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酒萊就該輕鬆自在、甚至不拘小節地喝著,畢竟它就是一款新鮮即飲的紅酒,喝得愉快比喝得講究重要。(湯森路透)
一直覺得薄酒萊(Beaujolais)是最有季節感的酒,當預購薄酒萊的訊息出現時,就表示今年已經過得差不多了,等喝完了薄酒來,耶誕節腳步也近了,就可以開始準備跨年了!
薄酒萊大概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酒類行銷,每年一到11月的第3個星期四,世界各地愛喝紅酒的人們,紛紛打開當年度的薄酒萊新酒(Beaujolais Noureau),一起開瓶、暢飲,慶祝豐收的一年。記得多年前對紅酒還懞懞懂懂時,也曾跟著湊熱鬧報名薄酒萊品酒會,因為時差的關係,台灣要早於法國當地先喝到新酒,那時候品酒會還沒那麼盛行,記得是在下班後,報名的酒客們聚集在某連鎖酒舖裡,大家各自在紅白酒陳列架旁找好位置站著,主持人講解了一下薄酒萊的歷史和今年新酒的特色,互相不認識的我們,彼此舉杯祝賀,搞不清楚到底是慶祝什麼,配著法國麵包倒也喝了好幾杯薄酒萊。
後來雖也參加過一些認真、專業、昂貴的品酒會,卻始終對這場站在酒架旁喝薄酒萊的活動印象深刻,總覺得薄酒萊就該如此輕鬆自在、甚至不拘小節地喝著,畢竟它就是一款新鮮即飲的紅酒,喝得愉快比喝得講究重要。
薄酒萊不是葡萄品種,是個紅酒產區,原本的美意是大夥一起嚐嚐當年度的新酒,可是後來卻喧賓奪主,讓許多人誤以為薄酒萊這個位在法國勃根地以南、隆河以北的產區,生產的都是未經橡木桶陳年的廉價新酒,其實薄酒萊也有許多好喝的村莊級紅酒,可惜多數人有著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反而忽略了它的優點。
幾年前讀了一本由大辣出版,法國文學評論家、電視主持人貝爾納畢佛(Bernard Pivot)所寫的「戀酒事典」一書(不知道是否已絕版?但是我的愛書之一),這位下筆妙語如珠、觀察犀利的老先生,家裡在薄酒萊就有一小塊葡萄園,當初也是因身為葡萄酒農後代,才讓他幸運拿到費加洛報文學版記者的工作,寫起薄酒萊絕對是不二人選。他形容薄酒萊是是市井小民喝的酒、也是攝政王后喝的酒;是搭配「笑笑牛」乳酪的酒、也是搭配「哭哭羊」後腿肉的酒;是吃臘腸左派喝的酒、也是吃蔬菜濃湯右派喝的酒;是勞工階級星期天喝的酒、也是富裕階級平常日子喝的酒。薄酒萊就是如此大眾化和討喜,人人都能喝。
跟大眾化的薄酒萊形成對比的,非量少昂貴的勃根地莫屬。兩個產區離得很近,但無論是葡萄品種、釀造方式都截然不同,酒的個性更是天差地遠。畢佛老先生描繪得十分精準,「前者活得久、後者死得早」,指的是勃根地酒適合陳年,而且愈陳愈香,而薄酒萊則是要趁年輕新鮮時喝。最後他又補了一槍,在侍酒師的酒單上,它們也不會在同一個範疇相聚。
老實說,這幾年不是特別喜歡湊熱鬧喝薄酒萊新酒,倒是喝過幾瓶跟餐點百搭的薄酒萊紅酒,清新的果香配海鮮或肉類都行。也曾被幾瓶嬌貴的勃根地整得七葷八素,怎麼伺候都不對,固執地沈睡不醒,最後只好草草喝了它,浪費了大把銀子。不過,如果勃根地好好地對待,讓它在合適的地方靜靜地陳年,它會如位優雅的女士般,散發成熟迷人的韻味,讓你久久無法忘懷。
畢佛老先生在書裡引用了影響我至深,甚至可以拿來當成人生座右銘的一句話,「人得努力活得像薄酒萊一樣年輕,像勃根地一樣老去」。這句話是出自法國作家侯貝蕯巴提耶(Robert Sabatier)的「微笑無理之書」,但因我是在畢佛的書裡看到,因此將功勞歸給他。
這幾年隨著年紀漸長,總是不斷提醒自己,對所有事物抱持著開放的態度,永遠都不要失去好奇心,人可以老、但心不能老,尤其不要成為討人厭的大人。而如果不能抵擋歲月之姿,那就好好的老去,在時間的潤澤下,讓我們用豁達、自在來裝扮自己,成為一個優雅的老人。
在一年將盡之時,就讓我們舉杯敬自己,期許能如薄酒萊般年輕、如勃根地般老去!
※梁岱琦:嗜酒、嗜音樂、嗜旅行、嗜閱謮。喜歡聽勝過說、喜歡讀勝過寫,但無可避免仍需要寫,過去寫音樂、近年試著書寫喝酒的旅途和心情,著有「到艾雷島喝威士忌」。粉絲頁:女子飲酒誌、IG:drinkingdiary_l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