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諷刺視角:巴黎奧運開幕展演的普世理性 狠甩保守派巴掌

齊澤克(Slavoj Žižek) 2024年08月11日 07:00:00

 

齊澤克(Slavoj Žižek)
●歐洲高等學院哲學教授
●倫敦大學伯貝克人文學院國際主任

 

今夏有兩場大型文化活動,一個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一個是電影《死侍與金剛狼》上映,兩者都提供令人眼花撩亂、富含諷刺意味的壯觀場面,但除此之外毫無相似之處。透過分析兩者差異,我們將更能理解當今諷刺的本質有多麼面目模糊。

 

對於主流社會秩序的疏離嘲諷,結果近乎是大剌剌的墨守成規。正如《觀察家報》影評家艾德(Wendy Ide)在談及,顯然無盡循環推出的漫威超級英雄賣座片當中最新作品《死侍與金鋼狼》時指出,這部電影「可能既令人生厭又非常有趣……但它也很馬虎草率、老調重彈,看似品質低劣,過度依賴模因衍生出來的梗和只有漫畫迷才笑得出來的笑話。」

 

這完美地詮釋當今意識形態的運作方式。由於知道沒有人會再嚴肅看待其核心訊息,當今意識形態提供自我引用的笑話、多元宇宙式的跳躍思考,以及打破第四面牆(即隔離觀眾與作品之間的想像牆)的媚俗旁白。同樣的,大多數公眾則以諷刺現狀作為忍受日益瘋狂、暴力世界的方式。

 

但奧運開幕式導演喬利(Thomas Jolly)提醒我們,還有一種不同的諷刺方式。儘管他在展示主辦城市和法國文化時嚴守奧林匹克憲章,但卻廣受批評。基督教徒誤把變裝皇后諧仿的奧林帕斯眾神饗宴,當成是《最後的晚餐》而大肆抨擊,這姑且先不論,在其他眾多負面回應中,又以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án)的說法最為經典:

 

「西方人認為民族國家已不復存在。他們否認共同文化,以及立基於此的公共道德。現在已無道德可言,若你昨天看了奧運會開幕式就會知道。」

 

這顯示問題不能再大了。對於奧班來說,這場開幕式標誌歐洲的精神自殺,而對於喬利(我希望還有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這是歐洲真正文化遺產的罕見呈現。世界短暫體驗到孕育出現代哲學家始祖笛卡兒的法國。笛卡兒激進的懷疑論是基於普世性,也是「多元文化」視角。他明白,自己的傳統並不比他人的「古怪」傳統更為優越:

 

「我即使是還在唸大學時,就被教導,無論是再奇怪或或再不可信的觀念也會有哲學家願意出言維護,而在我遊歷過程中,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所有那些跟我們的觀念截然相反的人,不見得就是野蠻人或未開化,他們也可能擁有與我們同等甚至更高程度的理性。」

 

只有跟「特殊性」相較之下,我們才能理解普世主義者的真正立場。用康德的術語來說,執著於我們的種族根源,導致我們把理性挪為私用,而也讓我們受限於偶然性教條的預設條件。在《何謂啟蒙》一文中,康德反對這種不成熟的私用理性,而主張更公開、客觀的公用理性。前者僅反映且僅為自己的國家、宗教和機構而服務,而公用理性則要求個人採取跨越國家的立場。

 

我們在開幕式上看到的就是普世理性,這是難得一見的現代歐洲解放核心。沒錯,影像中出現的是法國和巴黎;但這些自我指涉的笑話清楚地顯示,這並不是私用理性。喬利巧妙地疏離嘲諷了所有「私人」制度框架(包括法國的制度框架)。

 

保守派譴責該開幕式展示了LGBTQ+意識形態和政治正確的一致性,這是大錯特錯。當然,開幕式中不乏對於保守民族主義的隱性批評,但就內容和風格而言,其所針對的更是僵化的政治正確道德主義,或是所謂的「覺醒主義」。該表演並未刻意著重於政治正確標準模式中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進而排除掉所有不認同特定包容性概念的人),而是讓所有人都參與其中。被送上斷頭台的瑪麗皇后提著頭唱歌、蒙娜麗莎漂浮在塞納河上,半裸者在酒神在饗宴上狂歡作樂,工人邊跳舞邊維修巴黎聖母院。這場演出不只侷限在體育場上,而是橫跨整個城市,這個仍向世界開放的巴黎市。

 

這種諷刺和淫穢場景,與毫無生氣、毫無幽默感的政治正確背道而馳。這個開幕式不僅展現歐洲最好的一面,也提醒世界,只有歐洲才有可能有這種開幕式。它兼具全球性、多元文化等特質,同時也是出自法國首都、世界上最偉大城市的觀點。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訊息,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擁有多樣性,但戰爭與仇恨沒有立足之地的世界。

 

這與俄羅斯右翼政治哲學家杜金(Aleksandr Dugin)日前接受巴西記者埃斯科巴(Pepe Escobar)採訪時所提出的願景大相逕庭。對杜金來說,歐洲現在已經無關緊要,只是高牆保護下的殘敗花園。現在要做的唯一選擇,是接受美國的全球主義深層國家,或是主權國家的和平新世界秩序。他認為,和平新世界秩序終將勝出,因為俄羅斯將分派核武給所有開發中國家,從而確保「相互毀滅原則」適用於世界各地。

 

杜金認為,今年美國大選將是美國深層政府和川普之間的較量,也將決定人類的命運。如果川普獲勝,局勢就有可能有所緩和;如果民主黨獲勝,我們將走向全球戰爭和人類末路。

 

不同於奧班和杜金等人的想法,喬利傳遞了極具道德深度的訊息。它正在向保守派民族主義者輕聲低語:把開幕式認真地再看一次,並且為自己感到羞恥。

 

(翻譯:吳巧曦,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Emancipatory Meaning of the Paris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

上報 Up Media

facebook youtube instagram 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