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娃(Nina L. Khrushcheva)
●紐約新學院國際事務教授
●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曾孫女
古巴飛彈危機發生60年後,全世界又再度面臨恐怕會爆發核武衝突的場景。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丁看似正輸掉對烏克蘭戰爭之際,他開始不斷升高威脅,聲稱將使用核武保護俄羅斯,包括那些最新「併入」的烏克蘭領土。正當普丁把世界帶往核戰邊緣的同時,現在的問題是他最後會不會退讓,就如前蘇聯領袖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在1962年時所做的決定。
那年夏天,美國決定在包括土耳其在內的北約國家設置核武,並將攻擊目標設定為蘇聯城市,赫魯雪夫對此回應是尋求勢均力敵,下令秘密在古巴設置中程核武飛彈,同時也能保護古巴免遭美國入侵。
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於當年10月16日發現赫魯雪夫的計謀後,他勃然大怒,不僅是因為蘇聯在美國後院設置核武,而且還隱瞞3個月之久。
接下來兩周,甘迺迪和赫魯雪夫對此頻繁往返公文並發表公開宣言。在赫魯雪夫眼裡,甘迺迪的反應顯示他經驗不足,而這位蘇聯領袖則是盡量避免挑釁,尤其是避免強調美國在土耳其設置飛彈。雖然強調這點符合赫魯雪夫的勢均力敵策略,但也可能刺激美國攻打古巴。於是赫魯雪夫選擇的說詞是,此舉只是出於你來我往,而他無意佈署飛彈。
但甘迺迪不願退讓,無意發動核戰的赫魯雪夫只好調整策略。最後雙方達成協議:蘇聯同意將武器撤出古巴,而美國則是將朱彼特彈道飛彈(Jupiter ballistic missiles)撤離土耳其,並承諾不會入侵古巴。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將飛彈撤離土耳其一事在多年後才被外界得知。赫魯雪夫讓甘迺迪宣稱在此對峙中獲勝。已故的戈巴契夫在1985年曾表示:「雙方和他們的領袖都具備足夠的智慧和勇氣,做出非常重要的決策。當人們想從此學習教訓時,會發現這段歷史非常有意思。」
不幸的是,現在已極少有領導者想從歷史記取教訓。正如19世紀俄國歷史學家克流切夫斯基(Vasily Klyuchevsky)所說,這些領導者寧願因為未記取教訓而遭歷史懲罰。普丁的克里姆林宮如今最符合上述所言。
在俄國入侵烏克蘭之前,情勢與當時赫魯雪夫將核武設置在古巴類似。在克里姆林宮眼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正步步侵犯它的勢力範圍,並在俄國周圍佈署武器系統。正如赫魯雪夫低估甘迺迪,普丁也低估美國總統拜登協助烏克蘭的決心。
但這兩起事件在此出現分歧點。不像赫魯雪夫為了避免災難而重新調整策略,普丁反而擴大威脅,與克里姆林宮聲稱無意使用核武的說法衝突。
除此之外,赫魯雪夫和甘迺迪從未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除了發表言論激昂的公開演說外)。現在的雙方則都未盡力克制言論。普丁指控西方是萬惡之首,「純粹的撒旦主義」;拜登努力鼓吹俄羅斯人發動政變,而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則是高喊要在戰場上為烏克蘭取得勝利。
同時,和1962年不同的是,如今雙方似乎沒有後門外交。無論是公開或其他方式,所有務實交換意見的管道全遭破壞殆盡,而這也是未記取古巴飛彈危機經驗的另一個現況。
確定的是,拜登目前在有關核武威脅言論上十分克制。他不斷強調動用核武的危險性,警告普丁若在烏克蘭使用戰略核武,全世界將會陷入「末日」。
也因此,普丁改變了他的威脅策略,他指控烏克蘭計畫使用放射性「髒彈」,而俄軍則是非常節制地以傳統武器對付烏克蘭人民及民間設施。如此明顯的計謀顯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相信,普丁會排除展開核武攻擊。
但對赫魯雪夫而言則是相反。1962年10月27日,這天也被稱為「黑色星期六」。當天一架美軍U-2偵察機在古巴上空遭擊落,此舉乃違背赫魯雪夫的命令。當時的古巴領導人卡斯楚要求赫魯雪夫立刻對美國進行核武攻擊,阻止美國攻打古巴,卡斯楚始終認為美方勢必入侵古巴。
赫魯雪夫自然沒有聽從卡斯楚的指揮,而當天稍晚有另一架U-2偵察機誤入蘇聯領空,他也沒有輕舉妄動。反之,他記取重要的歷史教訓:一旦動用核武,即便只是一個小衝突也會導致災難後果。而當情勢緊張時,如此後果更加無法避免。於是他決定協商解決這場危機。
當赫魯雪夫在1964年被趕下台時,他的政治局同僚指責他將飛彈撤離古巴,讓蘇聯顯得軟弱。但他擁有足夠智慧,不會為了面子而發動一場末日戰爭。最好的方法就是透過協商來保住蘇聯的潛在利益,包括保護盟友、讓美國的大規模摧毀性武器撤離土耳其,同時也展開裁減核武談判對話。而普丁沒有如此的智慧。
我們或許不應為克里姆林宮未記取1962年教訓而感到驚訝。因為赫魯雪夫是正統政治人物出身。而普丁從以前到現在都只是一名中階KGB官員而已。
(翻譯:艾可,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Syndicate
(原標題為《From Cuban Missiles to Putin’s Crisis》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2)買賣屋最難防黑心仲介「低買高賣」兩面賺差價 這間企業持續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