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射「洞察號」探勘火星地質 將飛行逾半年共4.8億公里

吳洛瑩 2018年05月06日 17:03:00
擎天神5號火箭(Atlas V )負責運載「洞察號」進入火星軌道。(湯森路透)

擎天神5號火箭(Atlas V )負責運載「洞察號」進入火星軌道。(湯森路透)

火星內部結構到底是什麼、浩瀚宇宙之間是否有其他生物?美國航太總署(NASA),5日將搭載地震儀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 (Mars InSight lander )發射升空,盼能藉火星登陸器,探索「紅色星球」內部的秘密。

 

「洞察號」預計飛行6個多月、4.8億公里才抵達火星,開始執行人類未知的火星地質探測。開挖深度更甚以往,達約5公尺深,以了解火星溫度。另外,「洞察號」將以高科技的地震儀直接在表面上,紀錄火星地震波。

 

 

NASA首度移師加州升空

 

此次「洞察號」由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Vandenberg Air Force Base)升空,不同於往例,NASA的發射任務通常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Cape Canaveral)升空,是美國首度以西岸為起點的星際任務。

 

洞察號是由擎天神5號火箭(Atlas V)運載升空,同時搭載CubeSats迷你衛星追蹤「洞察號」的飛行軌跡,將電波資料傳回地球。

 

 

斥資300億台幣  首度一窺火星內部

 

此趟任務斥資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0億元),由美國、法國和德國聯合其他歐盟科學家共同參與。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專案經理霍夫曼 (Tom Hoffman)透露:「我難以用言語形容自己有多興奮…能將洞察號送上火星。」

 

自2012年NASA發送好奇號(Curiosity)火星探測車之後,洞察號是第一個有能力探測火星內部的探測船。登陸火星的任務艱難,美國是唯一有飛行器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所有國家的火星任務中,只有約40%的軌道探測器或是著陸器能順利運作。

 

若此趟任務一切順利,搭載3個機械手臂的洞察號將於11月26日飛抵火星,並啟動引擎,放出降落傘,著陸後以機械手臂把科學儀器放置在火星表面。

 

 

 

認識火星  更了解地球、太陽系

 

NASA首席科學家葛林表示,「此次任務將探測另一顆行星的內部,讓科學家了解地核、地函和地殼的大小,進而可與地球做比較。」他說,這對人類了解太陽系起源,又如何演變至今日樣貌來說至關重要。

 

 

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的洞察號主要研究員巴納特(Bruce Banerdt)表示:「了解火星幫助人類認識45億年前,太陽系中的岩石行星如何形成。與地質活動活躍的地球不同,火星並無受到版塊活動活其他過程影響而改變。」

 

2年工作期  盼傳回火星內部3D影像

 

洞察號的工作時間預計為2個地球年,亦即火星時間1年,科學家期盼能藉由3個主要實驗儀,彙整出火星內部的3D影像。

 

除了洞察號搭載的地震實驗儀,可測量火星地震波,還有自我鎚擊探測器,可以開挖表面,「自轉與內部實驗儀」(Rotation and Interior Structure Experiment)則負責紀錄追蹤洞察號的位置。

 

 

法國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羅根涅(Philippe Lognonne)主責此次洞察號地震儀,他說:「洞察號的任務,對地震學家來說絕對是一個歷史新頁。」

 

事實上,原訂於2016年升空的洞察號任務,因法國打造的地震儀在升空前3 個月檢測出問題,導致計劃延後至今。升空地點首度移師為加州也是在NASA計劃之內,以利縮短航程工作。

 

 

關鍵字: 洞察號 火星





【加入上報國際圈,把繽紛世界帶到你眼前!】

提供新聞訊息人物邀訪異業合作以及意見反映煩請email至國際中心公用信箱: intnews@upmedia.mg,我們會儘速處理。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