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蘇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
●康乃爾大學經濟學教授
1月2日,川普(Donald Trump)剛當選美國總統不久,針對北韓正在開發能打到美國的核武器議題,在他的推特帳號上保證「這不會發生!」但這發生了。
7月4日美國國慶日,北韓給了美國人一個不想要的生日禮物,成功試射了火星-14洲際彈道飛彈,分析家認為該飛彈可以打到阿拉斯加。現在,剩下的只是北韓能不能將核彈頭微型化,搭載在洲際彈道飛彈,這一里程碑要不了幾年就能實現。
北韓最新洲際彈道飛彈試射改變亞洲乃至世界的外交和戰爭格局,因為這將核風險提升到了絕無僅有的程度,此前只在1962年的蘇聯身上發生過一次。事實上,如今我們正在目睹一場古巴飛彈危機的慢動作重演。問題在於,今天的領導人能否表現出如當年美國總統甘迺迪一樣的眼光,以消弭古巴飛彈危機。
古巴危機始於1962年10月16日,國家安全顧問麥克喬治·邦迪(McGeorge Bundy)向甘迺迪展示幾張照片,照片顯示,當時由赫魯雪夫領導的蘇聯,在古巴——距離佛羅里達州只有90英里——部署了可以向美國主要城市發射核武器的彈道飛彈。一夜間,世界來到全球毀滅核戰爆發臨界點。
甘迺迪馬上行動,與重要幕僚和專家討論選擇。這些討論都被保密封存(只有甘迺迪知道,也許他的弟弟、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也知道)。討論紀錄35年後在《甘迺迪錄音帶》(The Kennedy Tapes)一書中被披露,堪稱應用博弈論的經典。
為了保證立即消滅蘇聯的飛彈,美國考慮了兩種主要策略:海上封鎖和空中打擊。運用博弈論中常用的推理,甘迺迪意識到要換位思考——考慮他的對手做同樣的事的可能性。他還考慮了早先核策略建議,包括來自當時最優秀的博弈論專家湯瑪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在內。謝林後來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他清楚他的動作得到的後果。他也明白,有時候妥協要比爭取全面勝利更能顧全大局。
為了利用「先行優勢」——蘇聯尚不知道美國偵察機已經看到了飛彈,更不知道它們已經拍攝了照片——甘迺迪和他的幕僚將威脅保密了六天,直到他們準備好採取行動後才披露。10月22日,甘迺迪宣布實施海上封鎖。
蘇聯認知情況惡化伴隨的風險,因而決定妥協。最終,美國同意撤除部署在土耳其和義大利的飛彈,作為交換,蘇聯從古巴撤除飛彈。雙方都沒有贏得全面勝利,但也避免了全面毀滅。
北韓危機也需要類似的策略思維。北韓的對手是否開發出更大的武器已經不再是問題。北韓核實力已經足夠強大,威脅動武,甚至發動襲擊,都無法帶來想要的結果——即北韓放棄核武器。
部分原因在於,和古巴飛彈危機不同,北韓危機是(至少)三方的博弈。和美國一樣,中國——北韓的鄰國、最緊密的盟友、最大的交易夥伴—對於北韓危機的結果也存在深度相關利益。
如果美國及其盟友要打擊北韓,中國(它與北韓的聯盟關係可以追溯到北韓戰爭)可能會為這個北方鄰國,提供防禦支援。中國有能力將戰爭擴散到亞洲之外地區。
在外交陣線,人們常要求中國利用其巨大的影響力讓北韓自願放棄核武器。但中國是否具備這一能力、甚至意願,並不清楚。中國擔心,如果北韓放棄核武器導致朝鮮半島最終統一,那麼美國軍隊(目前美國在韓國有2萬8500人駐軍)就會來到中國家門口。
至於北韓,其領導人知道,放棄核武器而得不到保護的話,無異於自殺。伊拉克、利比亞和烏克蘭都是前車之鑒。因此,和1962年一樣,北韓危機需要策略解決。但和1962年不同,這個解決方案不可能以簡單的權衡形式出現,因為北韓已經有相當強大核實力,不可能一下子就放棄。
相反,如拉詹·門農(Rajan Menon)等人所指出的,對北韓危機,需要採取漸進方針。北韓以一定的節奏逐漸放棄其核計畫,美國要撤出一部分駐韓美軍。一旦雙方先協議到達這階段,如此才能持續解決後續問題。朝鮮半島如果終將統一,美軍必須承諾不會在北韓設立基地。
朝鮮半島不是經典的「鷹鴿博弈」(hawk-dove game)——或者波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用來分析核策略的著名的膽小鬼博弈。在鷹鴿博弈中,做出決不向侵犯妥協的承諾一方獲勝。北韓核博弈的參與方必須以逐漸降級為目標,這就要求互相讓步。美國也許不情願在如此重要的地區減少一些軍事部署,但不能忘記甘迺迪了然於心的事:核戰爭沒有勝利者。
(原標題為《The North Korean Missile Crisis》,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 中美不同調 習近平籲以「對話協商」解決北韓問題
● 回應北韓第六次核試爆 南韓7日完成薩德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