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化療生不如死…癌症免疫藥物帶他奇蹟重生 頭頸癌友求放寬健保給付助更多家庭 賴清德首表態:有好藥就該先用

錢亮均 2023年07月04日 08:00:00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主張癌症治療應針對適用的病人優先給好藥,政府應跳脫財務框架,以病人為中心一起打造「健康台灣」。(上報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中),主張癌症治療應針對適用的病人優先給好藥,政府應跳脫財務框架,以病人為中心一起打造「健康台灣」。(上報資料照片,王侑聖攝)

「化療…真的…太..辛..苦..了…」55歲的頭頸癌患者夏先生經過氣切咽喉手術後,用盡力氣以含糊的字句,道出抗癌過程的辛酸和煎熬。

 

化療的強烈副作用曾讓他吃盡苦頭、生不如死,但癌細胞依舊無情追殺,甚至被送進安寧病房,就在他萬念俱灰、等待死神降臨的那一刻,牽手一輩子的太太不願就這樣放棄,她一邊準備先生的告別式,一邊仍不斷尋找救命恩人,終於遇見台北榮總的楊慕華醫師,並聽從醫師建議,自費使用癌症免疫藥物(IO)給了他最後一搏的機會,沒想到奇蹟發生了!

 

夏先生2014年確診舌癌二期,當年只有46歲、正值壯年打拼事業的他,被迫離開職場,踏上佈滿荊棘的抗癌路,他歷經化療極度痛苦的副作用、次數多到數不清的大小手術,腫瘤還是復發,直到接受醫師以癌症免疫藥物搭配其它藥物的合併療法後,才擺脫以醫院為家的日子,並悄悄地把癌細胞消滅。

 

相較於其它癌別,頭頸癌在台灣的發生率特別高,但創新治療選擇卻很少,「如果一開始就能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就不必走過那些治療強烈副作用帶來的痛苦,還可以有較好的醫療品質,就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夏先生以自身經驗向政府喊話:「懇請健保放寬給付癌症免疫藥物,可以挽救很多頭頸癌的家庭!」

 

夏先生(右三)抗癌歷程艱辛,直到使用癌症免疫治療才帶來生命奇蹟,成功消滅癌細胞。(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與夏先生有同樣治療困境的癌友,不僅發生在頭頸癌,健保目前在引進癌症創新治療受限財務考量,導致給付範圍很窄,多數癌友無法在第一時間用到創新治療,犧牲寶貴生命。

 

出身醫界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日在全國醫界信賴後援會成立大會上,首次針對癌症治療表態,他強調,政府施政應以病人的角度出發,有好的藥物就該趕快給病人用,而不是受限於經濟因素,讓病人第一線治療無效換第二線,第二線治療無效再換第三線,生物醫學已經很進步,尤其台灣總體經濟愈來愈好,抗癌治療應針對適用的病人優先給好藥,一起打造「健康台灣」。

 

棒球帽反戴、一身運動裝扮的夏先生,氣色與常人無異,如果不開口講話,實難想像他曾被頭頸癌折磨到差點沒命,日前他受邀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舉辦的「2023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中,跟現場民眾、醫師和健保署官員分享這段艱辛的抗癌歷程,夏先生治療過程因不符合健保的免疫治療給付條件,只能嘗試其它治療,身體受盡折磨,身高171公分,體重一度掉到只剩41公斤,直到生命的奇蹟降臨後,這些年他不禁思考著,「如果當時因無力負擔而放棄免疫治療,現在我還能站在這裡嗎?」

 

夏太太強調,目前的癌症免疫藥物在頭頸癌治療被健保限縮得太嚴苛,「我先生被健保給付排除,但自費用藥後卻有效消滅癌細胞,這樣的案例不會只有他一個,健保給付規範是不是該放寬了?不要再讓患者因為沒錢就失去重生的機會。」她衷心期盼著。

 

好想贏韓國!台健保投資癌症免疫藥物竟不到韓國的三分之一

癌友看得到藥卻用不到 難道台灣人的生命比韓國人還不值?

 

健保署自2019年起給付癌症免疫藥物,但4年過去,給付條件仍嚴格限縮,很多跟夏先生有一樣遭遇的癌友只能「望藥興嘆」,尤其是頭頸癌原本就處於創新治療的沙漠,好不容易盼到癌症免疫藥物問世,給癌友一線生機,現實情況卻是多數癌友看得到藥,但用不到。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呼籲健保增加對癌症免疫新藥的投資,追上韓國幫助更多青壯年癌友。(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台灣有80%癌友因罹癌而被迫離開職場,而在此其中又有70%癌友有經濟壓力,可以邊治療邊工作對肩負家庭經濟責任的青壯年癌友非常重要;癌症免疫藥務提供癌友希望,但健保給付卻不是讓癌友在第一時間就能用藥,非常可惜。

 

根據健保署資料,2022年癌症藥品402億的年度支出中,癌症免疫藥物僅佔15.3億元,不到4%,劉桓睿強調,相較於同樣有健保制度的韓國的12.6%,以及澳洲的35%,台灣的健保對癌症免疫藥物的投資遠不及其它國家,導致癌友往往需歷經多次的傳統治療無效後,才有機會用到癌症免疫藥物,能用到藥的人還算是幸運,更多是癌友撐不到用藥就離世的悲劇。

 

肺鱗癌創新治療選擇匱乏 健保第一線用藥僅傳統治療!

