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濠仲專欄:賴清德忽略了柯文哲和「魔鏡」的關係

李濠仲 2023年10月31日 07:00:00
若欲藉「魔鏡」作為台灣政治形而上的反襯,或可發現,柯文哲原來才是「魔鏡」,今天站在柯式魔鏡前的還有有朱立倫。(攝影:王侑聖攝)

若欲藉「魔鏡」作為台灣政治形而上的反襯,或可發現,柯文哲原來才是「魔鏡」,今天站在柯式魔鏡前的還有有朱立倫。(攝影:王侑聖攝)

「白雪公主」是歷來被賦予最多隱喻的童話故事,針對劇中「魔鏡」的潛意識分析尤其。賴清德日前曾舉:「現在只要問魔鏡,全世界最希望下架民進黨的是誰、和最希望藍白合的是誰?那答案一定都是中國共產黨!」這句話擷取的正是對「魔鏡」童真面的一種解讀──「魔鏡不會說謊」。

 

不過,若欲藉「魔鏡」作為台灣政治形而上的反襯,或可發現,柯文哲和「魔鏡」的關係,似乎又更貼近。

 

就像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王后、獵人一樣,「魔鏡」雖然是物體,本身卻也代表了某種人性思想形式。而且很清楚的,正是「魔鏡」的存在,整個敘事才有了往前推進的動機,只是它最大的功用,無非煽動一個人雜亂的慾望,包括美貌、權勢和財富,並且是以製造人在追求慾望時的反向動力,如忌妒、焦慮、憤怒和仇恨,去達成目標。王后會對白雪公主趕盡殺絕,不就是聽信了魔鏡的那張嘴。

 

過去八年,若說柯文哲的興起是出於「仇恨動員」並不為過。包括他曾說過「最討厭蟑螂、蚊子、國民黨」、「蔡英文旁邊的人都貪汙」、「垃圾不分藍綠」、「民進黨放狗咬人,早就想把他踹下去」等等諸如此類,每一次出言不遜儘管社會評價不佳,卻都能得到支持者的附和共鳴,那麼,我們應該早就發現,對他來說,狂語氾濫不僅不是失言,還是故意的,尤其為了向支持者釋放憤怒、攻擊性和偏執的消極信念。從這個角度看,柯文哲不只不是站在魔鏡前的王后,他本身原來就是一面「魔鏡」,這又進一步帶出,為什麼那些加盟他的人,會有那麼多「前政客」和權力邊緣人,因為他們依靠的就是從「柯式魔鏡」傳達出的話語,得到前進或重返政壇的動能,他們是各種各樣的「王后」,陶醉於魔鏡中自己的倒影。

 

2021年,英國科學期刊《皇家學會》(The Royal Society)有篇文章提到民粹政治出現的原因之一,在於當一個熱衷追求權力的人,卻發現自己遭政治邊緣化時,就會有強烈煽動混亂的慾望,甚而傾向將混亂視為扭轉權力結構,好讓自己贏得社會地位的一種方式,這種「需要混亂」的政治心理,過去在民主國家已相當多見。

 

回頭看柯文哲,從他第一次選上台北市長,繼之組黨,而後參選總統,到今天主導操持所謂的「藍白合」,在在說明若以童話故事為例,他確實恰如其分地扮演了魔鏡的角色,一路指揮了藍綠白的心思,然後坐等「王后們」起而為他「燃燒世界」。

 

我們再來看前不久流出的民眾黨不分區名單,其中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徐春鶯因為曾有「中國幹部」經歷引起嘩然,但對徐春鶯被列入名單,柯文哲並未否認,而是反問「為何劃分敵我」,接著再強調「台灣的中配(家庭)人口達一百萬,為什麼不能有代言人」,針對國安疑慮,他則說「(徐)不要去國防委員會、去內政委員會,就不會有什麼太大問題」。柯文哲的解釋,也等於是在為徐春鶯點燃權力的慾求,什麼新住民發展協會理事長,乃至當初國民黨吳敦義時期的新住民工作委員會委員,即便能前往中國與「民革上海市委員會」座談,對比「中華民國立法委員」的誘惑,都是區區小事不足掛齒。在這個例子中,又一次,徐春鶯就是「王后」,柯文哲就是「魔鏡」。

 

只是,身為「魔鏡」,柯文哲所映照出徐春鶯的價值,倒不是自她嫁到台灣,有過任何助益本地的表現,而是純為「一百萬中配(家庭)的代言人」,也就是選票。正如商場上利潤最大化往往是基於貪婪,不看人選品質,但求催票功用的選票最大化,則是出於權力飢渴,這一權力飢渴,徐春鶯有之,柯文哲更勝。

 

柯文哲要滿足個人權力飢渴,當然是要擊敗賴清德和侯友宜,於是,或在白雪公主故事的導引下,他得出了一個比「王后」更有利的位置,就是直接當「魔鏡」。王后畢竟只有一個人,魔鏡卻能製造出許多王后,鏡子前的王后愈多,魔鏡能製造的混亂就愈大。同樣的道理,柯文哲之前公開封官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為法務部長,彼時黃國昌就是「王后」,柯文哲亦仍是「魔鏡」。而原來站在柯式魔鏡前的,一直還有朱立倫。

 

※作者為《上報》主筆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