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主席江啟臣22日秋鬥表現不慍不火,凝聚民氣並將萊豬議題「拉長戰線」,重新穩坐黨內領導地位。(王侑聖攝)
為力擋萊豬進口,加上適逢NCC對中天新聞台不予換照「關台」,國民黨今年首度組隊參加由民間社運團體發起的「秋鬥」遊行,此舉不僅是象徵藍營「學當在野黨」,跨出與社會力量接軌的重要一步,也間接攪動了黨內天王們的人氣與政治能量消長,明年黨魁之爭的競爭格局及情勢,再度產生微妙變化。
自從蔡英文總統於8月28日宣布將開放含瘦肉精美豬牛輸台後,國民黨雖一直想舉辦一場號召群眾上街的抗爭行動,卻因顧忌貿然舉行可能人數不足、民氣不夠,無法對蔡政府形成強大壓力,因此黨中央一延再延,直到民間具工運色彩的「秋鬥」號召各政黨響應,國民黨才終於找到合適時機點,強力動員基層支持者參與遊行。
據了解,儘管藍營內部始終有部分支持者怪罪黨中央「太軟」,意欲自行在遊行終點時號召群眾跨越拒馬衝進民進黨中央黨部,但為避免遊行失焦及尊重主辦單位,前晚黨中央特別透過各種管道緊急進行疏通,像是軍系不分區立委吳斯懷便負責向「800壯士」溝通聯繫,希望屆時切勿出現過於激烈的政治場面,三申五令地要求支持者們克制,期盼活動一切能平和落幕。
對此,黨內高層私下表示,從昨天的遊行人數、動員狀況及群眾表現等,均超出黨中央預期,算是一場相當成功的運動。若以民怨沸騰程度來看,太陽花學運如果是100度的話,那麼前年地方選舉掀起的「韓流」則約為7、80度,均達到足以推翻執政當局的政治能量,而昨天的「秋鬥」遊行的政治溫度則是「泡泡開始冒出來了」,對戰場開太多的民進黨政府絕對是一重大警訊。
與此同時,熟悉黨內政治生態的藍營輔選要角更觀察到,昨天「秋鬥」的成功,對國民黨來說更是具有2大意義:一方面,這次是國民黨在野以來,首次參與民間團體、社運組織發起的活動,雖然彼此間的互信仍有待加強、磨合,卻也是的國民黨接軌社會力量的一次重要「試金石」;另一方面,這更間接攪動了黨內一池春水,讓明年黨主席競爭局勢產生微妙變化。
該位藍營要角分析,不管是昨天上街遊行人數超乎預期,或群眾表現相對克制未有脫序行為,加上黨主席江啟臣直接向蔡英文總統「下戰帖」要求辯論萊豬政策,均再次奠定及穩固了江在黨內的領導地位。這一點,從前總統馬英九、前副總統吳敦義及前新北市長朱立倫等國民黨歷任主席「排排站」在江身旁,甚至鮮少參與黨內政治活動的新北市長侯友宜也罕見現身力挺,便是最佳驗證。
另有黨內人士指出,此次遊行的成功,代表江啟臣領導下的國民黨,在深藍群眾苦無宣洩出口的焦慮感,與中間選民對國民黨應保持穩健路線的「雙重期待」下,找到一條成功的折衷之道。黨中央並不因為深藍焦躁的情緒而輕易發動上街,而是選擇將萊豬議題「拉長戰線」,先透過立院黨圖與全國藍營各執政縣市一系列問政表現,讓執政黨自曝窘境與出錯,最後成功凝聚民氣後,才伺機結合社運發動街頭遊行,成為國民黨在野的「新模式」,並塑造出「江式style」的領導風格。
此外,這也顯示出,江啟臣從接任黨魁後,雖先前接連遭遇高雄市長罷免及補選案重挫,但現在江已走出第一階段的生澀,逐漸掌握節奏與「戰略定力」,讓黨中央開始成為發動朝野攻防的「策動中心」。
相較之下,有藍營民代認為,昨天「秋鬥」遊行的成功,不一定是幫江加了多少分,而是江再一次因主席身分的「主場優勢」,削弱黨內其他競爭者的政治動能,去。江一點一滴地往上加分,已經開始在「往前走」了,但對黨內其他潛在競爭者如朱立倫等人則是沒加到分數,仍在原地停滯,此消彼長、一來一回之間,雙方的競爭差距將可能會逐漸拉開。
至於未到場參與「秋鬥」遊行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黨內人士則觀察,前天深夜韓國瑜特地錄製影片的一番喊話,形同是「臨門一腳」,估計22日起碼約有2到3成左右的藍營支持者,是因韓的號召才到現場參加遊行,這代表韓本人雖一直按兵不動,卻仍擁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不管是前晚韓稱為避免出席活動遭模糊焦點為「復出的起手式」,或昨在遊行結束後於臉書貼出中英文對照版痛批民進黨政府的文章,其一舉一動皆留給外界無限想像空間,背後具有深遠的政治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