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瑞典視角:烏克蘭人「猛獸精神」被貪腐輾斃

艾斯倫德 (Anders Åslund) 2017年09月23日 15:00:00

艾斯倫德 Anders Åslund

瑞典經濟學家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資深成員

 

 

烏克蘭首都充斥著希望與失序的跡象。縱使經歷過重大經濟轉型,烏克蘭依舊腐敗叢生。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政府穩定了公共財政,卻未能遏止裙帶關係的猖獗。

 

當前的問題在於,波洛申科進行司法與立法改革,是否真能打造讓經濟成長更為強健穩定的條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2015年和烏克蘭簽署貸款協約,迄今已撥出四筆為數不少的款項。但在最近一次的拜訪,IMF第一副主席利普頓(David Lipton)警告烏克蘭可能正在「開倒車」。

 

赤字佔GDP比率將保持3%

 

烏克蘭問題並非涉及總體經濟。現任財政部長丹尼爾克(Oleksandr Danyliuk)擁有豐富經濟管理經驗,同時也是公認的自由市場擁護者,而前財政部長潔莉絲可(Natalie Jaresko)也是如此。

 

根據IMF統計,烏克蘭2014年公共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3%,然而在2016年卻下降到40%。在2014年到2015短短一年內,烏克蘭將預算赤字從相當於GDP 的10%削減到只有2%,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保持約3%的赤字比率。

 

此外,稅改讓國家收入在2017年上半年同比成長30%,比國家支出提升幅度還大,也因此,烏克蘭在1至6月期間達到預算平衡。

 

央行大力整頓金融業收效

 

4月,IMF預估烏克蘭的公共債務到2017年底將相當於91%的GDP,但政府已將債務降至81%。隨著強健的經濟成長以及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hryvnia)的升值,這樣的情形可望保持下去。

 

烏克蘭能有今天的經濟實力,絕大部分得歸功於亨塔雷娃(Valeriya Hontareva),這位過去3年來嚴厲整肅銀行部門的前烏克蘭央行(National Bank of Ukraine,NBU)總裁。在亨塔雷娃領導下,NBU關閉該國180家銀行的一半左右,其中大部分的銀行都牽涉腐敗(甚至完全就是犯罪)行為。如今整治幾乎底定,銀行也準備開放貸款。

 

一般來說,當一個國家國內財政能有秩序地運作,其外部財政狀況也會有所改善。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的外匯存底就一直是外界憂慮的主要來源。而目前烏克蘭擁有180億的美元存底(約新台幣5437億元),相當於目前每月進口額的3.5倍,相當令人放心。

 

烏克蘭貨幣今年來升值6%

 

另一個好現象是,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2017年相對美元升值了6%。這不只提升GDP,也減少了主要以國際貨幣發行的公共債務。與此同時,烏克蘭正經歷一個相對快速的「去美元化」過程,使得目前以格里夫納存入的銀行存款,其成長速度高於其他外幣存款。

 

烏克蘭能有今日榮景,主要包含3大原因。2017年上半年,歐盟-烏克蘭的自由貿易區協定(European Union-Ukraine 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開始生效,烏克蘭出口大幅飆漲25%,遠超出進口成長。此外,烏克蘭投資和消費表現也十分強勁。2017年上半年,建築業成長24%,零售業也成長了8%。

 

儘管IMF預計烏克蘭2017年GDP將成長2.9%,至2020年時年成長率則有4%。烏克蘭2017年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卻僅為2.5%。烏克蘭的金融穩定之所以未能帶領經濟成長起飛,其實是有箇中原因的。

 

政府法治化程度不足

 

首先,烏克蘭東部的戰亂擾亂了農業,而農業恰是烏克蘭過去十年主要成長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烏克蘭人的「猛獸精神」(animal spirits)可能正受到壓制,因為該國企業家認為沒必要和寡頭領袖周旋,因為後者能夠隨心所欲操縱國家經濟。

 

過去3年來,政府(在IMF的協助下)開始策略性打擊貪腐,包括統一能源價格,以及為大多數公共採購引入透明化電子系統。到目前為止,已有10萬多名公職人員公開收入和資產,展現出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Scandinavian)各國相當的透明化程度。

 

但政府不遵守法治仍然是個嚴重問題。過往,國內企業和外國投資者擔心稅務機關濫用權力。但烏克蘭的反貪機關在3月逮捕國家稅務主管納西羅夫(Roman Nasirov)。現在最大的擔憂在於檢察總長辦公室和安全部門,兩者都受到總統的控制,普遍被視為會侵害人民權利的國家機構。

 

目前正在進行的司法改革被寄予厚望,望其能監督行政機關並保護財產權,進而鼓勵經濟成長,不過顯然這方面仍有許多事項未完成。

 

7月,總統波洛申科剝奪了喬治亞共和國前總統薩卡希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的烏克蘭公民身分,然而正是波洛申科邀請薩卡希維利到烏克蘭,並於2015年任命他擔任奧德薩(Odessa)市長。

 

IMF要求獨立反貪法庭

 

波洛申科透過法令下達這一決定,不僅缺乏正當程序,在法律上也備受質疑。另一方面,薩卡希維利也不願屈服這項指示,他不願意自己遭「去國籍化」(denationalization)事件被用來鼓動整個烏克蘭社會。

 

9月,薩卡希維利和烏克蘭反對黨領袖提摩申科(Yuliya Tymoshenko)刻意在無邊境護照審查情形下,從波蘭進入烏克蘭。希望藉由自己被起訴,薩卡希維利可以獲得監督管道,得以批評烏克蘭的司法制度和波洛申科忽視法治的治理行為。

 

IMF要求烏克蘭建立獨立的反貪法庭負責調查、起訴和懲罰不誠實的公職人員,但這項訴求至今依然還沒實現。如果烏克蘭想要繼續走在復甦的道路上,就必須保證沒有人,甚至是總統,可以凌駕法律之上。

 

 

© Project Syndicate

 

(原標題為《The Last Hurdle for Ukraine’s Recovery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上報徵稿】

 

上報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ditor@upmedia.mg,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分簡介。

 

上報現在有其它社群囉,一起加入新聞不漏接!社群連結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