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公衛視角:防疫不能只靠世衛帶頭 多邊機構也責無旁貸

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 2024年08月24日 07:00:00

 

布倫特蘭(Gro Harlem Brundtland)
●挪威前總理
●世界衛生組織前秘書長
●全球防範監測委員會共同主席
●元老會成員

 

在四年前的新冠疫情高峰期,各國政府都在爭分奪秒地保護本國民眾並防止經濟崩潰,沒有人會質疑對付此一生存威脅是當時首要的政治任務。

 

曾擔任挪威總理和世衛組織秘書長的我,對國際社會協調一致應對新冠疫情的舉措印象深刻。雖說各國之間和國家內部存在著嚴重的不平等,導致社會最脆弱的群體付出太高的代價,尤其是在疫苗接種方面,但我有理由寄望這場疫情的破壞性影響,將催生政治上的巨變,並促使人們對未來的準備、預防和因應工作做出更大的承諾。

 

但我錯了。令人沮喪的是,世人正遺忘新冠疫情的教訓。世界仍陷於人們所熟悉的恐慌─忽視循環,這也是上次疫情的特徵。政治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忽視當前的各項威脅,其中包括新冠疫情(儘管它已不再是公衛緊急事件,但尚未成為歷史)、H5N1禽流感和登革熱。新的疫情幾乎必定會發生且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特別是在氣候變遷和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

 

這些風險都不是假設性的。本月14日,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宣佈,最近在東非地區爆發的M痘疫情是「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國際社會現在不僅必須團結一致去支持受影響的非洲國家和其他風險最高的國家,也必須為疫情可能向全球蔓延做好準備。

 

甚至在新冠疫情發生之前,我就一直警告,如果無法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會讓我們面臨嚴重風險。2019年9月,由我擔任共同主席的全球防範監測委員會發佈一份報告,強調毀滅性區域流行疫情或全球大流行的嚴重風險,當時我們可不知道自己的警告竟是如此有先見之明。

 

如今我們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新的忽視階段,而這只能被視為缺乏政治意志。儘管各國元首和政府領袖在新冠疫情期間,說了很多義正詞嚴的話,卻未能解決不平等問題,因而阻礙了疫後復原工作。富裕國家在讓下次因應疫情措施變得更公平(因而也更加有效)方面,竟然如此無所作為,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例如今年6月召開的第77屆世界衛生大會未能敲定一項新的大流行協議,儘管政府間談判機構(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ng Body)兩年來一直在協商,希望達成旨在防止新冠疫情重演的全球協議,成員國還將談判延長了12個月,但關鍵是針對防疫、因應疫情和疫後復原過程中,如何解決不平等問題的措施,他們似乎不願給予協商代表必要的政治支持。

 

雖然這種未能就實質問題達成共識的狀況,顯示已開發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的不信任正日益加深,也表明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高的時代,多邊體系效率不彰,但這不能成為我們對當代最大的威脅延後採取行動的藉口。政府間談判機構需要新的手段,讓獨立專家和民間社會組織能夠最大限度地參與,同時確保成員國繼續關注於促進全球公平,而不僅是口頭上說說而已。

 

此外,如果說過去四年教會了我們什麼,那就是僅靠世界衛生組織領導的各項進程,其實不足以應對大流行帶來的生存威脅,其他多邊機構也應承擔起加強防範的責任。聯合國即將於9月召開的未來峰會以及隨後的七大工業國集團和二十國集團會議,必須強調這一挑戰的緊迫性,並鼓勵世界各國領導人採取行動。在這些論壇上對全球衛生安全進行更大張旗鼓的宣傳,對於確保實現有意義變革所需的政治領導力和資金至關重要。

 

為此,由前政治領袖組成的團體「元老會」( The Elders),支持在未來峰會上推出一個緊急平台,也就是一套能夠讓聯合國領導人快速因應全球衝擊的協議。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還應同意根據哥倫比亞的提議,檢討《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的執行情況,該協定規範了疫苗和治療方法的專利保護,因此在因應疫情工作發揮著關鍵作用

 

重新致力於防疫工作至關重要,但它也應當成為更大範圍的多邊主義復興的一部分。只有透過妥協與合作,我們才能面對最嚴峻的挑戰。

 

(本文翻譯由PS官方提供,責任編輯:楊淑華)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Recommitting to Pandemic Preparednes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