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娃
• 1964年生
• 蘇聯前領導人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孫女
• 199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
• 目前擔任美國新學院大學(New School)國際事務教授兼副學務長
• 研究領域為全球媒體與文化、俄羅斯研究、美國政治
許多人認為革命之驟然如地震發生與火山爆發般,事先毫無預兆卻大肆橫掃政壇,事實上無論是史學家、政治學家甚或連行事出乎意料之外的從政人士都了解現實與多數人的認知不同:發生革命是因為國家遭到掏空,或者根本是由內部開始腐敗所導致,是以革命份子將既定的行為規範,甚或是道理法則看作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像這樣的小事便不該阻礙廣大民意。依照中國人的說法,革命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統治者失去「天命(Mandate of Heaven)」。
唯有時間能證明我們是否正在見證英國民主遭受掏空的過程。
不過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顯然是吃了秤砣鐵了心,最近強森提出在9月中旬起暫停議會至10月14日,目的就是要徹底消除為民喉舌的議員阻擾他在10月31日前達成無協議脫歐計畫。
無論前景如何,英國的議會式民主(parliamentary democracy)都回不去了,亦肯定不再是人人稱羨讚賞的模範。
一如強森與其擁護者所說,休閉議會(proroguing)一點也不稀奇,休閉議會是彬彬有禮的英國式說法,用以粉飾預防立法機構開庭的術語。英國的不成文憲法(uncodified constitution)正就賦予強森向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提出這類暫停議會的請求,而英女王可獨自決定是否休閉議會。也就是說強森提出這項請求明顯是有憑有據,問題是背後的動機為何:
強森明擺著就是要讓議會喪失決議權,所以才向女王建議休閉議會,難道這樣也行?英國法庭勢必要針對這個問題作出抉擇。
17世紀英國曾因議會主權引發內戰,現在英國法庭便是依據當時議會與王權的和談協議行使權力,而該協議的核心原則直指議會在上,而非王權,也更不會是執政者。
先前英國大法官裁決議會主權且能決議是否脫歐,反遭高舉脫歐大旗的民粹人士貼上「人民公敵」的標籤,自此之後我們不禁想這次法庭是否還能站穩陣腳?
另外,前首相梅傑( John Major)更決定加入2016年訴請法院裁定的反脫歐人士米勒(Gina Miller)的陣營,梅傑大動作介入說明了強森的提議對於英國民主是一嚴重威脅。
強森此舉不僅嚴重打擊法治制度更使其難以復原。從強森身上可以看見殘酷無情及對憲法規範與議會的蔑視,在在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展現在一個自認為遵循邱吉爾式的傳統英國領導方式的人身上。
不過終究是個血淋淋的諷刺,強森企圖削弱議會權力與1930年代歐洲法西斯領導人的舉措如出一徹,著實令人惶惶不安。
這不禁讓人想到希特勒(Adolf Hitler)說服年事已高的德國總統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簽署授權法(Enabling Act),使得當時的國會(Reichstag)毫無用武之地;除此之外,也讓人聯想到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為一己私慾任意擺佈義大利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Victor Emmanuel III)以擴張個人勢力。義大利國王默許的最終代價是頂上皇冠,並在二戰(World War II)後遭到驅逐。
有少部分的人,至少是現在,正為伊麗莎白女王是否能保住王位感到擔憂,但英女王統治近68年來也不是頭一遭被捲進政治與議會危機中。不過恐怕一個保守黨首相會做出如此冒險的舉措就說明了強森對民主規範與法律的輕蔑,種種作為都與他的偶像:美國總統川普並無二致。
後續數周將決定英國百年議會民主的命運。多數反對無協議脫歐的國會議員是否能團結阻擋強森掏空議會的企圖仍是未知之數,而英國法庭有沒有勇氣捍衛英國憲法規範與議會也說不準。
大抵還是要看曾反對無切確休閉議會期限的強森內閣怎麼做,賈維德(Sajid Javid)、拉德(Amber Rudd)、漢考克(Matt Hancock)、摩根(Nicky Morgan)、甚至是頭號脫歐者戈夫(Michael Gove),這些人至今對強森爭取閹割議會的作為不發一語,為的不過是頭上的烏紗帽罷了。
重點在於是否有夠多的英國人能認清脫離歐盟自始至終都是一場騙局。英國人的未來陷入兩極化的抉擇,一邊是守住民主、法治、以及與歐洲緊繫的關係,另一邊則是疾速邁向威權主義、獨裁專政、與全球日益加深的隔離,還有川普令人窒息的擁抱。
(翻譯:盧思綸,責任編輯:林思怡)
(原標題為《Boris the Bolshevik》文章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