企業切割俄羅斯。(美聯社)

四月中,全球已有六百多家企業切割俄羅斯。(美聯社)

四月中、五月初,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二月二十四日,已有一段時間,但國內一二重量級企業家分別接受知名財經雜誌專訪時,言談中仍附和在戰事爆發初期,某些特定人士的第一時間反應,引述其中之一:「生存是國家最基本的需求,大國之間必須要有緩衝地帶,否則就會出現碰撞,因此當北約不斷向東擴展,就會威脅到俄羅斯的生存。...我相信其他國家會把這個教訓(俄烏戰爭)引以為鑑。因此小國最好的策略就是中立,否則小國一旦選擇偏向其中一方,就會遭到另一方的打擊」。

 

「北約東擴」引發俄羅斯的不安全感(可以加碼到「生存威脅」),是俄國單方面的說法。但西方歐美主要國家不認同,理由是北約不會主動對俄羅斯進攻;因為缺乏天然屏障,提出與德國納粹二戰侵犯東歐為爭取生存空間(lebensraum)的相同理由,不斷對外擴張領土,才是侵略烏克蘭的主因。

 

翻開歷史,俄羅斯2000年出兵鎮壓車臣叛亂;2008年併吞喬治亞共和國部分地區;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2022年2月,普丁還戲謔性的稱烏克蘭是「我的美女」,「不管你喜不喜歡,我的美人,就接受(新明斯克協議)吧。」普丁曾說:烏克蘭不只是鄰國,更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毫無遮掩、予取予求。這哪是企業家定調的在捍衛生存的基本需求。

 

至於北約,過去早已貌合神離。2017年川普出席高峰會,抱怨各國佔美國便宜(多國成員未付應付的費用),放話可能退出。2019年初,德法簽屬亞琛條約(德法合作與一體化條約),為建立一支純歐洲軍隊做準備,當時,馬克宏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指出,「北約已接近腦死」;據《經濟學人》的說法,「過去500年,類似的集體防衛聯盟平均壽命只有15年」。是強大、團結的北約,欺負想要生存的俄國,還是俄國的威脅,讓70多歲、各懷鬼胎、瀕亡的北約重新找回新生命?

 

中立是小國最好的策略?制裁俄羅斯被質疑不中立的中立國瑞士,總統卡西斯投書表示:我們準備好「承擔代價」。小國立陶宛開歐洲第一槍,最早宣布停用俄國天然氣戰。開戰初期,國內有人倡議台灣要芬蘭化,如今,芬蘭十二日宣布將啟動加盟北約的作業,瑞典預料也會隨後跟進。

 

烏俄戰爭,也開啟企業「表態時代」。四月中,全球已有六百多家企業切割俄羅斯。台積電在第一時間停止出口俄國晶片;被烏克蘭副總理費多羅夫點名的華碩,三月中暫停俄國業務,之後被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點名的宏碁,四月八日也宣布暫停。主動或被動,早與晚,似乎可看出企業的高下。而來自競爭對手、消費者、股東、甚至企業內部的ESG壓力,也會促使企業選邊站。

 

企業家經營有成,但有關地緣政治,似乎還有待修學分,這也是台積電要為何招募政治經濟學、國際關係學博士級政經分析人才的原因。然而,是否為了特定市場,刻意另類表態,後進就不敢妄自揣測了。

 

※作者為專業經理人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