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過度仰賴中國統戰紅利,反而弱化了台灣影視競爭力。(金馬執委會提供)
上一次提到台灣和韓國因市場、背後企業贊助者動機和兩國觀眾口味差異造成兩國影視產業的差異,今天就先從台灣金馬獎頒獎看台韓兩國影視產業定位的問題。
就在幾天前台灣的金馬獎頒獎典禮,證明了台灣的影視產業非常的蓬勃,絕對不是那一群台灣老藝人所唱衰的那個樣子。
那為什麼今年金馬獎會有異軍突起的呈現呢?其實台灣今年的狀況完全就是符合過往韓國的狀況而已。
從韓國透過國家力量去做文化戰略的外輸,其實是一種殺傷力沒有那麼強的軍事手段,力道比較弱的資訊作戰和混和戰。您沒有聽錯,韓流是用韓國流行文化包裝的心理戰、資訊戰,而且這背後就是由韓國政府、外交部和韓國公共媒體協助推波助瀾所達成。
由於韓國有朝鮮(北韓)這個最大的敵國,韓國和朝鮮至今依舊處於軍事對立的戰爭狀態,雖然文在寅上任後被認為和北韓關係緩解,但韓國從外交部、國防部、統一部基本上還是將北韓定位為最大敵國威脅,外加北韓是一個仍舊採取先軍思想、無法約束的核武大國,韓國將影視產業納入國家軍事動員的一環也是可以理解的。
早在金大中時期,韓國政府就想到可以透過韓國流行文化對朝鮮民眾進行心理作戰的手段,盧武鉉擔任總統時開始實行,這是當時為了緩解兩韓軍事對峙的現狀以及避免熱兵器衝突的陽光政策下,至今韓朝邊境依舊會放送韓國各知名歌唱團體的音樂,對朝鮮進行心戰廣播,所以韓國電影有不少以流行文化包裝韓國軍力和消弭韓朝敵意的電影,包含〈太陽的後裔〉、〈愛的迫降〉、〈偉大的隱藏者〉等。
所以韓國比日本更了解,結合政府力量、軍事心戰模式和公共媒體聯合對外輸出,是一個後起之秀的最佳方案,日本文化輸出廣泛而精滲、韓國則快如風暴,這就是箇中差異。
台灣因為疫情外加文化部這三年多來的努力開始生根發芽,外加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因為民進黨連續兩次總統與立委大選皆大勝的狀態重新回到軍事對峙的正常狀態,中國電影不再如過去廉價傾銷到台灣,完全也不必我們來呼籲抵制了,所有的政府和資金與國內市場都給國內電影補血。
但當韓國考慮將影視產業納入國家戰略和軍事動員的時期,台灣的金主和藝人只想著要前往中國發大財,倚仗同樣說著中文又有統戰紅利的補貼、配額,在經濟利益考量和共同贊助演藝事業的前提下,資金和演藝人才全數西進掏空台灣。也就是說韓國和台灣光是影視產業一來一往的懸殊根本無關乎過往我們所討論的經濟利益,正因為韓國有強烈的敵我意識、保護主義、軍事心理戰的概念,贊助金主又只能配合政府戰略將資金留在本土,反而促使韓國本土文化產業的蓬勃。
台灣就是因為一干人等不停鼓吹所經濟掛帥、中國市場很龐大,反而因此弱化了台灣的競爭力,肺炎疫情不單單映照了台灣的優點和實力,也告訴台灣人,過去我們都路線是錯誤的。軍事安全、敵我分明比經濟利益、兩岸統合對台灣來得更有利益。
※作者為碩士在讀學生