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目標只剩晚死?

吳春城 2023年03月06日 09:00:00
以目標驅動活力,是減少失能的最佳處方。(取自Pexels)

以目標驅動活力,是減少失能的最佳處方。(取自Pexels)

所有高齡對策最糟糕的是,沒告訴你做這些要幹嘛,只告訴你怎麼晚點死。營養師告訴我們要補充什麼營養、兒女告訴我們要待在家注意安全、政府告訴我們生病不用擔心有補助……,整個社會沒人告訴我們目標,只告訴我們方法,怎麼等死才好的方法。

 

整個銀髮產業在訴說的就是一個悲傷的故事,而且讓愈來愈多人進入這個故事當主角。「全國最強醫師團隊」、「24小時無死角看護」、「保險資源連結完善」、「周邊風景秀麗」……,再健康的人進到這套符碼系統中也開始失能。因為這是整個社會對待弱者的最高規格待遇。

 

這套符碼還衍生出一套完整的人生哲學:平安睡、開心吃、歡喜笑、健康動、凡事不用太在乎。於是養出一批批吃好睡好、氣色紅潤、卻雙眼失神的老人。為何失神?沒有目標只剩等死的人,你期待他能發揮什麼生命能量?

 

人生,不是活著的過程,是養靈的過程。活得有光、有愛、有專注、有故事,人就不失神。

 

 

吳春城博士

 

國內知名趨勢觀察專家,曾獲台灣廣告史中心推崇為「上位公關的先行者」。33歲時因應台灣民主化趨勢,以「審度天下大勢,引領時代風騷」為職志,創辦戰國策顧問公司,至今為國內最大型公關集團,擔任全球前八大品牌長約顧問,八度蟬聯台灣最佳公關公司。

 

60歲因應台灣高齡化與少子化趨勢,創設「壯世代教科文協會」,力圖以「壯世代(Strong Generation)」取代「老人」、「銀髮族」等負面字眼,提倡高齡解放運動,推動壯文化、壯政策、壯產業、壯Style,期待為超高齡化與超少子化已危及國安的台灣,尋找解方。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