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怪他毀掉經濟 「叛徒」戈巴契夫在海外風光、在國內卻如「賤民」

周昱君 2022年08月31日 17:30:00
1987年12月,美國總統雷根(左)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在華府會面。(資料照片/美聯社)

1987年12月,美國總統雷根(左)與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在華府會面。(資料照片/美聯社)

前蘇聯最後的領袖戈巴契夫逝世,歐美各國領袖紛紛致上敬佩與哀悼之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分析報導稱,戈巴契夫跟西方展開一系列的限制核武協商,使他在西方眼中成為英雄;再加上他促成東歐的解放和德國統一,並拉開「鐵幕」終結了冷戰,促使東歐享有今天的自由與民主。

 

然而,俄國國內對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看法,卻不像歐美如此正面。CNN指出,戈巴契夫在西方被看成「巨人」,在俄國國內的地位卻有如「賤民」,此一落差更顯示雙方認知上無法跨越的鴻溝。

 

 

(延伸閱讀:蘇聯末代領袖戈巴契夫逝世享壽91歲 任內拉開「鐵幕」、和平終結冷戰

 

悲劇的角色:既是「英雄」 又是「叛徒」

 

事實上,俄國人看待戈巴契夫的態度,跟西方世界對他展現出的推崇與敬意截然不同。路透報導引述俄羅斯政治學家索洛威(Valery Solovei)的觀點,把戈巴契夫形容為有如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一般的「悲劇角色」,「一開始握有超級大國的權力,到最後國家卻消亡了」。

 

前蘇聯領袖戈巴契夫2018年在莫斯科出席一部電影首映。(資料照片/美聯社)

 

1998年,戈巴契夫曾帶著孫女,替必勝客(Pizza Hut)拍攝一支廣告,裡面的台詞也反映出西方世界跟俄國國內對戈巴契夫的兩極看法。影片中,俄國人爭論戈巴契夫的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一方認為他導致政治上的不穩定和經濟混亂,一方主張他促進了自由和希望;不過,另一個人卻用一句話,讓兩邊都點頭贊同:「因為有他,我們有了很多東西,像是必勝客」。

 

出身西伯利亞的紐約時報記者庫曼涅夫(Anatoly Kurmanaev)回憶自己成長過程中對戈巴契夫的記憶:蘇聯解體時他年僅6歲,後來對戈巴契夫的第一個印象正是這支必勝客的廣告。

 

 

長大後,庫曼涅夫到西方留學時,最訝異的卻是歐美世界對戈巴契夫的態度,跟俄國國內形成強烈對比:在西方,戈巴契夫是「明智、反傳統的政治家,比蘇聯的強硬派技高一籌,引領冷戰終結的同時,避免了核武的毀滅」;在俄國,他卻是「叛徒」,是「天真的傻瓜」,因為「白白葬送一個超級大國」,而遭俄國人普遍的鄙夷。

 

蘇聯解體、經濟崩盤都是他的錯?

 

東歐資深媒體人謝別斯琛(Victor Sebestyen)曾撰文主張,正是由於戈巴契夫的失敗,才讓他成為西方世界「意外的英雄」;在俄國民族主義者眼中,他卻是造成蘇聯解體的「羞辱」象徵,對此要負起最直接的責任。正如紐時報導指出,戈巴契夫在俄國海外被捧為「英雄」,在國內卻被認為是導致蘇聯崩潰的罪魁禍首。

 

不過,謝別斯琛指出,事實上蘇聯解體的原因不只一個,其他因素還包含華沙公約組織成員國的外債高築,以及1980年代起逐步下滑的國際石油價格。

 

1989年5月,戈巴契夫與妻子賴莎(Raisa)曾赴北京,期間參訪八達嶺長城。(資料照片/美聯社)

 

眼看共產蘇聯逐漸衰弱,戈巴契夫本意是透過政治與經濟改革拯救垂死的共產體系,卻因為野心過大,加速共產蘇聯垮台。蘇聯晚期和後來的俄羅斯深陷經濟困境;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991年俄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DP)年增率為-5%,1992年則是-14.5%。對此,許多俄國人認為是戈巴契夫的責任。

 

路透報導指出,打從掌權之初,戈巴契夫就認為當時的蘇聯早已陷入衰退境地,不靠大膽的改革便無法拯救它。不過,部分學者對戈巴契夫抱持更批判的立場;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歷史學者狄托夫(Alexander Titov)即主張,戈巴契夫失勢,根源來自他「不懂蘇聯」,他沒發現若把支撐該體系最關鍵的「恐懼、壓迫和計畫經濟」等元素去除,結果就是體系分崩離析。

 

倫敦政經學院歷史學家祖博克(Vladislav M. Zubok)認為,戈巴契夫容許國營企業有較高的自主性,卻未開放私有財產和市場改革;他創造了效率低落的代議體制,卻沒能打造出足以取代共產黨的行政機構。基本上,戈巴契夫破壞了舊體系的穩定,卻未曾建立起可行的市場經濟,讓民眾「原已夠苦的生活繼續往下沉淪」。

 

1991年8月,前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左)與俄羅斯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會面。(資料照片/美聯社)

 

戈巴契夫更沒料到的是,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愛沙尼亞等國的民族主義力量,大到影響烏克蘭和喬治亞,讓它們一一脫離莫斯科政權的控制,宣告獨立。

 

有論者主張,後蘇聯時期的經濟崩潰,讓普丁這樣的強人成為俄國人心目中更有吸引力的選項;而蘇聯時期失落的龐大帝國,也是促使普丁侵略烏克蘭的驅動力之一。

 

2005年,普丁曾透過國情咨文向人民表示,蘇聯倒台是「20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災難」,替車臣等地的分離主義運動推波助瀾。

 

(延伸閱讀:「生命志業」都被普丁毀了 密友曝戈巴契夫不滿俄國現狀

 

在普丁掌權之下,戈巴契夫的改革幾乎全被推翻;他的密友維涅季克托夫(Alexei Venidiktov)7月受訪時曾,戈巴契夫對普丁很不滿,因為他的努力幾乎歸零,甚至「灰飛煙滅」。

 

不過,仍有學者樂觀看待俄羅斯的未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者芮德成科(Sergey Radchenko)在推特上表示,戈巴契夫有生之年,見證自己「最深沉的恐懼成真,最美好的夢想在鮮血和污穢中幻滅」;儘管如此,歷史學家仍會永遠感念他,「相信有一天俄羅斯人也會如此」。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