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瓦希
• 父親曾為奧茲維茲集中營犯人
• 哈佛大學畢業
• 現任職法國蒙恬研究所資深顧問
外界看待中東區域國家,以及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是羞辱與敵對情緒不斷交錯融合。南亞也同樣有類似的狀況,例如佛教國家緬甸驅逐境內伊斯蘭教徒羅興亞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領導的印度人民黨,所倡導的印度教國家主義。
好消息是南亞是否將成為未來「新中東」的現象還是不是非常明顯。不過,區域內以宗教之名興起的國家主義浪潮有加劇跡象。如同伊斯蘭教中的基本教義派勢力壯大,鼓動其他地區興起類似風潮。
這樣的狀況在羅興亞族中更為明顯。8月起,緬甸軍隊以阻止羅興亞叛軍為名展開殘暴鎮壓行動,目標鎖定羅興亞一般民眾,燒光他們的整個村莊,逼迫數十萬羅興亞人逃到鄰近的孟加拉。
聯合國難民署形容,這種極端悲劇的鎮壓行動,就是教科書上定義的種族清洗。羅興亞族遭到迫害早不是新聞。緬甸自從1948年獨立建國後,歷屆政府從沒承認過羅興亞族基本人權,拒絕給予他們國籍。
儘管國際社會譴責緬甸軍隊殘暴鎮壓行動,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多半時間都保持沉默,這對於她過去無可挑剔的民主、人權鬥士形象造成莫大的傷害。緬甸軍隊進行為期數周暴行後,翁山蘇姬最終還是得對羅興亞議題發表看法。她公開記者會上,以這場英文演說中,她拒絕承認羅興亞族的稱號。
翁山蘇姬的回應非常有問題,這反映出她與緬甸軍政府間的政治盤算,軍政府表面上執政到去年,但實際上仍握有真正政治掌控權。儘管翁山蘇姬的公開發言,大傷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形象,但實際上,卻也反映出她對於羅興亞這個少數族群的不同看法。穆斯林教徒僅占緬甸人口4%。對於翁山蘇姬緬甸貴族身分來說,少數族群的權利根本看不在眼裡。
地區型的悲劇為何演變成國際危機,其中因素當然不僅是逃往孟加拉或其他地區的難民。如同在中東地區,國家與宗教認同是錯綜複雜的議題。在緬甸,臨近的泰國也是佛教國家,馬來西亞與印尼則屬於伊斯蘭教國家,印度則是印度教國家。巴基斯坦成功脫離英國殖民、印度後獨立建國,部分地區是少數伊斯蘭教徒的家園。
對於南亞地區的少數宗教族群,安全是最難解決的議題,這是英國與荷蘭殖民時期所遺留下的問題。英國在殖民該地區時利用少數族群去協助維持殖民地管理,英國當時承諾飽受歧視的少數族群更好的生活。不過,當英國結束殖民、撤退回家時,歧視問題再度浮出檯面,此肇因於不滿少數族群與殖民統治者的合作。
這樣的歧視導致年輕羅興亞人選擇暴力,8月的襲擊緬甸軍隊哨站與警察局就是最好的例子。羅興亞叛軍可能被來自中東的伊斯蘭基本教派的傳教士,或者是家鄉內自發熱潮所鼓動。他們的行為可以被理解,就是在不斷在受打壓情況下尋求反擊機會。
緬甸境內伊斯蘭族群的日益激進與多數的佛教徒激進派壯大有密切關係。佛教向來宣揚和平與忍耐,不過,部分佛教傳教士現在卻宣揚仇恨與暴力。
事實上,不是近期才出現不同宗教衝突事件,國際社會中因為宗教不同而引發的屠殺事件早就層出不窮。1990年代巴爾幹半島戰爭,波士尼亞的穆斯林慘遭打壓是最佳範例。西方世界對於羅興亞族屢遭攻擊的關切,僅是凸顯出其選擇性同情心。
這導致激進與暴力的惡性循環。恐怖份子組織包括伊斯蘭國(目前在敘利亞與伊拉克不斷吞下敗戰),毋庸置疑的希望利用羅興亞族的悲慘事件,來動員穆斯林教徒,尤其是亞洲地區,他們勢力範圍可觸及到的最遠地區。
不同宗教引發的紛爭推高緊張情勢,區域合作勢在必行。東協(ASEAN),一個促進區域安全與經濟合作發展的區域組織,怎可以忍受少數宗教族群在成員國內慘遭荼毒?
如果要避免地緣性戰爭,不神聖的宗教與國家主義的聯盟必須被破壞。聯合國應該要負起責任,要終結羅興亞族的悲慘命運。這不僅是單純道德,聯合國如果成功的調停將可挽救自己不佳的形象。當前世界最不需要就是另一個政治分裂地區陷入暴力衝突泥沼中。
(原標題為《Is South Asia the New Middle East?》,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延伸閱讀】
●《大家論壇》緬甸視角:翁山蘇姬無能 羅興亞聖戰悲劇
●《大家論壇》緬甸視角:羅興亞人讓翁山蘇姬走下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