醫拋疑問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要讓這群患者的自費負擔這麼大?」

 

除了頭頸癌,死亡率居各癌別之首的肺癌,也有一群患者面臨幾乎沒有標靶藥可用,且健保給付的化療還是20年前的產品,同樣處於創新治療沙漠。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肺癌患者多數是非小細胞肺癌,而肺鱗癌是當中的「癌王」,不僅難早期發現、治療選擇匱乏,且預後也最差,平均存活率往往不到一年。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他說,臨床上常見情況是,如果肺鱗癌患者沒有腫瘤基因變異,且PD-L1表現量又低的話,即使國際治療指引已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列為首選建議,但健保給付仍限制只能單用,患者就只剩下自費治療的選項。「同樣是肺癌,為什麼要讓這群患者的負擔這麼大?」吳教恩拋出疑問。

 

吳教恩說,健保針對癌症免疫藥物的給付規範門檻很高,患者的身體、肺功能都要好,以肺鱗癌為例,臨床上多數癌友難符合健保給付規範,更不用提患者經歷化療、放療等治療後,身體條件就更難跨越健保的門檻。臨床上多數的病友很難撐到可用健保的癌症免疫藥物的時機,就算可用到藥,體內逃過化療、放療追殺的癌細胞往往更頑強,預後的挑戰也更大。

 

他強調,肺鱗癌患者多數不適合標靶治療,根據國際治療指引,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是PD-L1低於50%的肺鱗癌患者第一線首選的治療方式,臨床試驗顯示,其五年存活率達18.4%,幾乎高出單用化療9.7%的一倍;換言之,如果患者在第一時間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就有五分之一的機會可活超過五年,這是過往使用化療僅能延長患者1至2年壽命為常態的臨床經驗中,很難想像會有這麼好的預後。特別是PD-L1表現量介於1%至49%的肺鱗癌患者,臨床試驗結果更是亮眼,使用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五年存活率,可以從單用化療的7.6%大幅提升到20.6%,大幅增加患者活超過五年的機會。

 

吳教恩分享一個臨床肺鱗癌個案,有腦部轉移、肺部達5公分腫瘤的患者,在接受癌症免疫藥物治療後,肺部腫瘤縮小至1公分,腦部轉移也獲得良好控制,目前進行追蹤,但這都是自費使用免疫治療的人,「不論PD-L1高低,透過癌症免疫藥物或合併化療都有恢復的機會。」他說。

 

舉凡英國、加拿大、澳洲等是我健保署在審查藥物給付時的參考國,以及鄰近的日本、韓國等先進國家,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均已是這些國家的健保在肺癌給付的第一線治療;反觀台灣,癌症免疫藥物不僅只給付單用,肺鱗癌目前仍限縮在第二線用藥,遠遠落後國際趨勢。

 

頭頸癌、肺鱗癌缺創新治療 癌友急需癌症免疫藥物救命

健保署首次明確表態:將加快速度、陸續給付

 

目前擔任健保署藥物共擬會議的病團代表游懿群指出,晚期癌友都是在跟老天爺爭取時間,健保愈早給付、愈快給付癌症免疫藥物,絕對是多數癌友的心願,尤其是創新治療匱乏的癌別,更需要健保的援助。

 

立法委員王婉瑜表示,在癌症照護上,衛福部可以加快腳步、做的更多,她支持成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癌症家庭,衛福部今年五月已赴英國考察完畢,應更積極回應癌友的訴求。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承諾,癌症免疫藥物與其合併療法將加快速度、陸續給付。(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提供)

 

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回應,藥物共擬會議日前已通過肝癌的免疫合併療法,她強調從部長到署長都有聽見癌友的聲音,包括這次論壇提到的頭頸癌、肺鱗癌等排隊審查中的癌症免疫藥物與其合併療法的申請案,她明確表示健保會加快速度、陸續給付,減輕癌友的負擔;另外,在改善新藥可近性上,該署除持續評估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的可行性外,也正努力爭取明年的新藥預算增加,以及藥價改革挹注新藥預算等。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