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貨幣視角:數位貨幣無政府狀態恐引爆泡沫危機

沈聯濤肖耿 2017年09月10日 12:00:00

沈聯濤

●馬來西亞華裔經濟學者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顧問

●曾入選時代雜誌百大人物(2013)

 

肖耿

●1963年出生

●曾任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小組成員

●曾任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員(1997-2000)

 

 

現在的金融市場十分活躍。由於投資者在普遍的不確定性中尋找穩定性,道瓊工業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近期都創下歷史新高,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市場表現也相當強勁。但這並不是基於市場的基本面發展,因此如此強勁的表現難以持續,也極具風險。

 

艾利安(Mohamed El-Erian)指出,2007年金融危機中,大家沒學到一項教訓:現在的經濟成長模型「過度依賴流動性(liquidity)和槓桿(leverage),先是仰賴私人金融機構,再來是中央銀行。」確實,金融市場能有今日的表現,關鍵之一就在於預期中央銀行的流動性會持續保持充裕。

 

政府無力控管數位貨幣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Fed)7月決定維持利率不變,道瓊工業指數便創出盤中和收盤新高,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亦然。現在,金融市場都在等懷俄明州(Wyoming)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的全球央行年會給出的訊息。

 

全球金融系統因為槓桿和流動性顯得搖搖欲墜,現在卻有另一個因素可能會進一步造成破壞,那就是數位貨幣(digital currency)。在這方面,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關都還無力掌控局面。

 

私人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的概念起源自不信任官方貨幣。創造去中心化比特幣(bitcoin)的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真實身分向來撲朔迷離。中本聰在2008年形容比特幣是「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使得線上支付不需要經由中間的金融機構,即可雙方進行交易。

 

區塊鏈保證公開與匿名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2016年一份研究報告區分數位貨幣(數位化的合法貨幣)和虛擬貨幣(virtual currency,非法定貨幣)的差別。比特幣是一種加密貨幣,或者說,是一種使用加密技術和分散式帳冊(distributed ledger,即區塊鏈)來保證交易公開和完全匿名的虛擬貨幣。

 

在比特幣發明9年後,無論你怎麼探究分析,事實就是私人電子貨幣的概念即將為金融市場帶來轉型。8月比特幣來到4483美元(約新台幣13萬4651元),總市值達到745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2376億8200萬元),遠比2017年年初成長了5倍之多。先不論這是否代表未來將泡沫化,或是貨幣概念將徹底轉型的預兆,這對中央銀行和金融穩定都會帶來深遠影響。

 

首先,央行和監管機關皆相當支持由比特幣和區塊鏈立下基礎的創新。有鑑於連國家都支持,我們很難要求大眾不得使用自創的資產進行交易。

 

加密貨幣無須央行維持幣值

 

但是國家機關卻擔心這樣的資產可能被用在非法交易,比如一家以比特幣交易的暗網市場「絲路」(Silk Road),裡頭就出現毒品等非法買賣。「絲路」在2013年遭到取締,但日後仍有其他類似的市場相繼出現。2014年,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倒閉,中國人民銀行等一些央行開始阻止使用比特幣。到了2015年11月,由十家重要央行組成的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旗下的支付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委員會(Committee on Payments and Market Infrastructures)對數位貨幣的進行深度考察。

 

但加密貨幣的威脅不僅是方便從事非法活動。一如傳統貨幣,加密貨幣不具有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但卻和官方紙幣不同,加密貨幣沒有相對應的負債,這代表不需要類似央行的機構來維持幣值。

 

加密貨幣之所以能運作,是基於人們願意相信其具有價值,使用他們做為交易手段。加密貨幣的用戶越多,越能彰顯價值,也因此加密貨幣具備龐氏騙局(Ponzi scheme)的特徵。

 

市值達黃金實體市場十分之一

 

由於加密貨幣的使用規模日漸擴大,崩盤的危險性也愈來愈高。現在加密貨幣的市值接近官方黃金實體市場的十分之一,而且受益於低交易成本,加密貨幣得以進行更大筆的交易操作。這代表加密貨幣在規模上已經具有系統性影響。

 

這樣的趨勢不知道還會持續多久。技術層面來說,加密貨幣的供給是源源不絕的:比特幣的總量約為2100萬個,但只要大多數的「礦工」(添加交易紀錄在公開帳冊上的人)同意,數量是可以增加的。需求取決於人們對傳統價值儲藏(store of value)的不信任程度。如果人們擔心課稅過重、過度監管或社會金融動盪威脅到他們的資產,對私密貨幣的需求也就會增加。

 

提供資本逃竄機制

 

去年(2016年)國際貨幣組織的報告指出,在中國、賽普勒斯、希臘和委內瑞拉,加密貨幣被用來規避匯率風險和資本管制。對於那些政治社會動盪不安的國家而言,加密貨幣提供極具吸引力的資本逃竄(capital flight)機制,使得國家更難以維持國內金融的穩定性。

 

儘管國家還無法有效管理加密貨幣,卻需要為可能發生的泡沫化收拾殘局。此外,依據泡沫化發生的地點和時間點,可能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擁有準備貨幣(reserve currencies)的已開發經濟體,其央行或許可以減輕傷害,但對新興經濟體來說可就未必如此。

 

新的外來物種不會立即對森林中最大的樹木群造成威脅。但相對未發展的系統如森林底層的幼苗,過不了多久就會受到影響。加密貨幣不會只是一個可以好奇觀察的新物種,央行必須馬上行動,遏止可能隨之引爆的實際威脅。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Barbarians at the Monetary Gate​》,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 中國央行禁ICO融資 虛擬貨幣暴跌逾10%

●BRICS聯合排擠美元 「金磚集團幣」將誕生?​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