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仲專欄:郭台銘對「備位元首」認識太淺

李濠仲 2023年09月15日 07:00:00
郭台銘自己也是個政治素人,若挑選一個真正具備政府運作經驗的副手,其實會比較像「選真的」。(攝影:張哲偉)

郭台銘自己也是個政治素人,若挑選一個真正具備政府運作經驗的副手,其實會比較像「選真的」。(攝影:張哲偉)

一個世紀前,美國「副總統」確實經常只做著瑣碎的工作,要不被派往國外參加政要喪禮,要不就是諸多儀式的陪襯,又即使被稱為「參議院關鍵一席」,多半也是看總統臉色辦事。因不成比例的高職位和低權責,而老成為媒體調侃對象,在公眾心中份量也不高,很多時候更直接淪為政黨棋子。

 

副總統被當成局外人,起初受到最多討論的例子,則是二戰期間,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杜魯門直到總統羅斯褔去世,竟然完全不知道美國有一舉扭轉二戰戰局的原子彈製造計畫,角色架空,莫此為甚。此外,詹森擔任副總統的時候,也曾多次抱怨總統甘迺迪眼中只有司法部長(甘迺迪胞弟),完全無視他的存在。

 

1976年卡特繼任總統,對「杜魯門竟不知原子彈計畫」一直耿耿於懷的他,才開始帶頭賦予副總統更具實質意義的工作。他的副手孟岱爾(Walter Frederick Mondale)是第一個在白宮西廂擁有專屬辦公室的副總統,甚至還經常進出總統的橢圓辦公室會見卡特,一起參與會議、決策,關於副總統「總統做決定時,房間裡那最後一人」的形容,差不多也是從孟岱爾開始。自此,副總統在整體聯邦政府的作用明顯擴大,也才不負「總統繼任者」的憲法立意。更重要的是,這代表了無論國家發生什麼危機,永遠有總統之外的另一個人已做好準備。

 

直到柯林頓上台,他對副總統一職做出的最大「變革」,就是將過往「擴大選票來源」的副手要素,相當程度再加入了「夥伴關係」考量,柯林頓和高爾的合作,便又一次重塑了美國正副總統的互動模式。可以說,自「柯高配」之後,夥伴關係幾乎就成了美國歷屆正副總統的搭檔常態,也影響了柯林頓的繼任者小布希。

 

前不久,美國才度過911事件22周年。回溯事發當時,時任總統的小布希正在參加佛羅里達州一間小學的活動,而副總統錢尼則留在白宮。眼看紐約雙子星大樓、五角大廈相繼遭到襲擊,在最危機的一刻,白宮的應變大局其實正是靠錢尼主持。

 

錢尼首先向布希報告情資,在還不知道美國上空有多少「不定時炸彈」下展開維安部署,包括派人保護國會議長,再召集國家安全會議,首先確保了美國政府的運作,和身在佛州的布希(此時已在空軍一號上)分居兩地運籌帷幄。

 

布希和錢尼在當時唯一的「爭執」,即錢尼一度向布希轉達國安團隊的建議,要布希留在佛州,無須返回白宮涉險(因為白宮可能是下一個遭攻擊目標),但布希終究選擇回到華盛頓坐鎮。後續確實有輿論對正副總統兩人穩定國家,未讓社會陷入過度恐慌,不吝給予正面評價。

 

到了歐巴馬,他的當選,雖然改寫諸多美國總統歷史,但上任之初,畢竟資歷尚淺(僅有約莫10年參議員經驗),身為「華府新秀」,他於是找來已有35年國會議員資歷的拜登擔任副手,大為補足其華府政治經驗的不足。歐巴馬、拜登的「老少配」,再為美國正副總統夥伴關係注入新意。

 

副總統之於總統,就像卡特當年所說,「如果距離總統只有一步之遙的人卻跟不上進度,(對國家)將是相當危險的。」這句話應該包含了兩個意思,第一,總統若視副總統於無物,讓副總統長期狀況外,如此當國家發生重大危機,恐有「所託非人」的問題;其二,副總統本身的資歷和條件,倘若無法緊急應對國家大政,或將在可能的危機之外另外製造新的危機。

 

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條修正案,在現任總統暫時喪失行為能力的情況下,副總統必須代理總統(或任期結束前去世或離任)。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總統因故不能視事時,由第一順位繼承人,也就是副總統代行其職。如果美國副總統政治功能很重要,台灣的副總統豈有不考慮國家運作現實的道理?

 

郭台銘當然可以挑選賴佩霞擔任副手,但副總統職務卻早進化到再無法只想著「亮點」,更何況郭台銘自己也是個政治素人,若挑選一個真正能互補其施政實務經驗的搭檔,其實會比較像選真的。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