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兩岸最大善意 國安人士:賴清德傳達台灣是國際負責任成員

仇佩芬 2024年05月20日 22:20:00
國安人士分析,賴清德透過這場演說,希望向國人及國際社會傳達重要理念,是台灣面對中國持續軍事挑釁、外交打壓等威脅,台灣仍堅持韌性捍衛民主自由。(取自蕭美琴臉書)

國安人士分析,賴清德透過這場演說,希望向國人及國際社會傳達重要理念,是台灣面對中國持續軍事挑釁、外交打壓等威脅,台灣仍堅持韌性捍衛民主自由。(取自蕭美琴臉書)

國際社會高度矚目下,賴清德總統20日發表就職演說,各界有不同解讀。國安人士分析,賴清德希望向國內民眾及國際社會傳達,台灣是國際及區域負責任的成員,面對中國的挑釁與脅迫,依舊韌性發展並奉獻國際,並且期盼中國回到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的軌道上,這就是賴清德所表達最大的善意。

 

520宣誓就職後,賴清德在開啟新任期的關鍵演說中闡述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角色,一方面向中國喊話,追求和平共榮,同時也表明兩岸互不隸屬,無論是「台灣」或「中華民國」都是我們國家的名字等堅定國家立場。

 

國安人士分析,透過這場演說,賴清德希望向國人及國際社會傳達的重要理念,是台灣在面對中國持續的軍事挑釁、外交打壓等威脅,台灣仍然堅持韌性,捍衛民主自由,不為區域造成問題,更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從過去到未來,都是國際社會最負責任的一員。

 

儘管中國持續高壓威嚇,在野黨仍認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感受不到善意」,中國也同樣對賴清德的演說做出強烈抨擊。國安人士指出,面對中國的脅迫與打壓,賴清德仍然期盼中國回到國際社會共同關切的軌道上,「這就是賴總統所表達最大的善意」。

 

國安人士指出,威權國家的決策不像民主國家可以理性判斷,但台灣必須對所有狀況做好準備,也期待身為區域大國的中國能減少一些單邊行為,促進彼此利益、增加合作,相信這也是中國人民期待、需要的,畢竟投資再多資源在軍事上,也只是讓自己的國際聲譽打折。

 

賴清德在演說中提出,兩岸和平共榮可以從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國安人士更進一步指出,在蔡政府時代就已為學位生取得健保的相關規定鬆綁,賴清德也曾參與相關政策制定,政策脈絡是一致的,政策都已經準備好了。

 

分析賴清德就職演說的核心理念,國安人士指出,賴清德明確傳達,過去8年面對中國不斷挑釁,國家都可以繼續往前走,台灣人應該更團結;尤其在內政上,即便不同政黨各有所好,在國家面對共同挑戰之時,對外應該團結一致,國家才能繼續往前。

 

 

對於中國及我國在野人士抨擊賴清德對國家定位的闡述是「兩國論」,吳大學政治學系陳方隅直言,這樣的批評敵我不分,前總統蔡英文過去的就職演說亦曾對中國釋出極大的善意,中國的回應同樣是震怒與批評,可見中國的批評不可能停止,「對中國而言,中華民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台獨」,台灣的在野黨實在不應該持續跟著中國隨之起舞。

 

賴清德釋出兩岸恢復健康有序交流的善意,卻遭到國台辦嚴厲批評,清大社研所副教授陳明祺則認為,對岸顯然「再一次錯失歷史良機」。他認為,賴清德提出「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展現其對兩岸議題的務實態度,相信中國也知道,賴清德會秉持有為有守的方向,來處理兩岸關係。(責任編輯:許雅慧)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